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40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口以及低负压接口,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处设置有一转接头,该转接头包括中空的本体、延伸于本体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延伸于本体另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第一连接管的外端与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第二连接管带着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

A closed drainage bottle for thoracic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bottle body for holding liquid, a bottle cap arranged on the bottle body, a drainage interface and a low negative pressure interface on the bottle cap, and a water seal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drainage interface in the bottl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turning joint is arranged at the low negative pressure interface,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body and extends to the bottle body.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on one side of the body communicates with the main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extending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body.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gradually reduces from one end of the body to the outside.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gradually reduces from one end of the body to the outside. There are several barb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low negative pressure. The connecting pipe of th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A connecting hose is inserted on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is inserted into the low negative pressure interface with the connecting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瓶,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心胸外科手术后,胸部外伤及血气胸、脓胸等病人大多数需要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引流血液,脓胸,气体等,引流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在病人手术后,需要配带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引流接口和低负压接口,引流接口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连接,低负压接口用于与低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工作原理为,瓶体中所盛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空气隔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气积液而压力升高时,其积气积液可通过引流系统排至体外;当胸膜腔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入长水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同时阻止了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然而,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漏气的现象。原因是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低负压接口两者均为硬连接,此处连接不紧密造成了漏气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时出现漏气现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设置于瓶体之上的瓶盖,瓶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连接的引流接口以及用于与低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的低负压接口,在瓶体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连接的水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处设置有一转接头,该转接头包括中空的本体、延伸于本体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一连接管、延伸于本体另一侧与本体相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的管径从本体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第一连接管的外端与低负压发生器的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第二连接管带着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作为改进,所述连接软管上插入低负压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一斜口,或者,所述连接软管上插入低负压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一鱼嘴口,便于连接软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再改进,所述转接头的本体外侧壁的截面呈方形,方形结构的转接头本体,方便本体手持,便于转接头的连接。再改进,所述转接头的本体内壁上周向放射状布置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防止转接头在连接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造成变形,提高了转接头的强度。再改进,所述引流管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夹子,通过设置夹子,便于更换胸瓶。再改进,所述瓶体和瓶盖采用旋合方式密封连接,便于液体添加至瓶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增设一转接头和一连接软管,在连接时,先将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连接,将连接软管插装于第二连接管之上,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外壁上均布置有倒刺,使得连接管和连接软管便于插入,同时防止连接管和连接软管掉落,提高了密封效果,之后,再将第二连接管插入低负压接口内,由于在第二连接管和低负压接口之间压紧有连接软管的管壁,连接软管的管壁具有弹性,从而实现了转接头和低负压接口的紧密连接,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时出现漏气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胸腔闭式引流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管、转接头和连接软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接头本体的横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鱼嘴口形状的连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中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1、瓶盖2、引流管2、引流接口21、低负压接口22、水封管6、连接管4、转接头7、连接软管8。其中,瓶/1的底部盛放有液体,瓶盖2设置于瓶体1之上,优选地,瓶体1和瓶盖2采用旋合方式密封连接,从而便于液体添加至瓶体1内,瓶盖2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3连接的引流接口21以及用于与低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的低负压接口22,在瓶体1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21连接的水封管6,低负压接口22处设置有一转接头7,该转接头7包括中空的本体70、延伸于本体70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一连接管71、延伸于本体70另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二连接管72,第一连接管71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72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71和第二连接管72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73,第一连接管71的外端与低负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第二连接管72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8,第二连接管72带着连接软管8插入低负压接口22内。进一步地,连接软管8上插入低负压接口22的一端设置有一斜口,或者,所述连接软管8上插入低负压接口22的一端设置有一鱼嘴口,便于连接软管8插入低负压接口22内。另外,转接头7的本体70外侧壁的截面呈方形,方形结构的转接头本体70,方便本体70手持,便于转接头7的连接。同时,转接头7的本体70内壁上周向放射状布置有多个加强筋701,通过设置加强筋701,防止转接头7在连接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造成变形,提高了转接头7的强度。此外,所述引流管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夹子31,通过设置夹子31,便于更换胸瓶。本技术通过增设一转接头7和一连接软管8,在连接时,先将连接管4和第一连接管71连接,将连接软管8插装于第二连接管72之上,在第一连接管71和第二连接管72外壁上均布置有倒刺73,使得连接管4和连接软管8便于插入,同时防止连接管4和连接软管8掉落,提高了密封效果,之后,再将第二连接管72插入低负压接口22内,由于在第二连接管72和低负压接口22之间压紧有连接软管8的管壁,连接软管8的管壁具有弹性,从而实现了转接头7和低负压接口22的紧密连接,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使用时出现漏气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1)、设置于瓶体(1)之上的瓶盖(2),瓶盖(2)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3)连接的引流接口(21)以及用于与低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的低负压接口(22),在瓶体(1)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21)连接的水封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22)处设置有一转接头(7),该转接头(7)包括中空的本体(70)、延伸于本体(70)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一连接管(71)、延伸于本体(70)另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二连接管(72),第一连接管(71)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72)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71)和第二连接管(72)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73),第一连接管(71)的外端与低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第二连接管(72)的上插装有连接软管(8),第二连接管(72)带着连接软管(8)插入低负压接口(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瓶体(1)、设置于瓶体(1)之上的瓶盖(2),瓶盖(2)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病人胸膜腔内的引流管(3)连接的引流接口(21)以及用于与低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的低负压接口(22),在瓶体(1)内插有一与引流接口(21)连接的水封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负压接口(22)处设置有一转接头(7),该转接头(7)包括中空的本体(70)、延伸于本体(70)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一连接管(71)、延伸于本体(70)另一侧与本体(70)相通的第二连接管(72),第一连接管(71)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第二连接管(72)的管径从本体(70)一端向外部方向逐渐缩小,在第一连接管(71)和第二连接管(72)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倒刺(73),第一连接管(71)的外端与低压发生器(5)的连接管(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