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55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包括机架;特点是还包括集电环、一对钛合金铰弓、线盘安装架、第一导轮、从动轮、主动轮、过渡导轮、下轴承座、下旋转轴、上轴承座、上旋转轴、放线从动轮、放线架、第二导轮、放线主动轮、第三导轮、导轮架、电机、放线电机、两张力摆杆、第四导轮、第五导轮及第六导轮;电机及下轴承座均安装在机架的下部,主动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轮安装在下旋转轴的下端,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下旋转轴安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第一导轮安装在下旋转轴上。其优点是:其可以对电缆芯线进行二次退扭,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
技术介绍
目前,需用二台退扭机才能对电缆芯线进行二次退扭,占用场地多,生产工序也多,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其可以对电缆芯线进行二次退扭,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操作人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电环、一对钛合金铰弓、线盘安装架、第一导轮、从动轮、主动轮、过渡导轮、下轴承座、下旋转轴、上轴承座、上旋转轴、放线从动轮、放线架、第二导轮、放线主动轮、第三导轮、导轮架、电机、放线电机、两张力摆杆、第四导轮、第五导轮及第六导轮;其中所述集电环及上轴承座均安装在机架的上部,所述电机及下轴承座均安装在机架的下部,所述主动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安装在下旋转轴的下端,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下旋转轴安装在下轴承座上,所述第一导轮安装在下旋转轴上;所述上旋转轴安装在上轴承座上,上旋转轴的内孔与集电环相通;所述一对钛合金铰弓及线盘安装架的下端均安装在下旋转轴上,一对钛合金铰弓及线盘安装架的上端均安装在上旋转轴上,线盘安装架位于一对钛合金铰弓之间;所述导轮架及放线电机均安装在线盘安装架的上方,导轮架在线盘安装架上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及第三导轮均安装在导轮架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位于第三导轮的下方,所述第三导轮位于上旋转轴开口的下方;所述放线架安装在线盘安装架的中部,导轮架位于放线架的上方,所述放线从动轮安装在放线架上从而带动放线架转动;所述放线主动轮安装在放线电机的输出轴上,放线主动轮带动放线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放线架转动;所述过渡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及第六导轮均安装在机架上,过渡导轮位于第一导轮的下方,第五导轮位于过渡导轮的上方,第四导轮位于第五导轮的上方,第六导轮位于第四导轮的上方;张力摆杆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第四导轮位于张力摆杆的下方。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铁杆及平衡磁铁;所述铁杆安装在线盘安装架上,所述平衡磁铁安装在机架上,铁杆与平衡磁铁的位置相互对应。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张力摆杆上设有位移传感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一对钛合金铰弓及线盘安装架转动;所述放线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放线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带动放线架转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其可以对电缆芯线进行二次退扭,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操作人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至“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3所示,其是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包括机架1、集电环2、一对钛合金铰弓3、线盘安装架4、第一导轮6、从动轮71、主动轮72、过渡导轮8、下轴承座91、下旋转轴92、上轴承座93、上旋转轴94、放线从动轮10、放线架11、第二导轮12、放线主动轮13、第三导轮14、导轮架15、电机16、放线电机19、两张力摆杆21、第四导轮22、第五导轮23及第六导轮24;其中所述集电环2及上轴承座93均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所述电机16及下轴承座91均安装在机架1的下部,所述主动轮72安装在电机16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71安装在下旋转轴92的下端,主动轮72带动从动轮71转动从而带动下旋转轴92转动,所述下旋转轴92安装在下轴承座91上,所述第一导轮6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所述上旋转轴94安装在上轴承座93上,上旋转轴94的内孔与集电环2相通;所述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下端均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上端均安装在上旋转轴94上,线盘安装架4位于一对钛合金铰弓3之间,这样下旋转轴92转动能带动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转动;所述导轮架15及放线电机19均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的上方,导轮架15通过转动轴承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上从而可以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及第三导轮14均安装在导轮架15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位于第三导轮14的下方,所述第三导轮14位于上旋转轴94开口的下方;所述放线架11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的中部,在放线架11上还安装有手动线盘锁紧机构5,导轮架15位于放线架11的上方,所述放线从动轮10安装在放线架11上从而带动放线架11转动;所述放线主动轮13安装在放线电机19的输出轴上,放线主动轮13带动放线从动轮10转动从而带动放线架11转动;所述过渡导轮8、第四导轮22及第五导轮23均安装在机架1上,过渡导轮8位于第一导轮6的下方,第五导轮23位于过渡导轮8的上方,第四导轮22位于第五导轮23的上方,第六导轮24位于第四导轮22的上方;张力摆杆21转动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四导轮22位于张力摆杆21的下方。