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894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12
一种齿形带(B),齿形橡胶部(12)具有内部橡胶部分(1121)和表面橡胶部分(1122),内部橡胶部分(1121)通过在带宽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高硬度橡胶层(1121a)和由橡胶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低硬度橡胶层(1121b)而构成,表面橡胶部分(1122)设置为覆盖内部橡胶部分(1121)的内周侧表面且由与高硬度橡胶层(1121a)同一的、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形带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形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中作为动力传递部件使用齿形带,该动力传递部件用以利用曲轴的动力,驱动顶置凸轮轴旋转。上述齿形带通常具有橡胶制的带主体,在该带主体的背面橡胶部的内周侧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地设有多个齿形橡胶部,该背面橡胶部形成为环状的平带形状,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与背面橡胶部设为一体。上述齿形带通常具有:带主体的设有齿形橡胶部的内周侧的表面被齿部补强布覆盖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齿形带,该齿形带的背面橡胶部的橡胶硬度比齿形橡胶部高且橡胶硬度从背面橡胶部的外周面向齿形橡胶部的内周面逐渐地下降。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齿形带,在该齿形带中,用含有短纤维的橡胶组合物形成齿形橡胶部而使其高硬度化,另一方面,进一步用低硬度橡胶层覆盖齿部补强布的外侧,从而提高了耐磨性和冲击吸收性,其中,该齿部补强布覆盖带主体的设有齿形橡胶部的内周侧的表面。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3146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210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形带,其包括橡胶制的带主体,所述带主体具有背面橡胶部和多个齿形橡胶部,所述背面橡胶部形成为环状的平带形状,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设置在所述背面橡胶部的内周侧,并且每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与所述背面橡胶部设为一体,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中的每一个所述齿形橡胶部具有内部橡胶部分和表面橡胶部分,所述内部橡胶部分通过在带宽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高硬度橡胶层和由橡胶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低硬度橡胶层而构成,所述表面橡胶部分设置为覆盖所述内部橡胶部分的内周侧表面且由与所述高硬度橡胶层同一的、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的齿形带的制造方法,所述齿形带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成型模,所述带成型模具有如下外周面,在该外周面上设置有各自形成为沿所述带成型模的轴向延伸的多个齿部形成槽,多个所述齿部形成槽彼此保持间隔沿所述带成型模的周向而设,在将芯线螺旋状地缠绕在所述带成型模的外周面上后,将片状的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和片状的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依次缠绕在所述芯线上而在所述带成型模上成型出未交联带坯,通过将所述未交联带坯朝着所述带成型模一侧按压并加热,使得所述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和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通过所述芯线之间并流入所述带成型模的多个所述齿部形成槽中的每一个所述齿部形成槽内,同时使所述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和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交联,其中,所述第一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所述第二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橡胶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橡胶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箭头X方向上的主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两个齿部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剖开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V-V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的VI-VI剖开的剖视图。图7是带成型模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8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说明图。图8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制造方法的第二说明图。图8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制造方法的第三说明图。图8D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制造方法的第四说明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剖视图,该剖视图对应于图6。图1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变形例的剖视图,该剖视图对应于图6。图11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变形例的剖视图,该剖视图对应于图10。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该剖视图对应于图6。图13是示出高负荷耐久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平面布置情况的图。图14是示出耐冲击性振动试验用带试验机的带轮平面布置情况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B。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B例如在汽车发动机中用作动力传递部件,该动力传递部件用以利用曲轴的动力,驱动顶置凸轮轴(OHC)旋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B例如具有下述尺寸,即:带长为700mm以上2300mm以下,带宽为10mm以上40mm以下,带厚为4.5mm以上7.0mm以下。