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聪专利>正文

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890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它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电器控制部分,在金属外壳的给进箱内设置大、小飞轮,在外壳的底部设置锁栓和滑杆,大飞轮分别与小飞轮和锁栓上的齿条相啮合;通过控制电机转动而使设于电机转轴上的涡杆带动飞轮转动,进而驱使锁栓沿滑杆左右移动而达到锁门或开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集无线遥控、密码控制和机械传动于一体,开锁门快捷、牢固、实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电开关门装置,特别是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是对传统机械或电控门开关的改进,属机电产品

技术介绍
门锁是家居必备的安全装置,目前市面上门锁五花八门,各有特色。门锁有纯机械式的,如传统的中国门锁,使用金属锁匙开锁;有电控式的,采用电子密码开锁;有磁控式的,采用磁控开锁。为使门锁可靠、快捷、坚固、实用,近年来,人们设计出多种门锁。例如采用机械和电子控制相结合的门锁装置,虽然较以前的门锁有较大的改进,但其结构过于复杂,可靠性也不高,且造价不菲,因而难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将无线遥控、数码控制和机械传动结合为一体,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带动机械传动而切换门锁的开关,从而达到开锁迅速,可靠、安全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包括机构传动机构和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金属壳体的给进箱内设置大飞轮、小飞轮,在金属壳体的底部设置锁栓、滑杆,在锁栓上设置齿条,大飞轮上边缘与小飞轮相啮合、下边缘与锁栓齿条相啮合,置于壳体内的涡杆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并与小飞轮相啮合,大飞轮、小飞轮、涡杆、齿条和滑杆构成机械传动机构。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密码电路,接收电路设在壳体内,通过导线与电机开关相连接;密码电路为独立单元,其组装在一盒体内并设在锁板上,通过导线与电机开关相连接。开关装置的金属壳体固定在门板的里面。在所述的传动机构中,在壳体的底部设置锁栓和滑杆,在锁栓上部设有齿条,在锁栓中设有与滑杆平行且位置相配合的滑沟,滑沟与滑杆配合,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栓左右滑动而形成开门或锁门。在金属壳体内设置可充电的电池,该电池与接收电路相连接;涡杆呈梯形螺纹状,并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飞轮只能由涡杆带动转动,而飞轮带动不了涡杆,这样在没有无线摇或密码控制时,叉型门栓不能移动,起到安全的作用。锁栓的塞进端呈叉型,使其受力均匀、坚固耐用,其与装在门框上的E型塞进盒相配合,更加牢固、可靠。操作时,开启遥控器或密码电路,使装于壳体内的接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端接收到控制信号,通过电机开关接通电机,电机主轴上涡杆带动大、小飞轮转动、而大飞轮则通过啮合齿条而使锁栓沿滑杆滑动,从而将锁栓的叉口端塞进塞进盒内,达到锁门的目的。反之,使电机逆向转动、从而使锁栓叉口端离开塞进盒而处于开锁状态。本技术的优点与以往的门锁相比较,本技术机电相结合,集无线遥控、密码控制和机构传动于一体,结构新颖,开锁门可靠、快捷、坚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锁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原理方块图;图4为本技术密码控制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图1中,在壳体1内设置给进箱8,电机13、涡杆6,电池3和接收电路4,在给进箱8的底部设置锁栓2、滑杆11,接收电路4通过导线与电池3和电机开关1 2相连接。装于电机13转轴上的涡杆6与给进箱8顶部的小飞轮7相啮合,小飞轮7与给进箱内的大飞轮9相啮合,而大飞轮9又与底部的锁栓2上的齿条10相啮合,通过电机13的驱动,从而使锁栓的滑沟19沿着滑杆11推动锁栓向左右滑动而开锁或上锁。接收天线5与接收电路4相连接。在图2中,锁栓2上部设有齿条10,锁栓中设有供滑动的滑沟19,锁栓2锁合端叉口20呈叉型结构,使锁栓锁合时锁栓叉口与塞进盒的E型接头相吻合,受力均匀,锁合牢固。在图3中,通过遥控器向壳体内的接收电路4发射电信号,信号经过发射电路14、接收电路4和控制电路15,从而控制电机开关12的闭通,或者通过装于门板上密码盒18的密码电路16输入密码,控制电机开关12的关断与开启。这样,无线遥控和密码控制都可以分别驱动电机转动,进而驱使机械传动机构带动锁栓锁门或开门。在图4中,电机13的正常运转由接触密码的正确与否未控制电机开关的,密码盒18的外壳由金属制成,盒面上留下按钮17的圆孔,通过导线与按钮中各控制数字开关相连接,从而控制电机开关,进而达到控制开锁或上锁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金属壳体(1)中的进给箱(8)内设置大飞轮(9),大飞轮(9)分别与小飞轮(7)、锁栓齿条(10)相啮合,置于壳体(1)内的涡杆(6)装在电机(13)的转轴上并与小飞轮(7)相啮合,大飞轮(9)、小飞轮(7)、涡杆(6)、卤条(10)和滑杆(11)构成机械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特征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发射电路(14)、接收电路(4)、控制电路(15)和密码电路(16),接收电路(4)设在壳体内,通过导线与电机开关(12)相连接;密码电路(16)为一独立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机开关(1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特征是壳体(1)的底部设置锁栓(2)和滑杆(11),在锁栓(2)上部设有齿条(10),在锁栓中设有与滑杆(11)相平行的滑沟(19),滑沟与滑杆相配合,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栓左右滑动而形成开门或锁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1)内设置可充电电池(3),电池(3)与接收电路(4)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特征是涡杆(6)呈梯形螺纹状,并安装在电机(13)的转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其特征是锁栓(2)的塞进端呈叉型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它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电器控制部分,在金属外壳的给进箱内设置大、小飞轮,在外壳的底部设置锁栓和滑杆,大飞轮分别与小飞轮和锁栓上的齿条相啮合;通过控制电机转动而使设于电机转轴上的涡杆带动飞轮转动,进而驱使锁栓沿滑杆左右移动而达到锁门或开锁的目的。本技术结构新颖,集无线遥控、密码控制和机械传动于一体,开锁门快捷、牢固、实用。文档编号E05B49/00GK2926418SQ20062005899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聪 申请人:李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码门锁开关装置,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金属壳体(1)中的进给箱(8)内设置大飞轮(9),大飞轮(9)分别与小飞轮(7)、锁栓齿条(10)相啮合,置于壳体(1)内的涡杆(6)装在电机(13)的转轴上并与小飞轮(7)相啮合,大飞轮(9)、小飞轮(7)、涡杆(6)、齿条(10)和滑杆(11)构成机械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李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