工作时,在放线架11上安装好放线盘,启动电机16及放线电机19,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均转动;绕在放线盘上的电缆芯线经过第二导轮12及第三导轮14后,再穿过上旋转轴94的内孔后从集电环2伸出,又沿钛合金铰弓3往下走绕在第一导轮6上,此时完成第一次退扭;完成第一退扭的电缆芯线又绕在过渡导轮8上,完成第二次退扭;因为,第一导轮6随下旋转轴92转动,而过渡导轮8不转动,所以电缆芯线经过第一导轮6及过渡导轮8能完成第二次退扭;完成二次退扭的电缆芯线经过第五导轮23、第四导轮22、第六导轮24及张力摆杆21后,又经过第六导轮26导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不转动时能定位,还包括铁杆17及平衡磁铁18;所述铁杆17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上,所述平衡磁铁18安装在机架1上,铁杆17与平衡磁铁18的位置相互对应。工作时,当平衡磁铁18通电时,平衡磁铁18将铁杆17吸附住,这样使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不转动时能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张力摆杆21的上下摆动位置,在所述张力摆杆21上设有位移传感器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72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71转动从而带动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转动;所述放线主动轮13通过皮带带动放线从动轮10转动从而带动带动放线架11转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电环(2)、一对钛合金铰弓(3)、线盘安装架(4)、第一导轮(6)、从动轮(71)、主动轮(72)、过渡导轮(8)、下轴承座(91)、下旋转轴(92)、上轴承座(93)、上旋转轴(94)、放线从动轮(10)、放线架(11)、第二导轮(12)、放线主动轮(13)、第三导轮(14)、导轮架(15)、电机(16)、放线电机(19)、两张力摆杆(21)、第四导轮(22)、第五导轮(23)及第六导轮(24);其中所述集电环(2)及上轴承座(93)均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所述电机(16)及下轴承座(91)均安装在机架(1)的下部,所述主动轮(72)安装在电机(16)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71)安装在下旋转轴(92)的下端,主动轮(72)带动从动轮(71)转动,所述下旋转轴(92)安装在下轴承座(91)上,所述第一导轮(6)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所述上旋转轴(94)安装在上轴承座(93)上,上旋转轴(94)的内孔与集电环(2)相通;所述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下端均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上端均安装在上旋转轴(94 )上,线盘安装架(4)位于一对钛合金铰弓(3)之间;所述导轮架(15)及放线电机(19)均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的上方,导轮架(15)在线盘安装架(4)上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及第三导轮(14)均安装在导轮架(15)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位于第三导轮(14)的下方,所述第三导轮(14)位于上旋转轴(94)开口的下方;所述放线架(11)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的中部,导轮架(15)位于放线架(11)的上方,所述放线从动轮(10)安装在放线架(11)上从而带动放线架(11)转动;所述放线主动轮(13)安装在放线电机(19)的输出轴上,放线主动轮(13)带动放线从动轮(10)转动从而带动放线架(11)转动;所述过渡导轮(8)、第四导轮(22)、第五导轮(23)及第六导轮(24)均安装在机架(1)上,过渡导轮(8)位于第一导轮(6)的下方,第五导轮(23)位于过渡导轮(8)的上方,第四导轮(22)位于第五导轮(23)的上方,第六导轮(24)位于第四导轮(22)的上方;张力摆杆(21)转动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四导轮(22)位于张力摆杆(21)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电缆芯线的二次退扭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电环(2)、一对钛合金铰弓(3)、线盘安装架(4)、第一导轮(6)、从动轮(71)、主动轮(72)、过渡导轮(8)、下轴承座(91)、下旋转轴(92)、上轴承座(93)、上旋转轴(94)、放线从动轮(10)、放线架(11)、第二导轮(12)、放线主动轮(13)、第三导轮(14)、导轮架(15)、电机(16)、放线电机(19)、两张力摆杆(21)、第四导轮(22)、第五导轮(23)及第六导轮(24);其中所述集电环(2)及上轴承座(93)均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所述电机(16)及下轴承座(91)均安装在机架(1)的下部,所述主动轮(72)安装在电机(16)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71)安装在下旋转轴(92)的下端,主动轮(72)带动从动轮(71)转动,所述下旋转轴(92)安装在下轴承座(91)上,所述第一导轮(6)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所述上旋转轴(94)安装在上轴承座(93)上,上旋转轴(94)的内孔与集电环(2)相通;所述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下端均安装在下旋转轴(92)上,一对钛合金铰弓(3)及线盘安装架(4)的上端均安装在上旋转轴(94)上,线盘安装架(4)位于一对钛合金铰弓(3)之间;所述导轮架(15)及放线电机(19)均安装在线盘安装架(4)的上方,导轮架(15)在线盘安装架(4)上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及第三导轮(14)均安装在导轮架(15)上并可转动,所述第二导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兆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昌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