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瑞汶专利>正文

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07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其外窗框由四框架相互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窗板组设其中,组成可启闭的窗户,外窗框于其上、下框架设有第一、第二轨道,第一、第二轨道分别于其末端形成第一弯弧段与反向的第二弯弧段,于相邻的第一、第二轨道之间的下、上框架分别设置下挡块与上挡片,于窗框上设置把手,该把手于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可分别带动上、下卡掣柱,上、下卡掣柱上分别设置上、下挡柱,上、下挡柱可以分别卡入相对窗框侧面设置的上、下抵挡片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可使平面窗于锁固之后,可以具有良好的气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设置于建筑物上可以启闭的窗户,尤指一种针对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设计。
技术介绍
于建筑物中,除了于其结构体中的出入口处设可启闭的门板外,另为采光或通风的需要,分别于结构体的适当处设若干个窗口,于该窗口处装设可启闭窗户。于公知众多型式的窗户中,有一种型式的窗户是利用固定建筑物预定窗口的外框体内侧的轨道,以使装设于外框体的外窗框体于相对的轨道处呈横拉式移位。前述的横拉式窗户,一般都是呈重叠状形态的设计,即该窗户于关闭状态时,时常有密闭性不佳及整体造型较不美观的缺点,对此,本专利技术者曾针对此种公知横拉式窗户予以设计,如公告第562067号《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专利技术专利,该横拉式平面窗具有一固设于建物窗口处的外窗框,于该外窗框中装设可活动的窗板,于窗板边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导柱及转轮,另于外窗框上相对设有可对活动窗板予以导引的上轨道及下方第一、第二轨道,其中外窗框体上相对活动外窗框的转轮移动所设的第一、二轨道中,第一轨道的末段则形成为朝向外窗框的弯弧段构成的横向J形轨道,第二轨道是令其末段依序形成有第一弯弧段及呈反向弯折的第二弯弧段构成的横向S形轨道,藉以利用其类似S形的连续弯曲轨道设计,以期该平面窗于关闭时,外窗框与窗板之间可获得较佳的定位及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者提出该横拉式平面气密窗的设计之后,该项设计确实可以达成预期功效的目的,但是,于外窗框上的气密效果上,仍不够理想,实有进一步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以期增进该横拉式平面窗于锁固后,可以达到良好的气密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结构设计中,由四框架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窗板组设其中,组成可启闭的窗户。外窗框于其上、下框架上设有第一、第二轨道,第一、第二轨道分别于其末端形成第一弯弧段与反向的第二弯弧段,相邻的第一、第二轨道之间的窗框上、下处,分别设置上挡片与下挡块,于窗框上设置把手,该把手转动一百八十度,可分别带动上、下卡掣柱,于上、下卡掣柱上分别设置上、下挡柱,上、下挡柱可分别卡入相对窗框侧面设置的上、下抵挡片处。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公知平面窗的设计,主要是藉由该种设计,以使平面窗于锁固之后,藉由该锁固装置的良好锁固的空间型态下,因固定性佳,可以具有良好的气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下框架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框架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框架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平面动作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把手位于下侧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把手位于下侧的背视平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把手位于上侧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把手位于上侧的背视平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外窗框 11下框架12第一轨道13第二轨道14上框架 20下挡块21凸块30上挡片31挡部40窗框41把手42凸块43转轮431方孔44凸粒45套孔46上推拉杆47下推拉杆48上卡掣柱481上挡柱 49下卡掣柱491下挡柱50相对窗框51上抵挡片 52下抵挡片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专利技术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请配合参阅图1、2、10所示,外窗框10主要由四支框架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预定面积尺寸的固定的窗板及活动的窗板组设其中,构成一个可以启闭的窗户,前述外窗框10中,于其上框架14底部设有第一轨道12与第二轨道13,用以提供窗板顶端导柱置入滑移之用,于下框架11、上框架14上以间隔设置第一轨道12及第二轨道13,第一轨道12、第二轨道13分别于其末端形成第一弯弧段与反向的第二弯弧段,用以分别导引活动窗板底部两端的导轮移动之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相邻于第一轨道12、第二轨道13之间的下框架11、上框架14处分别设置下挡块20与上挡片30,下挡块20上形成一凸块21,于上挡片30下缘凸伸形成有挡部31。