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74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其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插头、内旋壳和外壳,外壳底部设有底座;插头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极;内旋壳中部设有弧形深槽,弧形深槽的形状与插头形状相适配,且内旋壳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两个手柄,内旋壳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个圆柱形金属触片,与弧形深槽相贯通;外壳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外壳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孔,以弧形孔为对称设有弧形旋转槽,底座为由下向上的进阶式结构;边缘为圆环形结构;底座中部设有一镂空圆孔,以圆孔为对称设有短弧形电极触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安全插座结构简单,需经旋转后,插头电极才会卡入底座触片而通电,大大降低了使用者以及儿童触电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安全插座
本技术属于电器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是用于将家用电器接入电网的一种常用电气设施。目前,插座已经是人们现在生活中必备可少的一部分,其与插头插接以实现电能的传输,人们通过插座使个人的用电设备接入到电网中。一般插座的电极采用铜件插口式设计,这种插座装置在插头的插接端子未完全插入插座装置时,插头的插接端子已接触插座装置的电极而达到电性导通,此时若使用不慎,使用者可能会因触及插头的插接端子而触电。而且该插座的插孔都是外露型,无相关遮挡部件,人们很容易接触到带电部分造成触电事故,特别儿童对小孔小洞很是感兴趣,会去用手指或铁钉,发卡等之类金属材料与电极接触,极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缺乏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插座。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其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插头、内旋壳和外壳,外壳底部设有底座;插头内部固定设置有个贯穿其中的圆柱形金属电极;内旋壳中部设有一镂空的弧形深槽,弧形深槽的形状与插头形状相适配,且内旋壳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手柄,内旋壳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个圆柱形金属触片,与弧形深槽相贯通;外壳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外壳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孔,以弧形孔为对称设有弧形旋转槽,底座为由下向上的进阶式结构;边缘为圆环形结构,与外壳下边缘的圆环形结构相适配;底座中部设有一镂空圆孔,以圆孔为对称设有短弧形金属电极触片。作为优选方案:外壳和底座之间设有防水胶条,进一步保证接口处的密封性能。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各部件具体尺寸如下:插头高17毫米;内旋壳的直径45毫米,高17毫米;外壳外径50毫米,高30毫米,壳厚2毫米。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外壳为ABS塑料外壳,轻便且经久耐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电极触片为镀铬铜片。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安全插座结构简单,采用的旋转式底座,在插头插入底座后,不会立刻与底座电极触片接触,而需经旋转后,插头电极才会卡入底座触片,大大降低了使用者以及儿童触电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插头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内旋壳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外壳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底座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内旋壳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安全插座的底座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其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插头1、内旋壳2和外壳3,外壳3底部设有底座4;插头1内部固定设置有3个贯穿其中的圆柱形金属电极11-13,如图1所示;内旋壳2中部设有一镂空的弧形深槽23,如图2和图5所示,弧形深槽23的形状与插头1形状相适配,且内旋壳2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手柄21-22,内旋壳2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3个圆柱形金属触片24,与弧形深槽23相贯通;外壳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如图3所示,且外壳3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孔31,以弧形孔31为对称设有弧形旋转槽32;底座4为由下向上的进阶式结构,如图4和图6所示,边缘43为圆环形结构,与外壳3下边缘的圆环形结构相适配;底座4中部设有一镂空圆孔42,以圆孔42为对称设有短弧形金属电极触片41。外壳3和底座4之间设有防水胶条,以防有少量水流过该接触处而引发短路。本新型安全插头的外壳3采用ABS塑料颗粒加热挤压成型,电极触片41采用镀铬铜片。插头1高17毫米;内旋壳2直径45毫米,高17毫米;外壳3外径50毫米,高30毫米,壳厚2毫米。插头1采用弧度设计,高17毫米,较传统插头更小,可承受电流更大,使用更加方便顺手。使用时先将插头1插入外壳3内的内旋壳2,此时地线已导通,火线与零线暂未导通。将插头1完全插入内旋壳2后,使用内旋壳2露出的手柄21-22,顺时针旋转内旋壳2四十五度,将插头1旋至无法旋转,听见咔嗒声后,电极11和13与电极触片41完全接触即可,此时插头1由于外壳3作用,弧形深槽23和弧形孔31相互错开而无法拔出,需逆时针旋转45°复原,使得弧形深槽23和弧形孔31完全吻合后才可拔出。本技术采用旋转式底座,插头插入底座后,不会立刻与底座电极触片接触,而是经旋转后,插头电极才会卡入底座触片,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触电的可能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插头(1)、内旋壳(2)和外壳(3),所述外壳(3)底部设有底座(4);所述插头(1)内部固定设置有3个贯穿其中的圆柱形金属电极(11‑13);所述内旋壳(2)中部设有一镂空的弧形深槽(23),弧形深槽(23)的形状与插头(1)形状相适配,且内旋壳(2)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手柄(21‑22),内旋壳(2)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3个圆柱形金属触片(24),与弧形深槽(23)相贯通;所述外壳(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外壳(3)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孔(31),以弧形孔(31)为对称设有弧形旋转槽(32),所述底座(4)为由下向上的进阶式结构;边缘(43)为圆环形结构,与外壳(3)下边缘的圆环形结构相适配;底座(4)中部设有一镂空圆孔(42),以圆孔(42)为对称设有短弧形金属电极触片(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插头(1)、内旋壳(2)和外壳(3),所述外壳(3)底部设有底座(4);所述插头(1)内部固定设置有3个贯穿其中的圆柱形金属电极(11-13);所述内旋壳(2)中部设有一镂空的弧形深槽(23),弧形深槽(23)的形状与插头(1)形状相适配,且内旋壳(2)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手柄(21-22),内旋壳(2)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3个圆柱形金属触片(24),与弧形深槽(23)相贯通;所述外壳(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外壳(3)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孔(31),以弧形孔(31)为对称设有弧形旋转槽(32),所述底座(4)为由下向上的进阶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