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62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17
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它涉及电源线接头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防脱落壳体、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强力吸盘、进入槽、缓冲压柱、垫层、指头压槽、荧光带、电源线接头粗端、电源线接头细端、电源线,所述防脱落壳体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防脱落壳体下端设置有强力吸盘,防脱落壳体前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进入槽,防脱落壳体内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压柱,防脱落壳体内壁设置有垫。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防脱落效果优良,且能很好的保护电源线接头,使用操作便捷,在同行领域中推广性强,能满足使用需求,不会轻易脱落,减少对设备由于断电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源线接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在工业或科研和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国民经济的其他各个部门中,愈来愈广泛的被应用,它即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又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但是在电力为人们造福的同时如果对电力的控制和使用不当,将会带来灾害,这些灾害即给人们带来不幸和痛苦,也给国家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所以敬请大家注意用电安全。日常生活中,在电源线接头的使用过程中,电源线接头往往会轻易脱落,造成设备突然断电,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且目前市场上的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往往结构复杂,使用价值不高,防脱落效果差,且不能很好的保护电源线接头,使用操作繁琐,在同行领域中推广性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防脱落效果优良,且能很好的保护电源线接头,使用操作便捷,在同行领域中推广性强,能满足使用需求,不会轻易脱落,减少对设备由于断电造成的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防脱落壳体1、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强力吸盘3、进入槽4、缓冲压柱5、垫层6、指头压槽7、荧光带8、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细端10、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防脱落壳体1下端设置有强力吸盘3,防脱落壳体1前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进入槽4,防脱落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压柱5,防脱落壳体1内壁设置有垫层6,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指头压槽7,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荧光带8,防脱落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粗端9上端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且电源线接头细端10穿过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上端设置有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表面中端设置有摩擦纹011。所述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连接方式为滑配。所述强力吸盘3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大于上底边。所述进入槽4的尺寸大于电源线11的尺寸。所述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与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的连接方式为滑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利用进入槽4的尺寸大于电源线11的尺寸,将防脱落壳体1预先放置上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上方,在由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连接方式为滑配、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与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的连接方式为滑配将电源线接头粗端9设置在将防脱落壳体1内部,在用大拇指指头压住指头压槽7将防脱落壳体1压紧在电源座上,强力吸盘3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力,防脱落效果好,缓冲压柱5能够在大拇指指头压紧时,起到对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保护作用,垫层6也能够保护电源线接头粗端9,荧光带8可以在夜间提高光亮,起到一定的标识作用,摩擦纹011,大大提高手部与防脱落壳体1的摩擦力,能够在不使用时将防脱落壳体1从电源座上拔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防脱落效果优良,且能很好的保护电源线接头,使用操作便捷,在同行领域中推广性强,能满足使用需求,不会轻易脱落,减少对设备由于断电造成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俯视图;图3是对应图2的A-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防脱落壳体1、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强力吸盘3、进入槽4、缓冲压柱5、垫层6、指头压槽7、荧光带8、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细端10、电源线11、摩擦纹011。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防脱落壳体1、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强力吸盘3、进入槽4、缓冲压柱5、垫层6、指头压槽7、荧光带8、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细端10、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防脱落壳体1下端设置有强力吸盘3,防脱落壳体1前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进入槽4,防脱落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压柱5,防脱落壳体1内壁设置有垫层6,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指头压槽7,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荧光带8,防脱落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粗端9上端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且电源线接头细端10穿过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上端设置有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表面中端设置有摩擦纹011。防脱落壳体1表面中端设置有摩擦纹011,大大提高手部与防脱落壳体1的摩擦力,能够在不使用时将防脱落壳体1从电源座上拔起。所述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连接方式为滑配。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连接方式为滑配,便于之间的连接设置。所述强力吸盘3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大于上底边。强力吸盘3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下底边大于上底边,能够最大化的吸附在电源座上,提高了防脱落效果。所述进入槽4的尺寸大于电源线11的尺寸。进入槽4的尺寸大于电源线11的尺寸,方便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安装设置。所述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与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的连接方式为滑配。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与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的连接方式为滑配,便于之间的连接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利用进入槽4的尺寸大于电源线11的尺寸,将防脱落壳体1预先放置上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上方,在由防脱落壳体1与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连接方式为滑配、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与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的连接方式为滑配将电源线接头粗端9设置在将防脱落壳体1内部,在用大拇指指头压住指头压槽7将防脱落壳体1压紧在电源座上,强力吸盘3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力,防脱落效果好,缓冲压柱5能够在大拇指指头压紧时,起到对电源线接头粗端9的保护作用,垫层6也能够保护电源线接头粗端9,荧光带8可以在夜间提高光亮,起到一定的标识作用,摩擦纹011,大大提高手部与防脱落壳体1的摩擦力,能够在不使用时将防脱落壳体1从电源座上拔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价值高,防脱落效果优良,且能很好的保护电源线接头,使用操作便捷,在同行领域中推广性强,能满足使用需求,不会轻易脱落,减少对设备由于断电造成的损坏。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防脱落壳体(1)、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强力吸盘(3)、进入槽(4)、缓冲压柱(5)、垫层(6)、指头压槽(7)、荧光带(8)、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细端(10)、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防脱落壳体(1)下端设置有强力吸盘(3),防脱落壳体(1)前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进入槽(4),防脱落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压柱(5),防脱落壳体(1)内壁设置有垫层(6),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指头压槽(7),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荧光带(8),防脱落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粗端(9)上端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且电源线接头细端(10)穿过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上端设置有电源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线接头防脱落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防脱落壳体(1)、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强力吸盘(3)、进入槽(4)、缓冲压柱(5)、垫层(6)、指头压槽(7)、荧光带(8)、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细端(10)、电源线(11),所述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出口(2),防脱落壳体(1)下端设置有强力吸盘(3),防脱落壳体(1)前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进入槽(4),防脱落壳体(1)内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压柱(5),防脱落壳体(1)内壁设置有垫层(6),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指头压槽(7),防脱落壳体(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荧光带(8),防脱落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粗端(9),电源线接头粗端(9)上端设置有电源线接头细端(10),且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石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弘汇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