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凡臻专利>正文

多功能靠背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26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椅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多功能靠背椅,包括底盘、立柱和连接环,连接环依次套合在立柱上,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固接有V形板,V形板的端部分别通过推杆铰接有背靠垫,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套合有移动筒,移动筒的右端竖直连接有腰靠垫,第三连接杆上卡合有U形板,U形板上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座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座椅分为背靠垫、腰靠垫和座垫三个部分,并且可独立进行位置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且调整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调节,节省时间;其中背靠垫、腰靠垫和座垫作用在使用者的不同位置,丰富了座椅的调节范围,避免了传统座椅的单一性。

Multifunctional Backrest Ch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airs, and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backrest chair,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 column and a connecting ring. The connect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column in turn. The connecting rod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a third connecting ro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V-shaped plate, and the end of the V-shaped plate is hinged with a back cushion through a push rod, respectively,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V-shaped plate. The end is sleeved with a movable cylinder, the right end of the movable cylinder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a waist cushion,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is clamped with a U-shaped plate, the U-shaped plate is fix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cushion. The utility model divides the seat into three parts: back cushion, waist cushion and seat cushion, and can independently adjust the posi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djustment is simple, convenient for quick adjustment and time saving; among them, the back cushion, waist cushion and seat cushion act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users, enriching the adjustment range of the seat and avoiding the traditional seat. One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靠背椅
本技术涉及椅子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多功能靠背椅。
技术介绍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我们最早接触的座椅一般为家庭使用的塑料制作或者是铁、木结合制作,随后又接触过木质的单座座椅及双座的长条座椅、仿实木桌椅、可移动座椅等。目前的办公室座椅通常为一体化结构,不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进行合理的调节,这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坐在座椅上的舒适感,而且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也会导致使用者腰酸背痛,严重时会造成脊椎受损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多功能靠背椅。(二)技术方案多功能靠背椅,包括底盘、立柱和连接环,所述底盘的底面设有万向轮,所述立柱固定在底盘的上侧,所述立柱的侧壁上线性分布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环设有3个,每个连接环上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环依次套合在立柱上,并且连接环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固接有V形板,所述V形板的端部分别通过推杆铰接有背靠垫,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套合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右端竖直连接有腰靠垫,所述移动筒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卡合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设有与第三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三螺栓,所述U形板上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座垫。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右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脚垫。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底盘之间的夹角为100°~120°。进一步的,所述背靠垫设有2块,并且背靠垫之间设有活动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背靠垫、腰靠垫和座垫上均设有海绵垫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靠背椅,将座椅分为背靠垫、腰靠垫和座垫三个部分,并且可独立进行位置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且调整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调节,节省时间;其中背靠垫、腰靠垫和座垫作用在使用者的不同位置,丰富了座椅的调节范围,避免了传统座椅的单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盘,2-立柱,3-连接环,4-万向轮,5-第一螺纹孔,6-第一螺栓,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10-推杆,11-背靠垫,12-移动筒,13-腰靠垫,14-第二螺栓,15-第三螺纹孔,16-U形板,17-第三螺栓,18-支撑板,19-座垫,20-放置板,21-V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多功能靠背椅,包括底盘1、立柱2和连接环3,底盘1的底面设有万向轮4,立柱2固定在底盘1的上侧,立柱2的侧壁上线性分布有第一螺纹孔5,连接环3设有3个,每个连接环3上均设有连接杆,连接环依次套合在立柱2上,并且连接环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5对应连接的第一螺栓6,连接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和第三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7的右端固接有V形板21,V形板21的端部分别通过推杆10铰接有背靠垫11,便于背靠垫11与使用者的背部相适应,第二连接杆8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连接杆8的右端套合有移动筒12,移动筒12的右端竖直连接有腰靠垫13,移动筒12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二螺栓14,第三连接杆9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螺纹孔15,第三连接杆9上卡合有U形板16,U形板16上设有与第三螺纹孔15对应连接的第三螺栓17,U形板16上固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上设有座垫19。其中,底盘1的右侧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设有放置板20,放置板20上设有脚垫,给使用者提供脚部放置的地方,增强实用性。其中,立柱2与底盘1之间的夹角为100°~120°。其中,背靠垫11设有2块,并且背靠垫11之间设有活动间隙,当背靠垫11小幅度转动时相互之间不造成影响。其中,背靠垫11、腰靠垫13和座垫19上均设有海绵垫层,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可灵活调整背靠垫11、腰靠垫13和座垫19的位置。通过调整连接环3固定在立柱2上的位置可实现连接杆的间距调节,进而改变背靠垫11、腰靠垫13和座垫19之间的间距;通过推杆10、移动筒12和U形板16可改变背靠垫11、腰靠垫13和座垫19的前后位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靠背椅,包括底盘、立柱和连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底面设有万向轮,所述立柱固定在底盘的上侧,所述立柱的侧壁上线性分布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环设有3个,每个连接环上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环依次套合在立柱上,并且连接环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固接有V形板,所述V形板的端部分别通过推杆铰接有背靠垫,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套合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右端竖直连接有腰靠垫,所述移动筒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卡合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上设有与第三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三螺栓,所述U形板上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座垫。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靠背椅,包括底盘、立柱和连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底面设有万向轮,所述立柱固定在底盘的上侧,所述立柱的侧壁上线性分布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环设有3个,每个连接环上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环依次套合在立柱上,并且连接环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连接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固接有V形板,所述V形板的端部分别通过推杆铰接有背靠垫,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套合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右端竖直连接有腰靠垫,所述移动筒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对应连接的第二螺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凡臻
申请(专利权)人:吕凡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