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变截面禽舍、禽舍组和内变截面禽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32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20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截面禽舍,包括前端山墙、后端山墙、侧墙、顶棚,前端山墙上开设有通风窗,通风窗处安装有湿帘,后端山墙上安装有风机,侧墙上开设有侧窗,禽舍内部设有禽笼,变截面禽舍的长轴垂直于前端山墙,前端山墙与后端山墙平行,禽笼平行于长轴成列布置,变截面禽舍的平行于前端山墙的纵截面的面积沿禽舍前端至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公开还涉及多个变截面禽舍组成的禽舍组,还涉及一种内变截面禽舍。本公开提供的变截面禽舍和内变截面禽舍内部温差小,禽舍前后端的禽只换热均匀,禽舍控温换热的能耗低;禽舍组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集中处理废气。

Variable Section Poultry House, Poultry House Group and Inner Variable Section Poultry Hous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variable cross-section poultry house, which includes a front-end wall, a back-end wall, a side wall and a ceiling, a ventilation window on the front-end wall, a wet curtain at the ventilation window, a fan on the back-end wall, a side window on the side wall, a cage inside the poultry house, a long axis of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poultry hous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end wall, the front-end wall is parallel to the back-end wall, and the cage is parallel to the long-end wall. The area of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parallel to the front wall of the poultry house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from the front end to the back end of the poultry hous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also relates to a group of poultry hous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poultry houses, and also relates to an internal variable cross-section poultry house. The poultry house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and internal cross-section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disclosure has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uniform heat transfer of poultry at the front and back ends of the poultry hous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heat transfer of the poultry house, compact arrangement of the poultry house group, small occupied area, and centralized treatment of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截面禽舍、禽舍组和内变截面禽舍
本技术属于设施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禽舍、由多个变截面禽舍组成的禽舍组、一种内变截面禽舍。
技术介绍
现代家禽养殖业在不断地向规模化、自动化、产业化发展。封闭式全环控禽舍可通过智能系统的自动控制,根据家禽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而调节禽舍内部的供氧、降温、升温、散热、排湿、排尘、匀气条件,使禽舍内部形成适合于禽类生长的人工气候环境,从而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减少外界环境对禽类生长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禽类生产性能,有效提升禽肉、禽蛋等蛋白质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因此在现代养殖业中广泛使用。但是目前的封闭式禽舍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禽舍性能得不到良好发挥,影响了养殖效益。典型的封闭式禽舍俯视形状为矩形,沿短轴方向的墙体为山墙,沿长轴方向的墙体为侧墙。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单栋禽舍往往可容纳上万羽禽苗,禽舍长边的长度可为40~200米,对大型禽舍而言,良好的通风和温控极为重要。当前常见的通风方式主要有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横向通风的风机和进风口布置在禽舍两边的侧墙上,其弊端在于禽舍内空气流动不够均匀,气流速度偏低,死角多,容易引起病疫蔓延。国内现阶段大规模采用的全环控禽舍几乎均使用纵向通风模式。纵向通风是将进风口开设在禽舍前端的山墙上,风机安装在相对的禽舍后端的山墙上,气流沿禽舍长轴方向流动。纵向通风模式在夏季尤为常用。以肉鸡养殖为例,肉鸡的最佳生长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温度过高会导致肉鸡生长速度降低,抵抗力下降。在炎热夏季,禽舍进风口处加装湿帘(水帘),另一端的大功率风机通过抽风(负压)实现禽舍内空气的高速流通,从而以纵向通风的方式实现了禽舍内的换热。由于目前常见的大型禽舍的长轴长度一般在50米以上,从进风口进入舍内的冷风与家禽进行换热以后,气流温度会随着在舍内向后端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升高,造成禽舍前端(进风口周围)的温度相对较低,禽舍后端(排风口处,即风机周围)的温度相对较高的现象。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热应激对家禽的危害很大,故技术人员一般比较关注禽舍后端的温度控制,为了使禽舍后端的气流温度不至于过高,通常会增加安装的风机数量或者风机功率,通过进一步加大通风速度或者通风量,从而达到高速体表换热和高速舍内热流的排除,使禽舍后端的气流温度控制在使家禽健康生长的范围内。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虽然禽舍后端的气流温度控制在了正常范围,但是在禽舍前端部分,由于低温高速气流导致家禽体表过度换热,使该部分家禽体感温度过低,极易造成生长不良或疾病。2.=为实现禽舍温度控制所需的风机总功率高,能耗巨大,增加了成本。由于以上问题,部分禽舍采取了优化措施,其中一种方法是在禽舍中间部分增加进风口并配备湿帘,从而相当于在禽舍中间部分再次引入低温气流。该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禽舍前端和后端的温差,但无疑加大了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建设的复杂性,并且,由于在禽舍中间部分开口设立进风口,此处的进风为侧向进风,进风方向垂直于舍内原有气流方向,会导致禽舍舍内流场的紊乱,紊乱的流场可能降低通风效益、降低废气的有效排放,故此种通风换热方式的效果存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大型禽舍存在舍内温差大、舍内各处的禽只换热不均匀,禽舍控温能耗大,现有禽舍改造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本公开提供改进的变截面禽舍、禽舍组结构、内变截面禽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的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截面禽舍,所述变截面禽舍包括前端山墙1、后端山墙2、侧墙3、顶棚4,前端山墙1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风窗5,通风窗5处安装有湿帘,后端山墙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风机6,侧墙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侧窗8,变截面禽舍内部设有禽笼7,变截面禽舍的长轴垂直于所述前端山墙1,所述前端山墙1与所述后端山墙2平行,所述禽笼7平行于所述长轴成列布置,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的面积沿禽舍前端至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平行于所述前端山墙1。