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伟专利>正文

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34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上的两个活动臂滑移连接的活动部、设置在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的复位弹簧,还包括设置在固定部远离活动部的一侧的引导管,贯穿引导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与引导管远离固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翘曲型端头,翘曲型端头上端设置有滑槽、与引导管远离固定部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动头端,活动端头能与翘曲型端头咬合;缝合针穿过第一引导槽一端与活动部连接,活动端头通过穿设在第二引导槽内的活动轴与扳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动部配合两个活动臂水平的推进缝合针,较现有的肩袖修复用枪钳采用点轴式旋转推进缝合针省力,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A suture for meniscus ro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niscus root sutur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part, a movable part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wo movable arms on the fixed part, a reset spr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ed part and the movable part, and a guide tube arranged on the side far from the movable part of the fixed part. A first guide groove and a second guide groove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guide tube, and the guide tube is far from being fixed. The upper end of the warp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movable end is rotated away from the fixed end of the guide pipe. The movable end can occlude with the warping end. The suture nee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end through one end of the first guide groove, and the movabl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igger through the movable shaft arranged in the second guide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point-axis rotating propelling suture needle through the movable part to cooperate with two movable arm horizontal propelling suture needles, which is more labor-saving than the existing gun forceps for rotator sleeve repair, and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
技术介绍
半月板修复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半月板的外围三分之一中的撕裂来说。半月板根部撕裂后一般采取缝合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的肩袖修复用枪钳采用点轴式旋转缝合,缝合的过程较为费力,手术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具有缝合过程省力,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包括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滑移连接的活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的复位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活动部的一侧的引导管,贯穿所述引导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与所述引导管远离固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翘曲型端头,所述翘曲型端头上端设置有滑槽、与所述引导管远离固定部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动头端,所述活动头端能与翘曲型端头咬合;所述固定部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第二引导槽贯通,贯穿所述容纳腔在引导管的下端与固定部转动连接有扳机,所述扳机通过插设在第二引导槽内的活动轴与活动端头连接,所述扳机可通过活动轴驱动活动端头转动;所述第一引导槽内穿设有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一端与活动部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槽与滑槽连通,所述缝合针的尖部上设置有勾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做半月板根部修复手术时,用缝合针的勾线槽勾住缝合线,配合活动端头穿刺需要缝合的半月板,即可实现缝合修复。修复时,缝合针通过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对穿刺针的控制,设置在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复位弹簧可以实现活动部的自动复位,使用起来更加省力、方便;扳机通过活动轴控制活动端头的转动,来实现与翘曲型端头的咬合或者分离。将缝合针和活动端头驱动分离为双轴平行驱动,较现有的肩袖修复用枪钳的点轴式旋转缝合省力,有利于手术效率的提高。