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湛斌专利>正文

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404 阅读:5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包括面板和门把手,门把手包括安装端并通过安装端穿过面板上设置的安装孔而可旋转地固定在面板上;门把手的安装端包括力矩传输段和位于力矩传输段外端的固定段,固定段从面板的正面穿过面板的安装孔并伸入到面板的背面;还包括设置在面板背面的凸轮,凸轮的轴向中心设置有凸轮通孔并通过凸轮通孔套装固定在把手的固定段;凸轮在径向沿两个相互垂直数轴方向具有非圆形的对称性外形轮廓;还包括固连在面板的背面且对称设置在凸轮两侧的弹性机构;两个所述弹性机构的内侧边分别抵压在所述凸轮的两侧壁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把手可360°旋转、自由换向且安装方便,适用于各类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技术背景目前,面板与把手之间的装配结构是采用先对把手方位定向,艮卩先固定 左手位还是右手位开门,然后将面板和把手装配好,再将它们装配在门上。该 结构一旦将面板和把手装配好后,把手的方向就位固定不变状态,此时如想将 把手换向,如从左手位换为右手位,则必须重新将把手和面板之间的原安装拆 卸开,然后再将把手换向定位与面板重新安装,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造成 安装人员的重复劳动,使安装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特提出一种把手可360°旋转、自由换向 且安装方便的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包括面板和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包括安装端并 通过所述安装端穿过所述面板上设置的安装孔而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面板上;a. 所述门把手的安装端包括力矩传输段和位于所述力矩传输段外端的固定 段,所述力矩传输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安装孔的内径,而所述面板安装孔的 内径大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所述力矩传输段的轴向中心设有呈盲孔状的方铁 盲孔,所述固定段呈环形,所述固定段的中心孔内径大于所述方铁盲孔的最大 内径且两个孔前后连通;所述固定段从所述面板的正面穿过所述面板的安装孔 并伸入到所述面板的背面;b.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背面的凸轮,所述凸轮的轴向中心设置有凸轮通 孔并通过所述凸轮通孔套装固定在所述把手的固定段;所述凸轮在径向沿两个 相互垂直数轴方向具有非圆形的对称性外形轮廓;c. 还包括固连在所述面板的背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轮两侧的弹性机构;两个所述弹性机构的内侧边分别抵压在所述凸轮的两侧壁上。所述凸轮在径向沿两个相互垂直数轴方向是指在凸轮的径向截面上两个方 向。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固定段从所述面板的正面穿过所述面板的安装孔并 伸入到所述面板的背面,并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面板的背面上。而所述凸轮通 过所述凸轮通孔套装固定在所述把手的固定段上,使所述凸轮可随所述固定段 的旋转而旋转。因所述力矩传输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安装孔的内径,所以所 述力矩传输段卡在所述面板的正表面上而不穿过所述面板。在转动把手时,所 述把手带动所述凸轮随其旋转。在弹性机构的弹性作用下,弹性机构的内侧边 始终保持与所述凸轮的侧壁传动连接。在凸轮旋转过程中,当凸轮旋转至其凸边与所述弹性机构的内侧边接触传动连接时,所述凸轮就会压迫其两侧的所述 弹性机构弹性收縮,同时凸轮两侧的弹性机构会对凸轮产生两个反作用力,并 产生两个力矩促使凸轮旋转复位;当凸轮旋转至其非凸边与所述弹性机构的内 侧边接触传动连接时,所述弹性机构弹性复位。由于所述凸轮外轮廓的特殊性, 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可实现所述把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弹性复位。同时,通过 所述凸轮与所述弹性机构之间的配合,所述把手还可实现360°旋转,以克服 现有技术中把手非经拆卸不可转向定位的弊端。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凸轮的外形轮廓在径向截面呈正方形,且转角 位设置为过渡圆弧形;或者所述凸轮的外形轮廓在径向截面呈枕头形,所述枕 头形的其中两侧边平行,而另外两侧边在径向截面呈半圆形;或所述凸轮的外 形轮廓在径向截面呈椭圆形。当所述凸轮的外形轮廓呈正方形,且四个转角位 呈过渡圆弧形时,所述凸轮在其两侧的所述弹性机构的弹性抵压下,可实现把 手40° -45°范围内的自动弹性复位,即把手在此范围内可自动回弹至水平 位置。当所述凸轮的外形轮廓在径向截面呈枕头形或椭圆形时,在凸轮旋转过 程中,由于加大了所述凸轮的侧壁的凸边周长的长度,所述凸轮在其两侧的所 述弹性机构的弹性抵压下,可实现把手60。 -65°范围内的自动弹性复位。本技术还可以是,还包括波纹状环形金属弹簧垫片,所述金属弹簧垫 片套在所述固定段上并位于所述凸轮的底端与所述面板的背面之间。通过所述金属弹簧垫片的弹性作用可对所述凸轮和所述面板之间进行轴向辅助定位,进 一步解决两者之间配合间隙的问题。