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81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13:06
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它包括杆身、支架平台、座式电缆终端、座式避雷器,所述支架平台设置在杆身顶端的横担上方,由“X”型横担与“一”字型横担组成,“X”型横担与户内站围墙夹角呈45度,“一”字型横担位于“X”型横担稍部,平行户内站围墙设置内外两侧,位于外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避雷器,位于内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电缆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专用杆塔结构将电缆引出地面,利用导线将电缆头与GIS套管相连,整体结构具有高度低、占地小、费用低的优点,同时结构简单,减少维护工作量。

A Special Rod for Single Circuit Cable Rotary Overhead Input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verhead entry pole for a single circuit cable. It includes pole body, support platform, base cable terminal and base arrester. The support platform is set above the cross-arm at the top of pole body. It consists of \X\ type cross-arm and \I\ type cross-arm. The angle between the \X\ type cross-arm and the wall of indoor station is 45 degrees. The \I\ type cross-arm is located at the slight part of the \X\ type cross-arm.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wall of indoor station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the lateral cross-arm is located at the outer side. A seat-type lightning arrest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and a seat-type cable termina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cross-arm. The utility model leads the cable out of the ground through a special pole tower structure, connects the cable head with the GIS casing by a conducto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height, small occupation of land and low cost, simple structure and reduced maintenance work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
本技术涉及高压输电线路
,尤其是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电负荷逐步增大,电力电缆在城区电网建设中越来越普遍,受电网规划时序影响,变电站与输电线路建设时间不统一的情况屡有发生,导致变电站进站方式与线路建设方式不一致。在现有输电线路工程中,当电力电缆转架空接入户内变电站时,常规方案是新建一基单回或双回电缆终端塔,存在主要问题:①常规电缆终端塔由塔身、导线横担、避雷器、绝缘串、电缆终端头、导线、地线等组成,结构复杂,建设成本较高,施工困难;②常规电缆终端塔为保证与导线、地线的电气间距,与户内站距离不可过近,传输空间空间较大,后期实施受地形影响较大;③整塔体积较大,整体美观性较差。因此,提出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简化电缆转架空进站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通过专用杆塔结构将电缆引出地面,利用导线将电缆头与GIS套管相连,整体结构具有高度低、占地小、费用低的优点,同时结构简单,减少维护工作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它包括杆身、支架平台、座式电缆终端、座式避雷器,所述支架平台设置在杆身顶端的横担上方,由“X”型横担与“一”字型横担组成,“X”型横担与户内站围墙夹角呈45度,“一”字型横担位于“X”型横担稍部,平行户内站围墙设置内外两侧,位于外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避雷器,位于内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电缆终端;所述座式电缆终端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于支架平台靠近变电站围墙的内侧“一”字型横担上;所述座式避雷器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位于支架平台远离变电站围墙的外侧“一”字型横担上。进一步的,所述杆身两侧等距设置有爬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同新建常规电缆终端塔相比,大幅降低建设费用,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线路走廊;2)施工方便,便于检修;3)可靠性高,安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包括杆身1、支架平台2、座式电缆终端3、座式避雷器4、爬梯7。支架平台2设置在杆身顶端的横担上方,由“X”型横担与“一”字型横担组成,“X”型横担与户内站围墙6夹角呈45度,上部用于支撑“一”字型横担、座式电缆终端3、座式避雷器4,中心位于杆身1顶部,为杆身1提供支点;“一”字型横担位于“X”型横担稍部,平行户内站围墙6设置内外两侧,位于外侧的横担用于固定座式避雷器4,位于内侧的横担固定座式电缆终端3,以减少电缆与变电站围墙距离,减少电缆敷设长度,降低工程造价。所述座式电缆终端3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于支架平台2靠近变电站围墙6的内侧“一”字型横担上。所述座式避雷器4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位于支架平台2远离变电站围墙6的外侧“一”字型横担上。GIS套管5位于变电站围墙6,面向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设置。所述爬梯7设置于杆身,在杆身两侧等距分布,便于检修维护。支架平台的高度由GIS套管5高度、带电点对接地设施的距离、人员检修活动范围等确定;座式电缆终端3、座式避雷器4、GIS套管间距由带电点对接地设施的距离、人员检修活动范围等确定,整体空间布置需要满足防雷保护、导底线间距的要求。如图1与图2所示,在变电站进站侧围墙6新建一基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中相导线连通位于户内变电站围墙6的中相GIS套管5及支架平台2“一”字型横担中间的座式电缆终端3与座式避雷器4;边相导线连通位于同一侧的边相GIS套管5、边相座式电缆终端3与边相座式避雷器4,电缆经杆身的抱箍固定引入地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杆身、支架平台、座式电缆终端、座式避雷器,所述支架平台设置在杆身顶端的横担上方,由“X”型横担与“一”字型横担组成,“X”型横担与户内站围墙夹角呈45度,“一”字型横担位于“X”型横担稍部,平行户内站围墙设置内外两侧,位于外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避雷器,位于内侧的横担上设置有座式电缆终端;所述座式电缆终端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于支架平台靠近变电站围墙的内侧“一”字型横担上;所述座式避雷器共设置三个,等距分布位于支架平台远离变电站围墙的外侧“一”字型横担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回路电缆转架空进站专用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杆身、支架平台、座式电缆终端、座式避雷器,所述支架平台设置在杆身顶端的横担上方,由“X”型横担与“一”字型横担组成,“X”型横担与户内站围墙夹角呈45度,“一”字型横担位于“X”型横担稍部,平行户内站围墙设置内外两侧,位于外侧的横担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正帮程金松雍文涛任志莲王力陈彦焰程智余鲍电杨德志李凤范庆春朱建宁施俊李林仝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