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36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6:59
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公路包括Z型挡护本体和半隧道式挡护本体,Z型挡护本体安装在路坎的外侧,半隧道式挡护本体紧挨山体设置;该Z型挡护结构安装在路坎外侧时,混凝土路体延伸铺砌至顶板左端的上方,这样可增加路面的宽度;当路面出现沉降时,Z型挡护结构可提高抗测压能力,更好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大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公路能够更大程度减少山体凿切面积、节约占用土地量并降低工程建造成本,上述半隧道式挡护结构中的悬臂可在路面上方形成遮挡,当山体落石情况发生时,车辆可以驶入该悬臂下方躲避落石,以保证安全。

A highway with two sides

A highway with two side retaining structures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Z-type retaining body and semi-tunnel retaining body, Z-type retaining body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roadbed, and semi-tunnel retaining body is located close to the mountain body. When the Z-type retaining structure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roadbed, the concrete roadbed body extends to the upper left end of the roof, so as to increase the width of the road surface. When the pavement subsides, the Z-type retaining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anti-pressure ability, and better prevent the large retaining parts from moving outward or even dumping due to the pavement subsidenc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highway with the semi-tunnel retaining structur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utting area of the mountain, save the land occupied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The cantilever of the semi-tunnel retaining structure can form a shield above the road surface. When the rock fall occurs, the vehicle can drive under the cantilever to avoid falling stones, so as to ensur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通行需求,使得公路拓宽成了现阶段公路建设的主流。公路的路坎护砌是为公路的路基稳定及公路的可靠使用年限提供安全保障的主要技术。传统的公路路坎护砌通常采用挡墙的形式,而挡墙的砾石层或混凝土覆盖层或砌块层一般都较薄,并因路面经长期的车辆辗轧和重力作用下,路体下的土层受压,导致路面沉降,这会对挡墙产生压力,可能引起挡墙向外倾倒,进而路基会出现外塌、开裂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地形地貌呈多样性,除平原和沙漠以外,其余大部分为丘陵和山地,为防止泥土、沙石滚落到公路上导致安全事故,在途经山区的公路两旁通常都会修建边坡,边坡建成后一般还需要修筑护坡以防止边坡垮塌。采用传统方式建修边坡时,通常需要大量切除山体以保证边坡稳定性和达到修筑道路所需之宽度,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山体凿切面积过大,造成大量土石方外运,不仅导致边坡工程造价大幅升高,而且极大地破坏了植被和原生态环境,大量植被被移除后还会导致原山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使得固土护坡成本也直线上升。中国专利文献CN201183954Y公开了一种道路边坡生态防护构造,其通过沿坡面修筑至少两层呈阶梯状排布的挡墙,在相邻两层挡墙间形成填土槽防止土层流失,进而保证绿植生长。该边坡生态防护构造仍是基于传统方式修建的边坡结构,并未解决山体凿切面积过大、原山体稳定下降、边坡及护坡修筑成本高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7100177A公开了一种可加固公路护坡的组合构件及加固方法,其使用包含侧板和底板的预制构件来实现护坡加固,具体来说,是通过将构件的底板植入山体中并让侧板紧贴山体侧壁,然后在侧板与山体件填土夯实使得构件与山体牢固结合,从而阻挡边坡土层垮塌。该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体凿切面积、节约公路占用土地量及降低工程建造成本,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通过该两侧挡护不仅能够增加公路路面的宽度,起稳定路基的作用,而且还能更大程度减少山体凿切面积、节约公路占用土地量并降低工程建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包括Z型挡护本体和半隧道式挡护本体,所述Z型挡护本体安装在路坎的外侧,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紧挨山体设置;所述Z型挡护本体包括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的顶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第一底板之间倾斜设置的第一侧挡,所述第一侧挡的顶端与顶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挡的底端与第一底板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侧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包括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方的悬臂以及位于所述悬臂和第二底板之间的第二侧挡,所述第二侧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底板和悬臂,所述悬臂自第二侧挡的顶端往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底板及悬臂位于第二侧挡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挡抵靠住公路侧边的山体并与所述山体固定连接,所述悬臂被回填的土石方压住并在外侧的路面上方形成遮挡。优选的,所述Z型挡护本体还包括护板,所述顶板左端设有安装孔,所述护板下端设有与顶板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入安装孔中,从而将所述护板竖直安装在顶板上。优选的,在所述Z型挡护本体下方设有混凝土基座,所述第一底板压在混凝土基座上,所述混凝土基座托起整个Z型挡护本体。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下表面朝第二侧挡往下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挡朝向公路的一侧内凹成弧面。优选的,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往下开设有可灌入混凝土的凹槽。优选的,在所述第二侧挡中设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位于第二侧挡的底端,在所述第二侧挡朝向公路的一侧开设有与排水通道相通的进水口。优选的,所述悬臂的顶端设有上翻的翻沿,所述翻沿与回填的土石方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形成可排水和/或阻挡落石的沟槽,在所述翻沿上还设有防护网。