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声换能器的具有螺旋状引出部的微型音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12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声驱动器,该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该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出线开口,该第一出线开口位于套筒的第一位置处;第二出线开口,该第二出线开口位于套筒的第二位置处;音圈,该音圈位于套筒内;磁组件,该磁组件与音圈磁连通,该磁组件在套筒中介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以及音圈的传导线,其具有位于第一出线开口处的第一区域、位于音圈处的第二区域、和介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被构造为围绕声学组件的螺旋结构。传导线的第三区域在音圈和第一出线开口之间是基本上无支撑的。

Miniature voice coil with spiral lead-out for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acoustic driver,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with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a first outlet opening,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sleeve; a second outlet opening,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sleeve; a voice coil,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leeve; and a magnetic component, which is magne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voice coil. The magnetic component is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leeve; and the conduction line of the voice coil, which has a first area at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outlet, a second area at the voice coil, and a third area between the first area and the second area, which is constructed as a spiral structure around the acoustic component. The third area of the conduction line is basically unsupported between the voice coil and the first out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声换能器的具有螺旋状引出部的微型音圈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6月14日提交的标题为“MiniatureVoiceCoilHavingHelicalLead-OutforElectro-AcousticTransducer”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5/181,989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本说明书整体涉及用于耳机的换能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微型电声换能器的音圈引出部构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该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出线开口,该第一出线开口位于套筒的第一位置处;第二出线开口,该第二出线开口位于套筒的第二位置处;音圈,该音圈位于套筒内;磁组件,该磁组件与音圈磁连通,该磁组件在套筒中介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以及音圈的传导线,其具有位于第一出线开口处的第一区域、位于音圈处的第二区域、和介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被构造为围绕声学组件的螺旋结构。传导线的第三区域在音圈和第一出线开口之间是基本上无支撑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电声驱动器还可包括振动膜,该振动膜覆盖套筒的第一端部。声学组件可以包括线轴,该线轴与振动膜连通;以及音圈传导线的第三区域,其在套筒中围绕线轴。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在套筒中位于音圈上方。第一出线凹口和第二出线凹口可以相对于彼此成180度,使得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同一轴线延伸。套筒和声学组件可以围绕轴线定位。套筒可以被构造用于围绕轴线旋转以形成螺旋结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从音圈传导线的第三区域到套筒可以是无支撑的。音圈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第三点可以位于第一出线凹口处。第一区域从第一点到第三点可以是螺旋状的,并且从第三点到第二点可以是直线的。音圈传导线的第二区域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第三点位于第二出线凹口处。第二区域从第一点到第三点可以是螺旋状的,并且从第三点到第二点可以是直线的。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者可以包括弯曲部,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所述一者在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另一者不同的方向上沿螺旋路径延伸进去。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该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音圈,该音圈位于套筒内;磁组件,该磁组件与音圈磁连通,该磁组件在套筒中介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芯轴元件,该芯轴元件围绕磁组件的一部分;以及传导线,该传导线从音圈延伸。传导线基本上(a)在音圈和芯轴元件之间呈螺旋状的形状,并且(b)在音圈和芯轴元件之间是无支撑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电声驱动器还可包括振动膜,该振动膜覆盖套筒的第一端部。声学组件可以包括与振动膜连通的线轴,并且音圈可以包括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在套筒中围绕线轴。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在套筒中位于音圈下方。声学组件可以包括背板,该背板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用于接收传导线的第一区域,该第二开口用于接收传导线的第二区域。电声驱动器还可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耦接到套筒的第二端部。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延伸到电路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从音圈传导线的第三区域到芯轴元件可以是无支撑的。音圈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其中所述第三点在芯轴元件处。第一区域从第一点到第三点可以是螺旋状的,并且从第三点到第二点可以是直线的。音圈传导线的第二区域可以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所述第三点可以位于芯轴元件处。第二区域从第一点到第三点可以是螺旋状的,并且从第三点到第二点可以是直线的。在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装配电声驱动器的方法包括将音圈定位在套筒内,该套筒包括位于套筒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出线开口和位于所述套筒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出线开口;将磁组件定位在套筒中介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以及将音圈的传导线布置为围绕磁组件介于音圈和第一出线开口之间的螺旋结构。螺旋状传导线在音圈和第一出线开口之间是基本上无支撑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第一出线凹口和第二出线凹口可以在套筒的第一端部处相对于彼此成180度。围绕声学组件布置传导线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围绕套筒延伸所沿循的轴线相对于音圈将套筒旋转到预先确定的位置;以及响应于旋转套筒而从传导线形成螺旋结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位于预先确定的位置处,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旋转所述套筒超过预先确定的位置,使得传导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各自相对于套筒切向地延伸。