本技术还可以是,还包括环形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套在所述固定段上 并位于所述力矩传输段与所述面板的正面之间。所述橡胶垫套在所述力矩传输 段与所述面板的正面之间起到一定缓冲、加固的作用,可避免金属之间连接的 互相磨损。本技术还可以是,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凸起的挡块,所述弹性机构 设置在所述挡块与所述凸轮之间;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滑块和弹簧,所述滑块的 抵压端抵压在所述凸轮的侧壁上,而所述滑块的弹性端与所述弹簧的尾端部连 接,所述弹簧的头端部抵压在所述挡块上。所述滑块借助所述弹簧的弹力可来 回滑动,从而构成所述弹性机构。所述滑块的抵压端即为所述弹性机构的内侧 边。而在所述凸轮随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凸轮就带动所述滑块滑动,从而形 成二者之间的传动接触连接。通过该弹性结构及所述凸轮的外轮廓特征的配合 下,来完成所述把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弹性复位。本技术还可以是,为了使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块之间的连接关系稳定, 所述滑块的弹性端上设置呈盲孔状的滑块孔,所述弹簧的尾端部插入所述滑块 孔中。相应的,所述挡块上也可设置弹簧凹槽,弹簧正好装配在所述弹簧凹槽 和所述滑块孔之间,这样所述弹簧与所述挡块的连接关系也相对稳定,以避免 在所述滑块来回滑动时,所述弹簧出现偏离弹性收縮轨道弹出的现象。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导向槽,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设 置与所述导向槽适配的凸出筋条,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导向槽可滑动地骑压在所 述凸出筋条上,这样可使滑块的滑动轨道较稳定。作为等同方案反之亦可,艮卩 在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凸筋,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与所述凸筋适配的凹槽。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凸轮的顶端沿径向向外方向设置有凸轮径向凸 边,所述滑块的抵压端抵压在位于所述凸轮径向凸边下部的所述凸轮的侧壁上, 这样所述凸轮径向凸边对所述滑块施加了一定的下压力,从而可避免所述滑块 在弹簧作用下来回滑动吋出现向上翘起的问题。或者所述滑块的抵压端直接抵 压在所述凸轮径向凸边上,由于加大了所述凸轮与所述滑块接触抵压处的所述凸轮的半径,可使弹性机构施加在所述凸轮上的力矩变大,也就是说把手回弹 更有力。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凸轮的顶端沿径向向外方向设置有凸轮径向凸 边,所述滑块的抵压端设置有阶梯状台阶,所述凸轮径向凸边抵压在所述台阶 上。通过所述凸轮径向凸边与所述阶梯状台阶相互配合,所述凸轮径向凸边对 所述滑块的阶梯状台阶施加了一定的下压力,从而可避免所述滑块在弹簧作用 下来回滑动时出现向上翘起的问题。本技术还可以是,在所述凸轮通孔中沿径向对称设置两个平行的径向 凸出弦边,所述门把手的固定段的顶端部设置有平行的两侧边,所述固定段的 平行侧边与所述径向凸出弦边配合形成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凸轮之间的径向定 位,可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另外,所述固定段的平行侧边与所述径向 凸出弦边初配后,所述把手应成水平位。或者通过对所述径向凸出弦边的角度 调整,在所述固定段的平行侧边与所述径向凸出弦边初配后,所述把手比水平 位略高些,这样可解决由于所述把手的固定段与所述凸轮的配合间隙问题而造 成的把手在重力作用下会略有下垂现象出现,民口把手比水平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由于采用所述凸轮与所述把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把手回弹复位结构,包括面板和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包括安装端并通过所述安装端穿过所述面板上设置的安装孔而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a.所述门把手的安装端包括力矩传输段和位于所述力矩传输段外端的固定段,所述力矩传输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安装孔的内径,而所述面板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所述力矩传输段的轴向中心设有呈盲孔状的方铁盲孔,所述固定段呈环形,所述固定段的中心孔内径大于所述方铁盲孔的最大内径且两个孔前后连通;所述固定段从所述面板的正面穿过所述面板的安装孔并伸入到所述面板的背面; b.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背面的凸轮,所述凸轮的轴向中心设置有凸轮通孔并通过所述凸轮通孔套装固定在所述把手的固定段;所述凸轮在径向沿两个相互垂直数轴方向具有非圆形的对称性外形轮廓; c.还包括固连在所述面板的背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轮两侧的弹性机构;两个所述弹性机构的内侧边分别抵压在所述凸轮的两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湛斌车利东
申请(专利权)人:曹湛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