优选的,所述z型挡护本体和半隧道式挡护本体为一体成型或者分段装配而成的预制件。优选的,z型挡护结构的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挡内侧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纵梁和横臂,所述纵梁的顶端与横臂的左端连接,将该构件成排安装到路坎外侧后,在相邻的两个构件中,前一构件的纵梁和横臂搭到后一构件的第一侧挡的内侧。当Z型挡护安装在路坎外侧时,混凝土路体延伸铺砌至顶板左端的上方,这样可增加路面的宽度;另一方面是顶板上的填土部分会使顶板的自重增加,其重力通过第一侧挡传递至第一底板上,即使第一底板的自重增加,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当路面出现沉降时,这会对第一侧挡产生压力,而由于第一底板的自重增加,使其与混凝土基座的摩擦力增大,这可提高Z型挡护结构的抗测压能力,更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当半隧道式挡护施工安装完成后,第二底板固定埋设在路面下方,第二侧挡抵靠住公路侧边的山体并与山体固定连接,悬臂通过回填的土石方压住并在外侧路面的上方形成遮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侧挡挡护住路旁山体侧面,利用悬臂支撑上部土石方,达到了减少山体切除的目的。从经济上来看,更少的开挖及回填工程量降低了切除山体带来的土石方运输及处置成本,同时减少了固土护坡及后期维护成本。从结构稳定性上来看,压在悬臂上翻是土石方的重力增加了该挡护结构施加在下方路基上的压力,使得挡护结构与路基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能够更好地防止该防护结构受侧向外力作用往公路路面一侧滑移。从生态保护方面来看,更少的开挖及回填工程量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原生植被。就安全性来说,由于采用上述半隧道式挡护结构后,山体切除量大幅减少,原山体稳定性受到的破坏较小,能够大幅减低因原山体平衡稳定性被打破而导致的后期潜在崩塌风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遇山体沙石掉落的情况,在上述半隧道式挡护结构下行驶的车辆可得到有效的保护,例如通过上述半隧道式挡护结构中的悬臂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上方形成遮挡后,当山体落石情况发生时,车辆可以驶入应急车道中躲避落石,以保证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公路路坎及采用传统方式技术修建公路时的山体切除方式示意图;图2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涉两侧挡护的公路的山体切除方式示意图;图3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涉两侧挡护的公路的山体切除方式示意图;图4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涉两侧挡护中的Z型挡护结构的公路在与图1所示传统公路占地宽度相同的情况下的公路宽度示意图以及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公路在与图1所示传统公路占地宽度相同的情况下的车道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半隧道式挡护结构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图13本专利技术所涉Z型挡护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涉Z型挡护结构的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Z型挡护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Z型挡护本体1a——顶板1b——第一侧挡1c——第一底板2——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包括Z型挡护本体(1)和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所述Z型挡护本体(1)安装在路坎的外侧,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紧挨山体设置;所述Z型挡护本体(1)包括第一底板(1c)、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c)上方的顶板(1a)以及位于所述顶板(1a)和第一底板(1c)之间倾斜设置的第一侧挡(1b),所述第一侧挡(1b)的顶端与顶板(1a)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挡(1b)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c)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c)与第一侧挡板(1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包括第二底板(2c)、位于所述第二底板(2c)上方的悬臂(2a)以及位于所述悬臂(2a)和第二底板(2c)之间的第二侧挡(2b),所述第二侧挡(2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底板(2c)和悬臂(2a),所述悬臂(2a)自第二侧挡(2b)的顶端往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底板(2c)及悬臂(2a)位于第二侧挡(2b)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挡(2b)抵靠住公路侧边的山体(B)并与所述山体(B)固定连接,所述悬臂(2a)被回填的土石方(C)压住并在外侧的路面(A)上方形成遮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包括Z型挡护本体(1)和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所述Z型挡护本体(1)安装在路坎的外侧,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紧挨山体设置;所述Z型挡护本体(1)包括第一底板(1c)、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c)上方的顶板(1a)以及位于所述顶板(1a)和第一底板(1c)之间倾斜设置的第一侧挡(1b),所述第一侧挡(1b)的顶端与顶板(1a)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挡(1b)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c)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c)与第一侧挡板(1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半隧道式挡护本体(2)包括第二底板(2c)、位于所述第二底板(2c)上方的悬臂(2a)以及位于所述悬臂(2a)和第二底板(2c)之间的第二侧挡(2b),所述第二侧挡(2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底板(2c)和悬臂(2a),所述悬臂(2a)自第二侧挡(2b)的顶端往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底板(2c)及悬臂(2a)位于第二侧挡(2b)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挡(2b)抵靠住公路侧边的山体(B)并与所述山体(B)固定连接,所述悬臂(2a)被回填的土石方(C)压住并在外侧的路面(A)上方形成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挡护本体(1)还包括护板(3),所述顶板(1a)左端设有安装孔(4),所述护板(3)下端设有与顶板(1a)的安装孔(4)相对应的安装柱(5),所述安装柱(5)插入安装孔(4)中,从而将所述护板(3)竖直安装在顶板(1a)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Z型挡护本体(1)下方设有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谢飞帆陶林辉胡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金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