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美丽专利>正文

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618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锁构造,其包含有一本体,分别设于本体内的锁心、回复元件、顶珠、顶掣装置,以及一插置于本体内的锁扣元件;当闭锁时,仅利用锁心顶掣顶珠,促使顶珠得以将插置本体的锁扣元件予以卡掣锁合;而开锁时,仅开启锁心的卡掣,同时并旋转锁心及运动回复元件,促使顶珠容入锁心的容珠槽内,并且受到顶掣装置的控制,而使锁心无法同合归位,同时因锁扣元件并无受到顶珠的卡掣,造成锁扣元件能受顶掣装置的顶推而自动弹出。(*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造、组装容易且使用方便的锁构造。面对日益猖獗的窃盗犯罪,锁的功能愈来愈被重视,因而应不同的锁固对象,其种类也愈来愈多,如U型锁具有一硬质的U型扣件,如链条锁及目前于脚踏车上广泛使用的钢索锁等,即具有长度较长并属软质可挠曲的链条或钢索,以供穿紧锁固物件,在技术背景中以以往钢索锁的构造为例,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2所示,其分别是以往钢索的立体分解图及剖视图,由图所示,其主要包含有锁体10、锁心体11、由钢索所形成的锁扣件12、钢珠13及封闭盖14等主要构件;锁体10封闭端上垂直锁设有锁心孔101、锁钩孔102、一并列锁设的梢珠孔103,以及开设使锁心孔101、锁钩孔102贯通的钢珠孔104,以便供锁心体11、梢珠15、弹簧16、钢珠13等构件分设于锁体10内的各孔后,再利用封闭盖14予以铆合后,即封闭梢珠孔103及钢珠孔104;锁心体11前端的锁栓111处锁设一钢珠槽112,藉由心体11的旋动,并依钢珠槽112是否对正钢珠13,而使钢珠13可留置于锁钩孔102与锁心孔101间的通道105处,或是呈部份表面外露于锁钩孔102,以便供锁合端所形成弧状内凹钩槽121的锁扣件12,插置于锁钩孔102时达到利用钢珠13的顶掣内凹钩槽121而锁固。仍请参考图1、2所示,以往钢索头1经由前述各构件的组合后,当锁栓111的钢珠槽112正对钢珠13时,即可藉由锁扣件12的拉起,而迫使钢珠13内缩并容入钢珠槽112内,以达开锁的目的;另外,闭锁时,需将锁扣件12插置锁钩孔102内,并藉锁心体11旋动,而使锁栓111的钢珠槽112背对钢珠13,即能迫使钢珠13外凸且嵌于锁扣件12的锁钩孔102上,促使锁扣件12无法脱出,达到锁合的目的。前述的钢索锁构造设计具有锁固的功效,但仍有下列缺失产生,兹详述如下1.就构造设计而言(1)请参阅图1所示,由于以往钢索锁采梢珠式锁心时,在锁体10额外开设梢珠孔103等,方能供多数个梢珠15及弹簧16所组成的梢珠组置放,最后再藉由封闭盖14的盖合,而使梢珠组定位固置于锁体10内,也同时造成锁心体11与钢珠13定位于锁体10内;由上可知,不论在锁体10的加工及梢珠组的组装上,均较为繁复且耗费人工、时间、进而增加生产成本。(2)仍请参况图1所示,锁扣件12所连接的钢索17固定于锁体10,需再另行加工嵌固,方能达到固定的效果,相对的,更增加制造上的麻烦。2.就使用动作而言以往钢索锁的开启时,习惯性的以左手先行握持锁体10,以便右手扭转钥匙18予以开启锁心体11,造成钢珠13脱离锁扣件12的卡掣,同时又因锁扣件12无法自行弹出,致使锁扣件12的拉出动作则必须依赖左手,不过,当左手拉动锁扣件12的同时,右手为确保锁心体11于正确位置,所以右手须同时扭动钥匙18于开锁位置,并握持锁体10,较为不便;另一方面,当以往钢索锁系绕好物品后的锁合动作,因右手仍须一面扭动钥匙18与一面握持锁体10,致使闭锁的使用动作上也为不便;所以,前述的启、闭锁动作,均因单一手所做的工作必须同时兼顾两个步骤,即如左手须握持锁体10及拉动锁扣件12,而右手则需扭转钥匙18,与左手拉动锁扣件12时需要再握持锁体10,使得使用上的启、闭锁作业相当麻烦。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制造、组装容易的锁构造,以便当锁心开启之后,锁扣元件能自动弹出,以及锁扣元件插置后,也能受到顶珠自动锁合卡掣,增加使用方便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锁构造,而能经局部的变化,达到可实施于钢索锁、链条锁或挂锁。依据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钢索锁的主要特征在于本体内开设有一锁心孔可容完整的锁心直接装入,且锁心可于被开启旋转后自行回复,及锁扣元件可受一具回复力的顶掣装置顶推,予锁心旋动顶珠退缩脱离封锁扣元件卡掣时令锁扣元件顶升达到开锁,当锁扣元件被按下顶珠回位时锁心可自动回复达到闭锁。