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894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11
提供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垫圈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板状的坯料(1)的准备工序(S1);通过裁切坯料(1)而得到大致圆弧状的第一推力垫圈(10)的第一裁切工序(S12);以及第二裁切工序(S13),通过对坯料(1)进行裁切,由此,从与裁切出了所述第一推力垫圈(10)的部分相接的部分中得到第二推力垫圈(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垫圈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为圆弧状的垫圈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垫圈的技术。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那样。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圆弧状(半圆状)的2个垫圈(垫圈部件)进行双片组合而组装到缸体中的技术。能够通过利用规定的模具对板状的坯料进行冲裁(实施冲压加工)来制造这样的圆弧状的垫圈。在图12中示出了利用模具对一张板状的坯料1进行冲裁来制造多个圆弧状的垫圈(推力垫圈90)的情形。如图12所示的那样,在使坯料1相对于模具沿一定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对坯料1进行多次冲裁,由此能够制造出多个推力垫圈90。但是,如图12所示,由于在相邻的推力垫圈9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该部分(间隙)的材料会被浪费,在材料利用率较差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1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垫圈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即,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准备板状的坯料;第一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而得到大致圆弧状的第一垫圈;以及第二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由此从与裁切出了所述第一垫圈的部分相接的部分中得到第二垫圈。另外,在所述第二裁切工序中,以在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侧切口部与所述第一垫圈的内周面的端部相接的方式来裁切出该第二垫圈。另外,在所述第二裁切工序中,对与裁切出了所述第一垫圈的第一区域部分重合的第二区域进行裁切,由此得到所述第二垫圈。专利技术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另外,能够抑制塌边的发生。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制造出垫圈。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推力垫圈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的(a)是示出在准备工序中所准备的坯料的主视图。图3的(b)是示出在第一冲裁工序中冲裁出推力垫圈的情形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推力垫圈的间距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的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冲裁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的情形的主视图。图12是示出以往的推力垫圈的间距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4的(a)是示出推力垫圈的主视图。图14的(b)是示出对坯料进行了冲裁的情况下的推力垫圈的端面的图(沿A箭头观察的放大图)。图14的(c)是示出对坯料进行了裁切的情况下的推力垫圈的端面的图(沿A箭头观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图中的箭头U、箭头D、箭头L和箭头R所示的方向分别定义为上方向、下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与附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以下,使用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推力垫圈10进行说明。推力垫圈10是设置于轴部件(例如,发动机的曲轴等)并承受施加给该轴部件的推力方向上的载荷的垫圈。通过将后述的板状的坯料1冲裁成大致半圆状而形成推力垫圈10。由此,推力垫圈1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大致固定的厚度的板状。以下,对从正面观察的推力垫圈10的形状进行说明。推力垫圈10主要具有内周面11、外周面12、左端面13L、右端面13R、左内周侧切口部14L、右内周侧切口部14R、左外周侧切口部15L以及右外周侧切口部15R。内周面11是形成在推力垫圈10的径向内侧的面。内周面11沿着以规定的点(圆弧中心O1)为中心的半径r1的圆周C1形成。内周面11形成为通过圆弧中心O1的上方且从左侧一直到右侧的圆弧状(大致半圆状)。外周面12是形成在推力垫圈10的径向外侧的面。外周面12沿着以圆弧中心O1为中心的半径r2的圆周C2形成。外周面12形成为通过圆弧中心O1的上方且从左侧一直到右侧的圆弧状(大致半圆状)。半径r2被设定为比半径r1大。这样,外周面12形成为与内周面11同心的同心圆弧状。左端面13L是连接内周面11的左端部和外周面12的左端部的面。左端面13L形成在通过圆弧中心O1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第一假想直线L0)上。左端面13L的一个端部(内周侧端部)经由后述的左内周侧切口部14L与内周面11的左端部连接。左端面13L的另一个端部(外周侧端部)与外周面12的左端部连接。右端面13R是连接内周面11的右端部和外周面12的右端部的面。右端面13R形成为:以通过圆弧中心O1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第一假想直线L0垂直的)直线(对称轴Ls)为基准而与左端面13L线对称。即,右端面13R形成在第一假想直线L0上。通过像这样使左端面13L和右端面13R形成在通过圆弧中心O1的第一假想直线L0(即,圆周C1和圆周C2的直径)上,由此,推力垫圈10形成为半圆状(中心角为180度的圆弧状)。左内周侧切口部14L是将推力垫圈10的左端部的内周侧(内周面11的左端部)切掉而形成的面。左内周侧切口部14L形成为从左端面13L朝向右上方的曲线状。更具体来说,左内周侧切口部14L沿着以圆弧中心O3为中心的半径r3的圆周C3形成,其中,该圆弧中心O3被设定在对称轴Ls上,且被设定在比圆弧中心O1靠下方处。这里,圆周C3的半径r3被设定为与圆周C2的半径r2相同。由此,左内周侧切口部14L从内周面11一直形成到左端面13L。这样,左内周侧切口部14L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形成为半圆状的推力垫圈10中的、包含圆周C1的左端部与第一假想直线L0的交点a1在内的部分切掉。右内周侧切口部14R是将推力垫圈10的右端部的内周侧(内周面11的右端部)切掉而形成的面。右内周侧切口部14R形成为从右端面13R朝向左上方的曲线状。更具体来说,右内周侧切口部14R沿着圆周C3形成。由此,右内周侧切口部14R形成为:以对称轴Ls为基准与左内周侧切口部14L线对称。即,右内周侧切口部14R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形成为半圆状的推力垫圈10中的、包含圆周C1的右端部与第一假想直线L0的交点a2在内的部分切掉。左外周侧切口部15L是将外周面12的一部分(左端部附近)切掉而形成的面。左外周侧切口部15L形成在与左内周侧切口部14L对应的位置、即左内周侧切口部14L的上方。左外周侧切口部15L主要具有左圆弧状面15aL、左第一侧面15bL以及左第二侧面15cL。左圆弧状面15aL是形成左外周侧切口部15L的底部的面。左圆弧状面15aL形成为从左下方朝向右上方的曲线状。左第一侧面15bL是形成左外周侧切口部15L的一个端部(左端部)的面。左第一侧面15bL形成为从左圆弧状面15aL的左端部朝向左侧的直线状。左第二侧面15cL是形成左外周侧切口部15L的另一端部(右端部)的面。左第二侧面15cL形成为从左圆弧状面15aL的右端部朝向右上方的曲线状。这里,左外周侧切口部15L的形状形成为与内周面11的左端部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圈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垫圈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准备板状的坯料;第一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而得到大致圆弧状的第一垫圈;以及第二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由此从与裁切出了所述第一垫圈的部分相接的部分中得到第二垫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1 JP 2016-1230791.一种垫圈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垫圈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准备板状的坯料;第一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而得到大致圆弧状的第一垫圈;以及第二裁切工序,通过对所述坯料进行裁切,由此从与裁切出了所述第一垫圈的部分相接的部分中得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