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75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两个侧板,壳体内设置有上出弧口以及上出弧通道,上出弧口背向固定槽的一侧设置中出弧口以及与中出弧口导通的中出弧通道,壳体底部设置有安装脚,安装脚上设置有缓冲槽,安装脚上设置有下出弧口,下出弧口与缓冲槽导通,固定槽包括底壁,缓冲槽包括上壁,壳体上设置有分隔条,分隔条与上壁形成中出弧通道,分隔条背向上出弧口的一侧设置有翘板,中出弧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其中一个侧板连接且与另一侧形成间隙,上壁上设置有漏弧口,漏弧口与缓冲槽导通。这样就通过三个出弧口实现了对大部分电弧在断路器壳体内部被消灭,达到极佳的灭弧效果。

A Small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mall circuit break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ich comprises two side plates.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rc outlet and an upper arc outlet. The upper arc outle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xed slot and an arc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of the upper arc outle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foot, a buffer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foot, and a lower arc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foot. The lower arc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ffer slot, the fixed slot includes the bottom wall, the buffer slot includes the upper wa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partition strips, the partition strip and the upper wall form an arc outlet channel, the side of the partition strip back to the upper arc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warping plate,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are arranged on the arc outlet passage, the first baffle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plate and forms a gap with the other side, and the upp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warping plate. There is a leakage arc,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ffer slot. In this way, most of the arcs are extinguished inside the circuit breaker shell through three arc outlets, which achieves excellent arc extinguish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技术介绍
小型断路器(英文名称:MiniatureCircuitBreaker)又称微型断路器(MicroCircuitBreaker),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30/400V,额定电流至63A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小型断路器主要起到一个分断功能,在分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弧,在电弧产生后一般会从一个排弧口中排出,但是在产生大量电弧时,大量电弧的排出会导致不同线程的电弧接触,从而造成断路,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佳灭弧功能的小型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两个侧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和螺栓的固定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出弧口以及与上出弧口导通的上出弧通道,所述上出弧口背向固定槽的一侧设置中出弧口以及与中出弧口导通的中出弧通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设置有缓冲槽,所述安装脚上设置有下出弧口,所述下出弧口与缓冲槽导通,所述固定槽包括底壁,所述缓冲槽包括上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位底壁和上壁之间的位置,分隔条与底壁形成上出弧通道,分隔条与上壁形成中出弧通道,所述分隔条背向上出弧口的一侧设置有翘板,所述翘板由上壁朝向底壁方向倾斜,所述中出弧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其中一个侧板连接且与另一侧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未连接第一挡板的侧板连接且与连接第一挡板的侧板形成间隙,所述上壁上设置有漏弧口,所述漏弧口与缓冲槽导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弧通道上设置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分别于底壁与分隔条存在间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背向上出弧口的方向设置弧形柱,所述弧形柱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上出弧通道内且朝向分隔条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柱背向上出弧口方向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与翘板形成与上出弧通道导通的上进弧口,倾斜板上设置有档弧板,所述档弧板背向上壁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翘板和分隔条的连接处朝向上出弧通道一侧设置内弧面,朝向下出弧通道一侧设置有外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条靠近上出弧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倾斜台;所述上壁靠近下出弧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倾斜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由两个组装壳拼合而成,第一挡板设置在其中一个组装壳上,第二挡板设置在另一个组装壳上。