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慧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溶剂回收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45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溶剂回收所用分离装置,即分层槽,结构上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器、风机、吸附器、冷凝器、分层槽和储液槽,所述分层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三块折流板、双层套管结构和扭动可调管口,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混合液体入口、轻相出口、不凝气出口,中部设有视镜口,下部设有重相出口、排净口,所述重相出口连接双套管结构的内套管,所述轻相出口连接扭动可调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现连续分离回收溶剂的特点。适用于化工生产中甲苯有机废气的吸附和回收领域。

A Recovery and Separation Device for Organic Solve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parating device for organic solvent recovery, i.e. a stratified tank, which comprises sequentially connected filters, fans, adsorbers, condensers, stratified tanks and liquid storage tanks. The stratified tank comprises a shell, in which three baffles, a double-layer casing structure and a twisting adjustable pipe opening are arranged,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entrance of mixed liquid and a light phase. The outlet and the non-condensable gas outlet are provided with a viewing mirror opening in the middle part and a heavy-phase outlet and a discharge clearance opening in the lower part. The heavy-phase outlet connects the inner sleeve of the double-sleeve structure, and the light-phase outlet connects the torsional adjustable pipe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tinuous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solvents. It is suitable for the adsorption and recovery of toluene organic waste gas in chemic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溶剂回收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溶剂回收所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甲苯等有机溶剂在工业领域上得到的广泛应用,然而甲苯带有毒性,在生产过程中将其以有机废气的形式排入大气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有机废气的回收是人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人们大多采用活性碳吸附层对废气中的甲苯进行吸附,再将净化后的无污染的气体排放;之后使用水蒸汽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碳进行脱附,脱附的混合蒸汽经冷凝器、分层槽和储液槽的处理,最终回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分层过程一般采用静置分层、手动排放分离甲苯和水,从而导致分离时间长、操作麻烦、甲苯和水不易完全分开,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甲苯有机尾气回收分离装置,以期能够解决分离过程中分离时间长、操作麻烦、分离不彻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甲苯有机尾气活性碳吸附回收装置,结构上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器、风机、吸附器、冷凝器、分层槽和储液槽,所述分层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三块折流板和实现重相排出的双层套管结构,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混合液体入口、轻相出口、不凝气出口,中部设有视镜口,下部设有重相出口、排净口,所述轻相出口连接扭动可调管口。作为限定,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三块平行折流板,距所述混合液体入口由近到远编号依次为1#、2#、3#。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外壳与3#折流板之间设置双层套管结构,内外套管之间下部为重相进口,内套管下部接所述重相出口。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外壳内部靠上位置,临近所述双层套管设置扭动可调管口,所述可调管口连接轻相出口。还有一种限定,所述外壳上部临近1#折流板设置混合液入口,所述外壳顶部设置不凝气出口,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排净口,所述外壳中部设置视镜口。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的三块折流板延长混合液流动路线,使比重不同的两种液体充分分离,避免二次污染;(2)本技术双层套管结构使得分离后的重相从套管间进入,从内管排出,实现重相连续自动排出,无需手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3)本技术轻相出口与外壳内可调管口连接,调节管口到合适位置能够保证回收的轻相溶剂内不夹带重相液体。综上,本技术能够具有提高回收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操作简单,避免二次污染的特点,适用于化工生产中甲苯有机尾气的吸附和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甲苯有机尾气回收装置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槽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槽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甲苯有机尾气活性碳吸附回收装置一种甲苯有机尾气活性碳吸附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结构上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器1、风机2、吸附器3、冷凝器4、分层槽5和储液槽6,图1中带箭头的直线、带箭头的虚线、带箭头的双点划线和空心箭头分别表示甲苯有机尾气、水蒸汽或溶有甲苯的水蒸气、干燥空气和混合液在该装置的流动路线。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分层槽5包括外壳5_1,外壳上部设有混合液体入口5_2,外壳内部设置三块折流板,编号依次为1#、2#、3#(自混合液体入口由近及远),外壳与3#折流板之间设置外套管5_6和内套管5_7,实现重相排出的双层套管结构,双层套管内管5_7下口与重相出口5_8连接,外壳内上部临近双层套管处设置扭动可调管口5_9,扭动可调管口5_9与轻相出口5_10连接,外壳顶部设置不凝气出口5_11,外壳底部设置排净口5_12,外壳中部设置设有视镜口5_13。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甲苯有机尾气通过过滤器1过滤,将废气中存在的大颗粒、粉尘等隔离出来,再通过风机2将过滤后的废气泵入吸附器3中,吸附器3对废气中的甲苯进行吸附;吸附器3处理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入大气;吸附器3处理的废气没有达到排放标准时,废气回过滤器1进行下一次循环;废气排出吸附器3后,开启水蒸汽阀门,对吸附器3进行脱附,使吸附的甲苯溶于水蒸汽中,之后溶有甲苯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4内;冷凝器4将混合蒸汽冷凝为液体;此液体通过分层槽混合液体入口5_2进入分层槽5中,经过分层槽内1#、2#、3#折流板折流,由于甲苯和水的比重不同,实现两种液体分层,水在下层、甲苯在上层,下层的废水经过双层套管夹层进入内套管5_7,从重相出口5_8排出,调整分层槽内可调扭动管口5_9至适当位置,使分层槽内上层的甲苯经过可调扭动管口5_9从轻相出口5_10排出到储液槽6内,将甲苯溶剂分离出来,最终实现甲苯的回收;与此同时,开启干燥器,干燥器产生干燥风,干燥风携带吸附器3内的水分通过废气出气管排入大气,从而完成对吸附器3内部干燥处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溶剂回收所用分离装置,即分层槽,结构上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器、风机、吸附器、冷凝器、分层槽和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三块折流板和实现重相排出的双层套管结构,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混合液体入口、轻相出口、不凝气出口,中部设有视镜口,下部设有重相出口、排净口,所述轻相出口连接扭动可调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溶剂回收所用分离装置,即分层槽,结构上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器、风机、吸附器、冷凝器、分层槽和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三块折流板和实现重相排出的双层套管结构,所述外壳上部设有混合液体入口、轻相出口、不凝气出口,中部设有视镜口,下部设有重相出口、排净口,所述轻相出口连接扭动可调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溶剂回收所用分离装置,即分层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
申请(专利权)人:杨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