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定子及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84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组定子及电动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该绕组定子包括至少一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及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的蛇形线圈,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均设置有蛇形线圈,且蛇形线圈呈弯曲的螺旋片状布设于绝缘承载板上。其中,蛇形线圈包括内曲部分、外曲部分和工作部分,工作部分呈扇形片状结构,扇形片状结构的内弧端与内曲部分连接,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与外曲部分连接。本方案中的绕组定子通过将工作部分设置为扇形片状结构,能够增大导电部分在绕组定子外径处的面积,降低绕组的电阻,使得电动机在运行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定子及电动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绕组定子及电动机。
技术介绍
在电机领域中,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电动机都是径向磁场电机,也就是电动机中驱动电机转动的磁场的磁场方向与电机转轴垂直。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突破,轴向磁场电机(又称盘式电机)开始慢慢兴起。在现有技术中,盘式电机受到内部结构的限制,造成电机的内阻大,进而使得电动机在运行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组定子及电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绕组定子,应用于电动机,所述绕组定子包括至少一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及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的蛇形线圈,所述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均设置有所述蛇形线圈,且所述蛇形线圈呈弯曲的螺旋片状布设于所述绝缘承载板上,其中,所述蛇形线圈包括内曲部分、外曲部分和工作部分,所述工作部分呈扇形片状结构,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内弧端与所述内曲部分连接,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与所述外曲部分连接。可选地,上述蛇形线圈开设有至少一条镂空间隙,所述至少一条镂空间隙用于将所述蛇形线圈划分成多个呈并联连接的片状导体。可选地,上述镂空间隙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镂空间隙两侧的导体进行绝缘隔离的绝缘材料。可选地,每相所述绕组包括多个蛇形线圈及分别用于承载所述多个蛇形线圈的绝缘承载板,在同相的绕组中,各蛇形线圈通过相应的起始端与对应的终止端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以形成绕组定子。可选地,上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呈梯形片,其中,所述梯形片的上底的长度小于所述梯形片的下底的长度,所述梯形片的上底侧与所述外曲部分连接。可选地,在同相的所述绕组中,所述起始端和/或所述终止端对应的所述绝缘承载板的部位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用于供第一蛇形线圈与位于另一绝缘承载板上的第二蛇形线圈进行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可选地,上述至少一相绕组的数量为3相,同相的绕组中的各蛇形线圈在径向截面上的分布相同,不同相的绕组在径向截面上的分布互差120°,且呈Y型连接。可选地,同相的所述绕组还包括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起始端或终止端连接。可选地,上述绝缘承载板为PCB板,所述PCB板开设有用于供电动机的转子穿过的轴孔。第二方面,本技术生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机,包括:壳体、转子及上述的绕组定子,所述绕组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绕组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绕组定子中的绝缘承载板与所述转子中的转轴的延长线相垂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提供的绕组定子及电动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绕组定子包括至少一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及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的蛇形线圈,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均设置有蛇形线圈,且蛇形线圈呈弯曲的螺旋片状布设于绝缘承载板上。其中,蛇形线圈包括内曲部分、外曲部分和工作部分,工作部分呈扇形片状结构,扇形片状结构的内弧端与内曲部分连接,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与外曲部分连接。本方案中的绕组定子通过将工作部分设置为扇形片状结构,能够增大导电部分在绕组定子外径处的面积,降低绕组的电阻,使得电动机在运行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得到提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第一相绕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之一。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工作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工作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第一相绕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第一相绕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第二相绕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中的第三相绕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标:110-第一相绕组;111-第一绝缘承载板;120-第二相绕组;121-第二绝缘承载板;130-第三相绕组;131-第三绝缘承载板;140-蛇形线圈;141-内曲部分;142-外曲部分;143-工作部分;144-镂空间隙;145-连接通孔;146-电源端子;147-三相中性点;148-轴孔;151-起始端;152-终止端;161-散热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现有技术中,本申请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发现,造成电机内阻大的原因之一便是:在盘式电机中,作为形成安培力的多个铺铜工作部分为呈圆形辐射状地分布在圆形绝缘板上,每个铺铜工作部分呈直条状,使得圆形绝缘板内圈的铺铜较为紧密,外圈的铺铜较为稀疏,也就是外圈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得造成外圈处铺铜率低,绕组电阻较大。因现有技术中将工作部分设置为直条状已成常态,从而使得发现该技术问题的难度大。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动机,所述绕组定子包括至少一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及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的蛇形线圈,所述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均设置有所述蛇形线圈,且所述蛇形线圈呈弯曲的螺旋片状布设于所述绝缘承载板上,其中,所述蛇形线圈包括内曲部分、外曲部分和工作部分,所述工作部分呈扇形片状结构,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内弧端与所述内曲部分连接,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与所述外曲部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动机,所述绕组定子包括至少一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及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的蛇形线圈,所述至少一个绝缘承载板均设置有所述蛇形线圈,且所述蛇形线圈呈弯曲的螺旋片状布设于所述绝缘承载板上,其中,所述蛇形线圈包括内曲部分、外曲部分和工作部分,所述工作部分呈扇形片状结构,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内弧端与所述内曲部分连接,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与所述外曲部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线圈开设有至少一条镂空间隙,所述至少一条镂空间隙用于将所述蛇形线圈划分成多个呈并联连接的片状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间隙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镂空间隙两侧的导体进行绝缘隔离的绝缘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相所述绕组包括多个蛇形线圈及分别用于承载所述多个蛇形线圈的绝缘承载板,在同相的绕组中,各蛇形线圈通过相应的起始端与对应的终止端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以形成绕组定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状结构的外弧端呈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莉汤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适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