如图4、5、6所示,于窗框40上设置一把手41,把手41背面设凸块42,凸块42可供与一转轮43上的方孔431嵌合,并以把手41带动转轮43,转轮43背面设有相对设置的凸粒44,各凸粒44上分别套置一具有相对套合的套孔45的上、下推拉杆46、47,各上、下推拉杆46、47的端部分别结合纵向设置的上卡掣柱48与下卡掣柱49,并位于上卡掣柱48、下卡掣柱49的一侧分别设置上挡柱481、下挡柱491;如图2所示,另位于相对窗框50的侧面设置由俯视呈L形的上、下抵挡片51、52,各上、下抵挡片51、52分别可供上挡柱481、下挡柱491卡掣定位。当该窗户于开窗状态下(如图1、2、6、7所示),此时把手41位于下方位置,上、下卡掣柱48、49分别内缩,并未卡掣于下挡块20的凸块21与上挡片30的挡部31处。欲将移动窗框进行关窗时,由于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受到第一、二轨道12、13的引导,使得位在第一轨道12的第一转轮自第一弯弧段移至反向的第二弯弧段,藉此,使窗板在第一、第二轨道12、13的导引下相互贴靠。当相互贴靠之后,朝上枢转把手41一百八十度,以带动转轮43、凸粒44转动(如图3、8、9所示),此时,并可使上、下卡掣柱48、49分别朝上、下移动,并使上、下卡掣柱48、49分别卡抵于下挡块20的凸块21与上挡片30的挡部31侧边以供止挡,并令上、下挡柱481、491分别卡抵于相对窗框50的上、下抵挡片51、52处卡掣定位,本专利技术主要可使相对的平面窗于锁固之后,因固定性佳,可以具有良好的气密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以其创新的构造设计,确实可以提供较公知横拉式平面窗于锁固之后,因固定性佳,可以具有良好的气密效果,本专利技术符合专利技术专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该外窗框主要由四支框架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窗板组设其中,构成一可启闭的窗户,于外窗框中,于其上框架底部设有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以提供窗板顶端导柱置入滑移用,于下框架、上框架上以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分别于其末端形成第一弯弧段与反向的第二弯弧段,用以分别导引活动窗板底部两端的导轮移动;其特征在于相邻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之间的下框架、上框架处分别设置下挡块与上挡片;于窗框上设置一把手,把手背面设凸块,凸块与一转轮结合,转轮背面设有相对设置的凸粒,各凸粒上分别套置一具有相对套合的套孔的上、下推拉杆,各上、下推拉杆的端部分别结合上卡掣柱与下卡掣柱,位于上卡掣柱、下卡掣柱的一侧分别设置上挡柱、下挡柱;位于相对窗框的侧面设置上、下抵挡片,各上、下抵挡片分别可供上挡柱、下挡柱卡掣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下挡块上形成一凸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上挡片下缘形成挡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抵挡片俯视呈L形。全文摘要一种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其外窗框由四框架相互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窗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气密效果的横拉式平面窗的锁固装置,该外窗框主要由四支框架垂直组接的方形框体,用以提供窗板组设其中,构成一可启闭的窗户,于外窗框中,于其上框架底部设有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以提供窗板顶端导柱置入滑移用,于下框架、上框架上以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分别于其末端形成第一弯弧段与反向的第二弯弧段,用以分别导引活动窗板底部两端的导轮移动;其特征在于:相邻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之间的下框架、上框架处分别设置下挡块与上挡片;于窗框上设置一把手,把手 背面设凸块,凸块与一转轮结合,转轮背面设有相对设置的凸粒,各凸粒上分别套置一具有相对套合的套孔的上、下推拉杆,各上、下推拉杆的端部分别结合上卡掣柱与下卡掣柱,位于上卡掣柱、下卡掣柱的一侧分别设置上挡柱、下挡柱;位于相对窗框的侧面设置 上、下抵挡片,各上、下抵挡片分别可供上挡柱、下挡柱卡掣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汶
申请(专利权)人:王瑞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