在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变截面禽舍中,所述侧墙3和所述长轴的夹角为0°~10°。在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变截面禽舍中,所述顶棚4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0°~20°。在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变截面禽舍中,所述变截面禽舍的长轴长度为40~200米,所述后端山墙2的宽度为10~20米,所述后端山墙2的高度为3~10米。在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变截面禽舍中,变截面禽舍内饲养的禽只体温T、空气通过湿帘后的温度T前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设计温度T后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设计流速V后端、变截面禽舍前端空气通过湿帘后的设计流速V前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有效纵截面面积A后端、变截面禽舍前端的有效纵截面面积A前端满足以下关系式:V后端*A后端=V前端*A前端,其中,有效纵截面面积为地面、侧墙3和顶棚4围成的变截面禽舍纵截面面积与禽笼7的平行于前端山墙1的纵截面面积之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禽舍组,所述禽舍组由多个本技术提供的变截面禽舍组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变截面禽舍的排列方式为:多个变截面禽舍沿圆弧排列,各个变截面禽舍的长轴沿圆弧的径向设置,各个变截面禽舍的后端指向圆弧的圆心,各禽舍后端的排风收集后统一处理再排放至大气。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禽舍组,所述禽舍组由多个本技术提供的变截面禽舍组合排列而成,所述多个变截面禽舍的排列方式为:多个变截面禽舍沿圆周排列,各个变截面禽舍的长轴沿圆周的径向设置,各个变截面禽舍的后端指向圆周的圆心,各禽舍后端的排风收集后统一处理再排放至大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内变截面禽舍,所述内变截面禽舍包括前端山墙21、后端山墙22、侧墙23、顶棚24,前端山墙21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风窗25,通风窗25处安装有湿帘,后端山墙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风机26,侧墙2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侧窗28,内变截面禽舍内部设有禽笼27,所述内变截面禽舍俯视为矩形,所述禽笼27平行于所述侧墙23成列布置,在所述内变截面禽舍的侧墙23处安装有导流板29,由所述导流板29、顶棚24、前端山墙21、后端山墙22和地面围成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的平行于前端山墙21的纵截面的面积沿禽舍前端至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技术的效果本公开首次提出了禽只综合换热的概念和计算方式,纠正了现有技术中仅注重禽舍温度控制而忽视实际换热效果的片面认识。本公开提供的变截面禽舍内部温差小,禽舍前后端的禽只换热均匀,避免了禽舍内局部禽只换热不足或换热过度的问题,并且本公开提供的禽舍降低了禽舍控温换热的能耗;在各个禽舍内部换热均匀、能耗低的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多个禽舍组成的禽舍组还具有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且可以对禽舍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满足环保要求。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内变截面禽舍,内变截面禽舍可以通过在现有的定截面禽舍的基础上加装导流板而简便地形成,内变截面禽舍也可实现换热均匀、能耗低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变截面禽舍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变截面禽舍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禽舍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禽舍组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内变截面禽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禽舍,所述变截面禽舍包括第一前端山墙(1)、第一后端山墙(2)、第一侧墙(3)、第一顶棚(4),第一前端山墙(1)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风窗(5),第一通风窗(5)处安装有湿帘,第一后端山墙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风机(6),第一侧墙(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第一侧窗(8),变截面禽舍内部设有第一禽笼(7),变截面禽舍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与所述第一后端山墙(2)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禽笼(7)平行于所述长轴成列布置,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的面积沿禽舍前端至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禽舍,所述变截面禽舍包括第一前端山墙(1)、第一后端山墙(2)、第一侧墙(3)、第一顶棚(4),第一前端山墙(1)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风窗(5),第一通风窗(5)处安装有湿帘,第一后端山墙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风机(6),第一侧墙(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第一侧窗(8),变截面禽舍内部设有第一禽笼(7),变截面禽舍的长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与所述第一后端山墙(2)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禽笼(7)平行于所述长轴成列布置,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的面积沿禽舍前端至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变截面禽舍的纵截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前端山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3)和所述长轴的夹角为0°~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棚(4)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禽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禽舍的长轴长度为40~200米,所述第一后端山墙(2)的宽度为10~20米,所述第一后端山墙(2)的高度为3~10米。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变截面禽舍,其特征在于,变截面禽舍内饲养的禽只体温T、空气通过湿帘后的温度T前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设计温度T后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设计流速V后端、变截面禽舍前端空气通过湿帘后的设计流速V前端、变截面禽舍后端的有效纵截面面积A后端、变截面禽舍前端的有效纵截面面积A前端满足以下关系式:V后端*A后端=V前端*A前端,其中,有效纵截面面积为地面、第一侧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龙环杨朝武谢凌志杨礼胡陈明杜华锐熊峰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