在使用过程中,断路器的壳体内在断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弧,电弧被分隔条分隔,进入到上出弧通道、中出弧通道,同时通过翘板的设置,由于翘板由上壁朝向底壁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就可以增大中出弧通道的进弧量,从而使得中出弧通道主要承载大量的电弧排出,同时在中出弧通道中,形成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于两个侧板形成间隙,这样就形成了S形的出弧通道,这样延长了电弧的运动通道,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对电弧形成消耗,同时在经过漏弧孔时,由于电弧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性会进入到相对低温低压的的缓冲槽中,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对于电弧的缓冲作用,大量电弧会被消耗在缓冲槽中,而没有被消耗的电弧会从下出弧口中被排出,而缓冲槽是设置在安装脚中的,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安装脚的空间,来实现灭弧,使得空间利用率更高,没有进入漏弧孔的电弧充中出弧通道中被排出,而电弧的运动本身就是无规律的,部分上升的电弧会进入到上出弧通道中,并且从上出弧口中被排除,同时由于翘板的设置,会将进入到上出弧通道中的电弧兜住,而不会二次进入到中出弧通道中,造成电弧堆积的问题,这样就通过三个出弧口实现了对大部分电弧在断路器壳体内部被消灭,达到极佳的灭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侧板;3、固定槽;4、上出弧口;5、上出弧通道;6、中出弧口;7、中出弧通道;8、安装脚;9、缓冲槽;10、下出弧口;11、底壁;12、上壁;13、分隔条;14、翘板;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漏弧口;18、分隔块;19、弧形柱;20、弧形部;21、倾斜板;22、上进弧口;23、档弧板;24、内弧面;25、外弧面;26、第一倾斜台;27、第二倾斜台;28、组装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3所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两个侧板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和螺栓的固定槽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上出弧口4以及与上出弧口4导通的上出弧通道5,所述上出弧口4背向固定槽3的一侧设置中出弧口6以及与中出弧口6导通的中出弧通道7,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安装脚8,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缓冲槽9,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下出弧口10,所述下出弧口10与缓冲槽9导通,所述固定槽3包括底壁11,所述缓冲槽9包括上壁1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分隔条13,所述分隔条13位底壁11和上壁12之间的位置,分隔条与底壁11形成上出弧通道5,分隔条与上壁12形成中出弧通道7,所述分隔条13背向上出弧口4的一侧设置有翘板14,所述翘板14由上壁12朝向底壁11方向倾斜,所述中出弧通道7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5与其中一个侧板2连接且与另一侧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板16与未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连接且与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形成间隙,所述上壁12上设置有漏弧口17,所述漏弧口17与缓冲槽9导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断路器的壳体1内在断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弧,电弧被分隔条13分隔,进入到上出弧通道5、中出弧通道7,同时通过翘板14的设置,由于翘板14由上壁12朝向底壁11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就可以增大中出弧通道7的进弧量,从而使得中出弧通道7主要承载大量的电弧排出,同时在中出弧通道7中,形成有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分别于两个侧板2形成间隙,这样就形成了S形的出弧通道,这样延长了电弧的运动通道,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对电弧形成消耗,同时在经过漏弧孔时,由于电弧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性会进入到相对低温低压的的缓冲槽9中,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对于电弧的缓冲作用,大量电弧会被消耗在缓冲槽9中,而没有被消耗的电弧会从下出弧口10中被排出,而缓冲槽9是设置在安装脚8中的,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安装脚8的空间,来实现灭弧,使得空间利用率更高,没有进入漏弧孔的电弧充中出弧通道7中被排出,而电弧的运动本身就是无规律的,部分上升的电弧会进入到上出弧通道5中,并且从上出弧口4中被排除,同时由于翘板14的设置,会将进入到上出弧通道5中的电弧兜住,而不会二次进入到中出弧通道7中,造成电弧堆积的问题,这样就通过三个出弧口实现了对大部分电弧在断路器壳体1内部被消灭,达到极佳的灭弧效果。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出弧通道5上设置有分隔块18,所述分隔块18分别于底壁11与分隔条存在间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两个侧板(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和螺栓的固定槽(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上出弧口(4)以及与上出弧口(4)导通的上出弧通道(5),所述上出弧口(4)背向固定槽(3)的一侧设置中出弧口(6)以及与中出弧口(6)导通的中出弧通道(7),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安装脚(8),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缓冲槽(9),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下出弧口(10),所述下出弧口(10)与缓冲槽(9)导通,所述固定槽(3)包括底壁(11),所述缓冲槽(9)包括上壁(1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分隔条(13),所述分隔条(13)位底壁(11)和上壁(12)之间的位置,分隔条与底壁(11)形成上出弧通道(5),分隔条与上壁(12)形成中出弧通道(7),所述分隔条(13)背向上出弧口(4)的一侧设置有翘板(14),所述翘板(14)由上壁(12)朝向底壁(11)方向倾斜,所述中出弧通道(7)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5)与其中一个侧板(2)连接且与另一侧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板(16)与未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连接且与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形成间隙,所述上壁(12)上设置有漏弧口(17),所述漏弧口(17)与缓冲槽(9)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两个侧板(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母和螺栓的固定槽(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上出弧口(4)以及与上出弧口(4)导通的上出弧通道(5),所述上出弧口(4)背向固定槽(3)的一侧设置中出弧口(6)以及与中出弧口(6)导通的中出弧通道(7),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安装脚(8),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缓冲槽(9),所述安装脚(8)上设置有下出弧口(10),所述下出弧口(10)与缓冲槽(9)导通,所述固定槽(3)包括底壁(11),所述缓冲槽(9)包括上壁(1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分隔条(13),所述分隔条(13)位底壁(11)和上壁(12)之间的位置,分隔条与底壁(11)形成上出弧通道(5),分隔条与上壁(12)形成中出弧通道(7),所述分隔条(13)背向上出弧口(4)的一侧设置有翘板(14),所述翘板(14)由上壁(12)朝向底壁(11)方向倾斜,所述中出弧通道(7)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5)与其中一个侧板(2)连接且与另一侧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板(16)与未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连接且与连接第一挡板(15)的侧板(2)形成间隙,所述上壁(12)上设置有漏弧口(17),所述漏弧口(17)与缓冲槽(9)导通。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