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套筒,直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预先确定的位置处。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套筒之后,可以包括以比套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小的旋转量旋转套筒。在相对于套筒切向地延伸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相对于套筒成第一角度。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预先确定的位置处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在比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处可以是共线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对准工具耦接到套筒的第二端部;以及将对准工具保持在静止位置并且围绕静止的对准工具旋转套筒。在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形成电声驱动器的方法包括将音圈定位在套筒内;将包括芯轴元件的磁组件定位在套筒中介于所述套筒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以及将音圈的传导线布置为围绕磁组件介于音圈和芯轴之间的螺旋结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将所述音圈的传导线布置为螺旋结构可以包括在套筒中音圈的方向上平移声学组件;以及旋转声学组件以形成螺旋结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构思的示例的以上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而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结构元件和特征。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相反重点是在于例示特征和具体实施的原理。图1A是根据一些示例的电声换能器和对准工具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电声换能器和对准工具的顶视图。图1C是图1A和图1B所示电声换能器和对准工具的横截面前视图。图2、图3、图4和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的用于装配具有螺旋状引出部的电声换能器的方法步骤的视图。图6是根据其他示例的电声换能器的剖面透视图。图7、图8和图9是根据一些示例的用于装配图6所示电声换能器的方法步骤的视图。图10A和图10B是例示传统耳塞换能器与图1至图9所示电声换能器之间的声学性能差异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现代入耳式耳机或耳塞通常包括附接到振动膜的微型扬声器,也被称为微型电声换能器或驱动器。音圈驱动振动膜振动。这样,振动膜推动其周围的空气,这继而产生向使用者输出的声音。典型音圈被配置为从印刷电路板(PCB)经由触点或端子通过将其引线电连接到触点或端子来接收电信号。为此,袖珍扬声器或微型扬声器中使用的典型音圈包括从音圈延伸到换能器套筒处的触点或端子的引出部,这些触点或端子又直接或间接地传导性连接到PCB。耳塞换能器中在外壳或套筒中常规微型音圈和音圈线约束部的形成是困难的,并且需要复杂的加工和制造工序。具体地讲,为了传导线的引出部从音圈延伸以用于附接到电路板等,音圈绕组和套筒壁之间线圈线的区域通常由振动膜或围绕件处的中间线接合点支撑,从而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附加的复杂性。参照图1A至图1C,电声换能器20包括微型音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出线开口,所述第一出线开口位于所述套筒的第一位置处;第二出线开口,所述第二出线开口位于所述套筒的第二位置处;音圈,所述音圈位于所述套筒内;磁组件,所述磁组件与与所述音圈磁连通,所述磁组件在所述套筒中介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和所述音圈的传导线,所述传导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出线开口处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音圈处的第二区域、以及介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被构造为围绕声学组件的螺旋结构,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音圈和所述第一出线开口之间是基本上无支撑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4 US 15/181,9891.一种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出线开口,所述第一出线开口位于所述套筒的第一位置处;第二出线开口,所述第二出线开口位于所述套筒的第二位置处;音圈,所述音圈位于所述套筒内;磁组件,所述磁组件与与所述音圈磁连通,所述磁组件在所述套筒中介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和所述音圈的传导线,所述传导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出线开口处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音圈处的第二区域、以及介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被构造为围绕声学组件的螺旋结构,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音圈和所述第一出线开口之间是基本上无支撑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还包括:振动膜,所述振动膜覆盖所述套筒的所述第一端部,其中所述声学组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与所述振动膜连通;和所述音圈传导线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套筒中围绕所述线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套筒中位于所述音圈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第一出线凹口和第二出线凹口相对于彼此成180度,使得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同一轴线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套筒和所述声学组件围绕轴线定位,并且其中所述套筒被构造用于围绕所述轴线旋转以形成所述螺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音圈传导线的所述第三区域到所述套筒是无支撑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音圈传导线的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其中所述第三点位于所述第一出线凹口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点到所述第三点是螺旋状的,并且从所述第三点到所述第二点是直线的,并且其中所述音圈传导线的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其中所述第三点位于所述第二出线凹口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一点到所述第三点是螺旋状的,并且从所述第三点到所述第二点是直线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者包括弯曲部,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一者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者不同的方向上沿螺旋路径延伸进去。9.一种电声驱动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音圈,所述音圈位于所述套筒内;磁组件,所述磁组件与所述音圈磁连通,所述磁组件在所述套筒中介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芯轴元件,所述芯轴元件围绕所述磁组件的一部分;和传导线,所述传导线从所述音圈延伸,所述传导线基本上(a)在所述音圈和所述芯轴元件之间呈螺旋状的形状,并且(b)在所述音圈和所述芯轴元件之间是无支撑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声驱动器,还包括:振动膜,所述振动膜覆盖所述套筒的所述第一端部,其中所述声学组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与所述振动膜连通;和所述音圈,所述音圈包括所述套筒中围绕所述线轴的第三区域。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传导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套筒中位于所述音圈下方。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声驱动器,其中所述声学组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W·贝弗利
申请(专利权)人: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