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94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加热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包括加热主体以及电极;其中,加热主体包括两碳纤维铺层结构,其中两碳纤维铺层中的碳纤维与电极分别成±45°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碳纤维芯片作为电热材料通过将其设计成±45°整面平铺形,增加了发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加热芯片
,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
技术介绍
风力叶片在结冰气象条件下容易发生结冰现象,冰的存在会破坏风力叶片的气动特性,影响其使用安全,故必须将风电叶片上的冰及时去除,其中,电热除冰是目前最长考虑的除冰方式之一。传统碳纤维芯片多采用缠绕焊接等方式将碳纤维束与其他导体连接,碳纤维芯片作为电热材料上述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中所提供的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可有效使得加热更加均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包括加热主体以及电极;其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两碳纤维铺层结构,其中两碳纤维铺层中的碳纤维与所述电极分别成±45°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包括两层结构,其中,所述加热主体的边缘夹设于所述两层结构中间。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的每层结构均为铜条,所述铜条通过铆钉与所述加热主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铆钉在所述电极上成折线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的宽度为10-20mm,厚度为0.25-0.5mm。进一步地,还包括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的端子夹设于所述电极的两层结构中间。进一步地,所述引出线的端子通过铆钉与所述电极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中,碳纤维芯片作为电热材料通过将其设计成±45°整面平铺形,增加了发热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热主体与电极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加热主体,2-电极,21-铜条,3-铆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包括加热主体1以及电极2;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包括两碳纤维铺层结构,其中两碳纤维铺层中的碳纤维与所述电极2分别成±45°设置。碳纤维芯片作为电热材料通过将其设计成±45°整面平铺形,增加了发热的均匀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电极2包括两层结构,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的边缘夹设于所述两层结构中间。通过两层结构对所述加热主体1的边缘进行包覆,可保证整个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的整齐和美观性,同时增强所述电极2与所述加热主体1的连接可靠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电极2的每层结构均为铜条21,所述铜条21通过铆钉3与所述加热主体1连接。所述铆钉3的设置使得所述加热主体1以及所述电极2的连接方便快捷,且连接稳定可靠。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铆钉3在所述电极2上成折线形分布。折线形的分布方式在所述铜条21上形成了W形分布的孔位,这样的设置通过较为均匀的分散方式一是使得所述铜条21的强度得到保证,二是在对所述加热主体1以及所述电极2进行铆接时,在所述铜条21宽度固定,且所述铆钉3数量固定的情况下,铆接操作获得更大的空间。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电极2的宽度为10-20mm,厚度为0.25-0.5mm。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要求电极电流容量为20A-50A,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越小的电极体积在后期叶片灌注树脂后对叶片的整体性能影响越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电极2的宽度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的端子夹设于所述电极2的两层结构中间。引出线也是碳纤维加热芯片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其连接的可靠性会影响整个电热除冰系统的有效性。传统引出线制作工艺大多采用焊接方式,为保证连接可靠性,此方式势必会增加电极厚度且焊接处焊锡均匀性难以保证,因此会影响后期叶片灌树脂引出线部分对整个叶片力学性能造成影响。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引出线的端子通过铆钉3与所述电极2连接。在生产的过程中,可采用冷压接线端子将引出线两头制作好,再将引出线与所述电极2连接的部分同样采用铜铆钉固定,在此之前,需在所述电极2上留有与冷压接线端子孔径一致的孔位,此连接方式可靠性高,且连接部分厚度小,一致性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主体(1)以及电极(2);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包括两碳纤维铺层结构,其中两碳纤维铺层中的碳纤维与所述电极(2)分别成±45°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主体(1)以及电极(2);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包括两碳纤维铺层结构,其中两碳纤维铺层中的碳纤维与所述电极(2)分别成±45°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包括两层结构,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的边缘夹设于所述两层结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叶片碳纤维加热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的每层结构均为铜条(21),所述铜条(21)通过铆钉(3)与所述加热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冬雪徐万里许琴谈源王榕萱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