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缝合针从与活动部连接的一端往尖部由圆柱状针体往片状针体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片状的针体便于穿过翘曲型端头的滑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活动端头的上下端设置有通穿插,穿插孔的上端通过转轴和扭簧与活动端头转动连接缝线压合板,所述缝线压合板远离转轴的一端长度大于穿插孔的宽度且在扭簧作用下紧密贴合穿插孔的边缘;所述活动端头的下端设置有咬合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头端的咬合齿与翘曲型端头配合可以保证对半月板有一个较好的咬合效果,缝线压合片与扭簧配合可保证缝合针穿过半月板以后再次退出时缝线固定于活动端头,方便进行后续的缝合;与传统的肩袖修复用枪钳而言操作步骤简化,更利于手术的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缝合时由传统肩袖修复用枪钳的活动部的点轴式旋转,改进为双轴平行方式运动,缝合时更加省力;其二、缝合时,缝线压合板与扭簧配合保证缝合针穿过半月板以后再次退出时缝线固定于活动端头,方便进行后续的缝合;与传统的肩袖修复用枪钳而言操作步骤简化,更利于手术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部和引导管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活动部的右视图;图5是图5中中B-B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缝合针的仰视图;图9是活动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活动端头的俯视图;图11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8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1、固定部;2、活动部;201、活动臂;202、活动腔;3、复位弹簧;4、引导管;5、翘曲型端头;51、滑槽;6、活动端头;601、咬合齿;602、穿插孔;603、转轴;604、扭簧;605、缝线压合板;606、挂齿;7、第一引导槽;8、第二引导槽;9、容纳腔;10、第一通孔;11、缝合针方槽;12、缝合针圆槽;13、第四通孔;14、第一插销;15、滑移孔;16、卡接部;17、扳机;171、卡槽;172、第二通孔;173、第三通孔;174;第二插销;18、缝合针;182、连接块;183、连接柱;184、勾线槽;19、连接轴;191、a端;192、b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包括固定部1、活动部2、复位弹簧3、引导管4、翘曲型端头5、活动端头6,固定部1的左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相同大小且相互平行的活动臂201,贯穿两个活动臂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活动腔202;固定部1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圆柱状的引导管4,引导管4上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端头6且这段固定连接翘曲型端头5,活动端头6与翘曲型端头5可相互咬合且翘曲型端头5上端设有滑槽51;引导管4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活动端头6的卡接部16,贯穿引导管4的两端设有第一导槽7和第二导槽8,第二导槽8与设在固定部1内部的容纳腔9连通,贯穿容纳腔9的侧壁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0,贯穿活动部2两侧形成与引导管4轴心方向一致的缝合针方槽11,贯穿活动部2两侧在缝合针方槽11上方设有一个有引导管4轴心方向垂直的缝合针圆槽12;活动部2上位于缝合针方槽11的下端设有两个与活动臂201大小一致的滑移孔15,活动臂201插设在滑移孔15内。贯穿活动部2的前后两端固定有两个第一插销14,每个第一插销14同时穿过不同的滑移孔15和活动腔202;活动部2和固定部1之间设有一个复位弹簧3。如附图6所示,扳机17上端设置有一个卡槽171,贯穿卡槽17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通孔172,扳机17上位于卡槽171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72轴心线平行的第三通孔173;扳机17贯穿容纳腔9的侧壁设置在引导管4(参照附图1)的下端,扳机17的第三通孔173直径等于第一通孔10的直径,扳机17通过第二插销174(参照附图1)贯穿第一通孔10和第三通孔173后与活动部2转动连接。如附图7、附图8所示,缝合针18包括设置在其尾部的连接块182,连接块182的宽度等与缝合针方槽11的的宽度,贯穿连接块182两侧设有用于卡接在缝合针圆槽12内的连接柱183。缝合针18从尾部到尖依次设置圆柱针体和片状针体,片状针体的尖端部处设置有勾线槽184。如附图9、附图10所示,活动端头6的下端设置咬合齿601;贯穿活动端头6的上下端设有穿插孔602,穿插孔602的上端通过转轴603和扭簧604转动连接缝线压合板605,转轴603贯穿活动端头6较长的两侧,缝线压合板605远离转轴603的一端设置有挂齿606,活动端头6远离咬合齿的一端设有第四通孔13。如附图11所示,连接轴19为块状,连接轴的a端191用于插设在扳机17的卡槽171内且与卡槽171的侧壁转动连接,连接轴的b端192向上稍微翘起,贯穿翘起的两侧设有第五通孔193,通孔193用于与第四通孔13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包括固定部(1)、与所述固定部(1)滑移连接的活动部(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与活动部(2)之间的复位弹簧(3),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远离活动部(2)的一侧的引导管(4),贯穿所述引导管(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槽(7)和第二引导槽(8)、与所述引导管(4)远离固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翘曲型端头(5),所述翘曲型端头(5)上端设置有滑槽(51)、与所述引导管(4)远离固定部(1)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动端头(6),所述活动头端能与翘曲型端头(5)咬合;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容纳腔(9),所述容纳腔(9)与第二引导槽(8)贯通,贯穿所述容纳腔(9)在引导管(4)的下端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有扳机(17),所述扳机(17)通过插设在第二引导槽(8)内的活动轴与活动端头(6)连接,所述扳机(17)可通过连接轴(19)驱动活动端头(6)转动;所述第一引导槽(7)内穿设有缝合针(18),所述缝合针(18)的一端与活动部(2)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槽(7)与滑槽(51)连通,所述缝合针(18)的尖部上设置有勾线槽(184);所述固定部(1)上远离引导管(4)的一端往外延伸形成两个活动臂(201),所述活动部(1)滑移套设在所述活动臂(20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月板根部缝合器,包括固定部(1)、与所述固定部(1)滑移连接的活动部(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与活动部(2)之间的复位弹簧(3),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远离活动部(2)的一侧的引导管(4),贯穿所述引导管(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槽(7)和第二引导槽(8)、与所述引导管(4)远离固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翘曲型端头(5),所述翘曲型端头(5)上端设置有滑槽(51)、与所述引导管(4)远离固定部(1)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动端头(6),所述活动头端能与翘曲型端头(5)咬合;所述固定部(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容纳腔(9),所述容纳腔(9)与第二引导槽(8)贯通,贯穿所述容纳腔(9)在引导管(4)的下端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有扳机(17),所述扳机(17)通过插设在第二引导槽(8)内的活动轴与活动端头(6)连接,所述扳机(17)可通过连接轴(19)驱动活动端头(6)转动;所述第一引导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谭洪波张俊星张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丁伟谭洪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