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757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其包括:底板,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内夹爪,外夹爪,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左传动轴,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的设置方向与内夹爪固定座的方向一致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外侧,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分别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左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右内夹爪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传动轴传动精准,实现了夹持机构左内外夹爪和右内外夹爪的准确配合,且不会损伤引线框。

A Lead Fram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d frame clamp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left gripping spindle and a right gripping spindle, an inner gripper, an outer gripper, a left internal gripper fixing seat and a right internal gripper fixing seat, a left transmission shaft, a right transmission shaft, a guide block of a left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guide block of a right transmission shaft. The setting direction of the left clamping spindle and the right clamping spindl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nal clamping fixing seat and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left clamping spindle and the right clamping spindle pass through the left driving shaft guide block and the right driving shaft guide block respectively, and the left driv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left driving shaft guide block and is set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amping spindle. Above the bottom plate, the left drive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right internal clamp fix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utilizes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o drive accurately, realizes the accurate coordination of the left internal and external claws and the right internal and external claws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and does not damage the lead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夹持治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引线框用于半导体加工领域,引线框是一种用于连接集成电路板内部芯片的接触点和外部导线的薄板金属框架。在进行集成线路板的加工过程中,对加工环境的洁净度要求高,且随着行业的发展,对线路板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引线框架的加工和生产工艺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在进行引线框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加引线框表面的光滑度,常常需要利用化学药液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因而,在引线框加工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固定和转移都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但是,在引线框的自动化加工设备中,由于引线框的结构特殊性,如果使用普通的夹持机构很容易损坏引线框,因而实现引线框的快速而有效的夹取且在夹取过程不损伤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引线框自动化加工设备中的引线框夹持机构以解决引线框自动化加工过程中的夹取和固定等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其包括:底板,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内夹爪,外夹爪,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左传动轴,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呈平行的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中部位置,所述内夹爪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内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上,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的设置方向与内夹爪固定座的方向一致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外侧,所述外夹爪固定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上,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所设置的底板的侧边处,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分别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传动轴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所述左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右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右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右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左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较佳的,在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轴向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较佳的,所述左传动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第一传动轴和左第二传动轴,所述右传动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右第一传动轴和右第二传动轴。较佳的,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包括贯穿的固定设置于左夹持主轴上的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和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右传动轴导引块包括贯穿的固定设置于右夹持主轴上的右第一传动轴导引块和右第二传动轴导引块。较佳的,所述左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第二传动轴穿过所述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右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右第一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右第二传动轴穿过所述右第二传动轴导引块。较佳的,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左侧边和右侧边的长度。较佳的,所述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和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左夹持主轴的两个端部位置,所述右第一传动轴导引块和右第二传动轴导引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右夹持主轴的两个端部位置。较佳的,所述左夹持主轴上设置的外夹爪与左内夹爪固定座上的内夹爪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右夹持主轴上设置的外夹爪与右内夹爪固定座上的内夹爪开口方向相对设置。较佳的,在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和所述右内夹爪固定座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沿着底板的左右侧边方向设置的吸嘴座,所述吸嘴座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吸嘴。较佳的,在所述左夹持主轴的中部位置和所述右夹持主轴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其他设备的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在所述底板的下底面中部位置沿着底板的左右侧边的方向分别设置有一个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引线框夹持机构通过设置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并分别利用传动轴的精准传动实现引线框夹持机构的左内外夹爪和右内外夹爪的准确配合,既不会在夹持过程造成对引线框的损坏,又能与引线框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匹配度,实现了引线框的自动化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夹取和固定等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相匹配的引线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引线框夹持机构包括:底板1,吸嘴座3,左夹持主轴61,右夹持主轴62,内夹爪10,外夹爪12,左内夹爪固定座91,右内夹爪固定座92,左第一传动轴71和左第二传动轴72,右第一传动轴73和右第二传动轴74,传动轴承5,传动轴承座4,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111,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112,右第一传动轴导引块113和右第二传动轴导引块114。如图2所示为适用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引线框的结构示意图,引线框为中部有多条横框的类“H”形结构。所述吸嘴座3为长条形,沿着与所述底板1左右侧边平行的方向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所述吸嘴座3的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吸嘴2。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91呈与所述吸嘴座3平行的方向设置于其左侧,所述右内夹爪固定座92呈与所述吸嘴座3平行的方向设置于其右侧。在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91和所述右内夹爪固定座92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四个内夹爪10。所述左夹持主轴61和所述右夹持主轴62呈与底板1的左右侧边平行的方向设置于底板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夹持主轴61和所述右夹持主轴62的长度小于所述底板1左右侧边的长度,所述左夹持主轴61和所述右夹持主轴62上分别固定的设置有四个外夹爪12。所述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111和所述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112贯穿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夹持主轴61的两个端部位置,所述右第一传动轴导引块113和所述右第二传动轴导引块114贯穿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右夹持主轴62的两个端部位置。所述左第一传动轴71穿过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111且呈与引线框夹持主轴61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1上方,所述左第一传动轴71穿过右内夹爪固定座92。在沿着左第一传动轴71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右内夹爪固定座9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簧8,因而右内夹爪固定座92能够随着左第一传动轴71进行轴向运动。在所述左第一传动轴71的轴向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5,所述直线轴承5通过两个轴承座4固定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左第二传动轴72与所述左第一传动轴71平行设置,并依次穿过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112,左内夹爪固定座91和右内夹爪固定座92。在沿着左第二传动轴72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右内夹爪固定座9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簧8,因而右内夹爪固定座92能够随着左第二传动轴72进行轴向运动。在所述左第二传动轴72的轴向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内夹爪,外夹爪,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左传动轴,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呈平行的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中部位置,所述内夹爪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内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上,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的设置方向与内夹爪固定座的方向一致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外侧,所述外夹爪固定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上,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所设置的底板的侧边处,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分别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传动轴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所述左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右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右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右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左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内夹爪,外夹爪,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左传动轴,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呈平行的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中部位置,所述内夹爪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内内夹爪固定座和右内夹爪固定座上,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的设置方向与内夹爪固定座的方向一致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外侧,所述外夹爪固定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上,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所设置的底板的侧边处,所述左夹持主轴和右夹持主轴分别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和右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左传动轴穿过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所述左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右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右传动轴导引块且呈与右夹持主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底板上方,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左内夹爪固定座并与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轴向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第一传动轴和左第二传动轴,所述右传动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右第一传动轴和右第二传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框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轴导引块包括贯穿的固定设置于左夹持主轴上的左第一传动轴导引块和左第二传动轴导引块,所述右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