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03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其中,新型线缆内设置有2条以上沿轴向贯通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在所述内护套内,由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导线束围成,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线缆中设置流体通道,可对线缆中的导线(束)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的线缆无法快速散热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至少1条流体通道设置在内护套内,并通过在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限位部,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防止导线(束)相对内护套摩擦滑动,造成内护套磨损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缆需要承载的电流越来越大,当大电流通过线缆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热量无法快速地散发,严重限制了线缆所能承载的电流的极限。如果通过增大线径减小电阻的方法来减少电流产生的热量,则会使得线缆的绕弯半径增大、刚性增加,收纳该线缆的装置和体积也需相应增加,降低了实用性。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线缆无法快速散发电流产生的热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线缆,包括若干导线束、包覆于所述导线束外部的内护套,以及将所有导线束包覆的外被,所述外被以内设置有2条以上沿轴向贯通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在所述内护套内,由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导线束围成,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限位部为若干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对所述导线束产生挤压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凸起沿所述内护套的圆周方向分布,并贯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限位壁。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限位壁的端面为波浪形。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限位部为若干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对所述导线束产生夹持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夹持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夹持结构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弧形的两个支脚对所述导线束进行夹持限位。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为沿轴向设置的中空导管。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线缆的横截面为扁平状。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外被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防滑结构由纳米涂层构成。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导线束包含(3n2+3n+1)根直径相同的导线或子导线束,所述导线堆叠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形状,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的新型线缆,其中,所述外被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荧光色条。一种如上所述的新型线缆的应用,在所述新型线缆的第一端连接连接器,用于将所述流体通道连通,同时用于连接导通外部设备;在所述新型线缆的第二端连接流体循环冷却装置,用于将冷却流体推进部分流体通道中,并从剩余的流体通道中进行回收,实现对所述新型线缆的冷却。所述的新型线缆的应用,其中,所述冷却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所述的新型线缆的应用,其中,当所述冷却流体为气体时,所述流体循环冷却装置还包括一气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气压,实现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一端的自动插拔连接。所述的新型线缆的应用,其中,所述应用的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新型线缆,通过在线缆中设置流体通道,使用时可向流体通道中通入流体并循环,对线缆中的导线(束)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的线缆无法快速散热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至少1条流体通道设置在内护套内,并通过在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限位部,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防止导线(束)相对内护套摩擦滑动,造成内护套磨损引起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线缆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流体通道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凸起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沿图2中A-A线剖面图)。图4为凸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沿图2中A-A线剖面图)。图5为凸起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沿图2中A-A线剖面图)。图6为限位部(夹持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7为限位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为限位部(夹持部)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新型线缆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纳米涂层防滑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的导线排列图(n=1)。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较佳的导线排列图(n=4)。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的子导线束排列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线缆及应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线缆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若干导线束1、包覆于所述导线束1外部的内护套2,以及将所有导线束1包覆的外被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被3以内设置有2条以上沿轴向贯通的流体通道4(包括4A和4B两种);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一流体通道4A,所述第一流体通道4A设置在所述内护套2内,由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导线束1围成,所述内护套2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5,用于对所述导线束1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线缆中设置流体通道,使用时可向流体通道中通入流体并循环,对线缆中的导线(束)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的线缆无法快速散热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至少1条流体通道设置在内护套内,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如果没有限位部,导线(束)在重力作用下会向边偏,中间的空隙不能成为绝缘距离的一部分;而且当线缆活动的时候,导线(束)则会相对内护套摩擦滑动,而金属导线难免有金属芯线接头,在尖锐的金属芯线接头的长期摩擦下,将对绝缘壁造成伤害,存在刺破绝缘层和泄露的隐患,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部可以进一步改善了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限位部5的较佳实施例,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若干凸起,具体数量不限,例如,图2的横截面图中画出了4列凸起。所述凸起对所述导线束1产生挤压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1进行限位。凸起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图3(沿图2A-A线的剖面图)所示,内护套2的内壁上沿轴向可以设置若干独立的凸起51A,无规则排列或者按照一定的阵列规则排列;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种结构如图4(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凸起贯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限位壁51B,本凸起结构限位稳定,并且相对容易加工。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所述限位壁51B的端面设置为波浪形,形成波浪形的凸起51C,如图5所示,不仅能够起到限位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流体通道的容积,流体可以在不同的子通道之间流动,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减小推动流体流动所需的压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限位部5的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为若干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的夹持结构52A(图中只画了一个),所述夹持结构52A对所述导线束产生夹持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具体的所述夹持结构的设置方式可以如同凸起51A那样,沿轴向设置若干独立的夹持结构,也可以如凸起51B那样,沿轴向贯通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再赘述。当然,限位部也可以如图7所示,采用夹持结构配合凸起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夹持结构的横截面为弧形,弧形夹持结构52B的两个支脚对所述导线束进行夹持限位。夹持的原理为:导线束使内护套产生了形变,弧形夹持结构的两个支脚张开,存在一定的回复力,从而夹紧导线束。图中画出了2个,具体个数以及弧形所围成的空腔大小不限。本专利技术的线缆中,还可以沿轴向设置中空导管(第二流体通道)4B,如图9所示,中空导管可以位于内护套内部,也可以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线缆,包括若干导线束、包覆于所述导线束外部的内护套,以及将所有导线束包覆的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被以内设置有2条以上沿轴向贯通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在所述内护套内,由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导线束围成,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线缆,包括若干导线束、包覆于所述导线束外部的内护套,以及将所有导线束包覆的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被以内设置有2条以上沿轴向贯通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在所述内护套内,由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导线束围成,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若干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对所述导线束产生挤压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沿所述内护套的圆周方向分布,并贯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形成限位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壁的端面为波浪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若干设置在所述内护套的内壁上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对所述导线束产生夹持力,从而对所述导线束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弧形的两个支脚对所述导线束进行夹持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1条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为沿轴向设置的中空导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雄华陈仁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