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B是一种啮合式传动带,该啮合式传动带在其内周侧具有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而设的多个齿部10A。齿部10A是由沿带宽方向延伸且侧视时呈半圆形的突条构成的所谓的圆弧齿。齿部10A的齿高H由下述尺寸规定,该尺寸为:在带长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齿部10A之间的从齿底部10B到齿部10A的顶端为止的尺寸。齿高H例如为2.5mm以上4.0mm以下。齿部10A的齿宽W由下述尺寸规定,该尺寸为:在带长度方向上夹着齿部10A彼此相邻的一对齿底部10B的齿底部端之间的尺寸。齿宽W例如为4.5mm以上8.0mm以下。齿部10A的齿距P例如为6.0mm以上10.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齿部10A也可以具有如梯形齿等其它形状,还可以是形成为沿相对于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斜齿。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B包括带主体11、芯线12、背面补强布13和齿部补强布14。带主体11由橡胶制作,并具有背面橡胶部111和多个齿形橡胶部112。背面橡胶部111形成为环状的平带形状。背面橡胶部111的厚度例如为1.5mm以上4.0mm以下。多个齿形橡胶部112对应着齿部10A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设置在背面橡胶部111的内周侧,并且每个齿形橡胶部112形成为与齿部10A相对应的形状且与背面橡胶部111设为一体。齿形橡胶部112的高度h由下述尺寸规定,该尺寸为:从埋设在背面橡胶部111中的芯线12的最内周部到齿形橡胶部112的顶端为止的尺寸。齿形橡胶部112的高度h例如为2.5mm以上4.0mm以下。芯线12以沿齿形带的周向延伸且形成沿带宽方向具有螺距的螺旋的方式埋设于带主体11的背面橡胶部111的内周侧表面层中。将用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的捻线用作芯线12。芯线12优选设置为S捻线和Z捻线形成双螺旋,但也可以单独将S捻线或Z捻线用作芯线12。芯线12的直径例如为0.5mm以上2.5mm以下。在带宽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芯线12之间的间隙基本恒定,例如为0.5mm以上3.0mm以下。背面补强布13贴设在带主体11的背面橡胶部111的外周侧的表面上,以覆盖住该表面。齿部补强布14贴设在带主体11的设有多个齿形橡胶部112的内周侧的表面上,以覆盖住该表面。因此,齿形橡胶部112被齿部补强布14覆盖,以构成各个齿部10A。在齿底部10B,埋设于带主体11的背面橡胶部111中的芯线12布置在齿部补强布14的内侧且贴着齿部补强布14的位置上。背面补强布13和齿部补强布14例如由尼龙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棉等纱线制成的梭织布、针织物、无纺布等构成。背面补强布13和齿部补强布14优选由上述梭织布、针织物、无纺布等中的用尼龙纤维制成的梭织布构成。背面补强布13和齿部补强布14优选例如像纬纱经过假捻加工等的梭织布那样具有伸缩性。为了与带主体11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形带,其包括橡胶制的带主体,所述带主体具有背面橡胶部和多个齿形橡胶部,所述背面橡胶部形成为环状的平带形状,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设置在所述背面橡胶部的内周侧,并且每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与所述背面橡胶部设为一体,所述齿形带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中的每一个所述齿形橡胶部具有内部橡胶部分和表面橡胶部分,所述内部橡胶部分通过在带宽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高硬度橡胶层和由橡胶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低硬度橡胶层而构成,所述表面橡胶部分设置为覆盖所述内部橡胶部分的内周侧表面且由与所述高硬度橡胶层同一的、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8 JP 2016-1361931.一种齿形带,其包括橡胶制的带主体,所述带主体具有背面橡胶部和多个齿形橡胶部,所述背面橡胶部形成为环状的平带形状,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以规定齿距且彼此保持间隔设置在所述背面橡胶部的内周侧,并且每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与所述背面橡胶部设为一体,所述齿形带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齿形橡胶部中的每一个所述齿形橡胶部具有内部橡胶部分和表面橡胶部分,所述内部橡胶部分通过在带宽方向上交替层叠由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高硬度橡胶层和由橡胶硬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低硬度橡胶层而构成,所述表面橡胶部分设置为覆盖所述内部橡胶部分的内周侧表面且由与所述高硬度橡胶层同一的、橡胶硬度相对较高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组合物和所述第二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硬度之差为5HA以上45HA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硬度与所述第二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硬度之比为1.1以上1.9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还包括芯线,所述芯线以沿所述齿形带的周向延伸且形成沿带宽方向具有螺距的螺旋的方式埋设于所述背面橡胶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橡胶部包括多个芯线包覆橡胶部分,多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沿带宽方向彼此保持间隔而设,并且分别设置为包覆所述芯线,多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由所述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中的每一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设置为包覆在带宽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所述芯线。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橡胶层与多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中的每一个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相对应地设置,而且所述高硬度橡胶层构成为与相对应的所述芯线包覆橡胶部分连续。8.根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齿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硬度橡胶层形成为从在带宽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键洋介国定孝志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