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锁构造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钢索锁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以往钢索锁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闭锁状态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锁心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锁状态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10及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含有一本体2,分别设于本体2内的锁心3、回复元件4、顶珠5、顶掣装置6,以及一插置于本体2内且能受锁心3顶推顶珠5卡掣的锁扣元件7等构件;本体2开设有略呈L状排列的锁心孔21及锁钩孔22,而锁心孔21内的端面上设有一定位槽23,同时在锁心孔21的适当处开设有一锁槽26,而锁钩孔22的设计主要是限制顶掣装置6于其内活动,以及供锁扣元件7插置,锁钩孔22的构造设计可如本实施例所示,是由两个孔径大小不同的第一钩孔221及第二钩孔222所构成,且第二钩孔222的孔径大于第一钩孔221,同时并于锁心孔21与锁钩孔22的第一钩孔221间,也形成一顶掣孔24,使得锁心孔21藉此与第一钩孔221相连通,位于本体2的第二钩孔222底部适当处,也开设有一贯穿第二钩孔222的定位孔25。续请参阅图5并同时配合参阅图3、4,锁心3可利用其周缘面所形成的道槽310,以及插置本体2并伸置于道槽310的插销30,而达到锁心3固置于本体2的锁心孔21内,再配合图6,锁心3具有一开设有适当数量的置放槽311的锁体31,适当数目定位于锁体上的弹簧32,以及适当数量插置于锁体31上且受弹簧32顶推的锁片33等构件,因每一锁片33的开槽331长度不一,所以需配合钥匙34侧缘高度不一的匙齿341,以便钥匙34插置后多数锁片33均可下压而完全内缩于锁体31内,而不再顶掣锁槽26卡掣,使得锁心3形成可旋动状态,或为钥匙34抽出后,锁片33即会受到弹簧32的顶推,而凸伸卡掣于本体2上的特性,锁体31的底缘处也开设一容珠槽35及一卡掣槽36,容珠槽35能藉锁心3的旋动,而控制容珠槽35是否恰好对准顶掣孔24的位置上;回复元件4可为一卷缩弹簧,其两端头分别卡固于本体2的定位槽23及锁心3的卡掣槽36上,达到定位于本体2及锁心3之间,并且回复元件4也会随着锁心3转动而连动,进而产生一供锁心3回归定位的回复力;顶珠5设置顶掣孔24内,而能受锁心3的容珠槽35的对准与否,控制顶珠5部份凸伸于锁钩孔22内,或内缩容入容珠槽35内,如图8所示。仍请参阅图3、4所示,顶掣装置6定位于锁钩孔22中,顶掣装置6包括有一顶掣体61及一例如弹簧可顶推顶掣体61的弹性元件62,顶掣体61可呈一中空状且底部形成有凸缘611的设计,以便装设时能藉装设于顶掣体61上的弹性元件62的顶推,而使顶掣体61的凸611顶掣于第一钩孔221与第二钩孔222的相接触,且凸伸于第一钩孔221中,以便在锁扣元件7的锁钩71顶推顶掣体61时,而能使顶掣体61于锁钩孔22中产生特定范围的内缩或或凸伸的动作,至于,锁扣元件7具有一挠性且可呈卷绕状的钢索72(或链条),钢索72的一端头固设于本体2上,而钢索72的另一端头则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构造,其包含有:一本体,其上开设有呈L型排列的锁心孔及锁钩孔,且锁心孔与锁钩孔间并形成一顶掣孔贯穿;一锁心,其直接置于锁心孔内,且锁心的底缘开设一容珠槽,容珠槽可对应于顶掣孔;一顶珠,其设置于顶掣孔内,而可受锁心的容珠槽对 准顶掣孔与否,控制顶珠呈部份凸出于锁钩孔内以及顶珠容入于容珠槽中,不凸伸于锁钩孔内;一锁扣元件,其可伸入锁钩孔中,于周缘形成一嵌卡槽,嵌卡槽可对应于顶珠;其特征是:锁心孔内锁心及本体之间设有一回复元件,锁心被旋动时产生一使锁心回位的 回复力及于锁钩孔内锁扣元件底端设有一具回复力的顶掣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黄美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