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93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告了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避震装置。该避震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所述避震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自行车展开为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被紧压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从而起到减震作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避震装置的避震折叠自行车,由于将车架拆分为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因而既可以折叠,又可以避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避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已经专利技术很多年,但是自行车的技术却一直在不断更新。有一种折叠自行车,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起来,缩小尺寸,从而方便搬运或存储。但是通常的折叠自行车只适用于路面条件较好的水泥路、柏油路等,而对于路况不太好的土路、石子路、山路等,通常适用于带有避震装置的山地自行车。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避震系统一般安装在前叉、后叉或者座位下,前叉和后叉的避震系统一般是双弹簧,结构不够紧凑,制造成本高。更重要的是,这三种避震形式的避震,由于旋转力臂较大,避震弹簧不能充分发挥其弹力作用,因此都不能很好的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避震效果不佳。在路面条件不好时,更容易造成使用者过早的疲劳,影响安全行驶以及舒适度。最新的技术中,比如公开号为CN105775007A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其既具有避震,又可以折叠,但是该避震折叠自行车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可靠性亦存在问题,因此还需要再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解决现有避震车不能折叠,而折叠车又不能避震,或者虽然既能避震又能折叠,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避震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所述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所述避震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自行车展开为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被紧压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从而起到减震作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杆顺序穿过第一弹性件、前三角架、第二弹性件和后三角架并锁紧,使得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绕中轴装置轴心旋转而靠近时第二弹性件受压,或者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绕中轴装置轴心旋转而远离时第一弹性件受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包括主杆和主杆螺丝,且主杆一端设有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配合支撑杆和支撑杆螺丝与后三角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顺序穿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前三角架、第一弹性件后,与所述主杆螺丝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套筒和垫圈,所述套筒套设在支撑杆上,并穿设在主杆的所述安装孔内;两个垫圈套设在套筒上,且分别位于主杆的所述安装孔的两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块螺丝;所述前三角架上开设有支撑块安装孔,支撑块通过两个所述支撑块螺丝固定在所述支撑块安装孔内;所述主杆穿过第二弹性件后,再穿过所述支撑块、前三角架和第一弹性件之后,再与所述主杆螺丝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主杆螺丝之间还设置了垫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优力胶材质的胶圈,所述第二弹性件为优力胶材质的胶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轴装置包括五通中轴、轴承,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通过所述五通中轴和轴承可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三角架具有两个安装环,分别是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前三角架具有中轴安装孔,所述轴承有两个,且所述中轴装置还包括轴承盖;所述五通中轴顺序穿过第一安装环,中轴安装孔、第二安装环后,与轴承盖螺纹连接;且所述中轴安装孔两端还设有轴承安装台阶孔,两个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安装台阶孔内,使得前三角架通过所述轴承与五通中轴可转动连接,从而也就与后三角架可转动连接了。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相应提供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的避震装置,解决现有避震车不能折叠,而折叠车又不能避震,或者虽然既能避震又能折叠,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装置为前述任意一种避震折叠自行车中的避震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本技术技术方案避震装置的避震折叠自行车,由于将车架拆分为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因而既可以折叠,又可以避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车架的分解图;图3是图2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避震折叠自行车的避震装置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避震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前三角架1和后三角架2,且所述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3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4可拆卸弹性连接;所述避震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自行车展开为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被紧压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从而起到减震作用。采用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避震装置4的避震折叠自行车,由于其将车架拆分为前三角架1和后三角架2,且前三角架1与后三角架2除了通过中轴装置3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4可拆卸弹性连接,因而既可以折叠,又可以避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4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连接杆40,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所述连接杆40顺序穿过第一弹性件41、前三角架1、第二弹性件42和后三角架2并锁紧,使得前三角架1与后三角架2绕中轴装置3轴心旋转而靠近时第二弹性件42受压,或者前三角架1与后三角架2绕中轴装置3轴心旋转而远离时第一弹性件41受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40包括主杆401和主杆螺丝402,且主杆401一端设有安装孔4011,通过该安装孔4011配合支撑杆43和支撑杆螺丝44与后三角架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顺序穿过所述第二弹性件42、前三角架1、第一弹性件41后,与所述主杆螺丝402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4还包括套筒45和垫圈46,所述套筒45套设在支撑杆43上,并穿设在主杆401的所述安装孔4011内;两个垫圈46套设在套筒45上,且分别位于主杆401的所述安装孔4011的两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避震装置4还包括支撑块47和支撑块螺丝48;所述前三角架1上开设有支撑块安装孔11,支撑块47通过两个所述支撑块螺丝48固定在所述支撑块安装孔11内;所述主杆401穿过第二弹性件42后,再穿过所述支撑块47、前三角架1和第一弹性件41之后,再与所述主杆螺丝402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1与主杆螺丝402之间还设置了垫圈4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1为优力胶材质的胶圈,所述第二弹性件42为优力胶材质的胶套。优力胶,又称聚氨酯PU弹性体,是一种具有强度好,压缩变形小。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塑料的刚性,又有橡胶的弹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轴装置3包括五通中轴30、轴承31,前三角架1和后三角架2通过所述五通中轴3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避震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所述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所述避震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自行车展开为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被紧压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从而起到减震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避震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且所述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除了通过中轴装置可转动连接之外,还通过避震装置可拆卸弹性连接;所述避震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自行车展开为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被紧压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从而起到减震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杆顺序穿过第一弹性件、前三角架、第二弹性件和后三角架并锁紧,使得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绕中轴装置轴心旋转而靠近时第二弹性件受压,或者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绕中轴装置轴心旋转而远离时第一弹性件受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主杆和主杆螺丝,且主杆一端设有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配合支撑杆和支撑杆螺丝与后三角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顺序穿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前三角架、第一弹性件后,与所述主杆螺丝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装置还包括套筒和垫圈,所述套筒套设在支撑杆上,并穿设在主杆的所述安装孔内;两个垫圈套设在套筒上,且分别位于主杆的所述安装孔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新维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