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门锁(3)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573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办公室或家庭房门上的球形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改进了锁舌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用了一块可转动块,减少了所用零件的加工工艺,使其结构更加合理,简化了安装工序,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形门锁,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办公室或家庭房门上的球形门锁。门锁是人们常用的办公室或家庭防盗设备,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多种门锁,其防盗性能都比较好。但一些门锁由于设计不好,锁舌控制机构部分显得比较复杂,如专利号为93225763的两段式喇叭门锁,它是由前喇叭头、后喇叭头和锁舌机构构成,锁舌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卡锁体、后部的固定体和锁舌部分,其位于固定体内部的可转动块有两块,以一左一右方式配置,内部呈方形。在上述的专利中,由于其设计不尽完美,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结构,增加了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材料的浪费,而在实际上完全不必用如此,只要其结构设计合理,只用一个可转动块就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本技术是为了设计一种结构更加简单,能减少零件加工工艺和安装工序的球形门锁。本技术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球形门锁,是由内执手(1)、外球形执手(2)和锁舌机构构成,锁舌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锁舌控制机构和位于后部的锁舌(3),锁舌控制机构由位于前部的卡锁体(301)和后部的固定体组成,锁舌(3)穿置在卡锁体(301)和固定体中,固定体包括锁舌尾架(302)、舌板勾(304)、舌板(303)和可转动块(305)组成,舌板(303)与舌板勾(304)勾接在一起,锁舌尾架(302)的上、下两端面上各设有一道卡定沟(307)和三个定位孔(306),两个卡定沟(307)组成贯通孔,可转动块(305)位于贯通卡定沟(307)内,并可在其内移动,可转动块(305)上有拨叉(308),所述的的可转动块(305)有一呈多边形的内孔,传动杆(5)可穿置其中,可转动块(305)贯通于锁舌尾架(302)上两个卡定沟(307)组成的贯通孔的前后。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球形门锁,可转动块(305)的中部还有一定位片(309),位于锁舌尾架(302)内,定位片(309)上有定位孔(30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用的可转动块(305)只有一个,而且可以代替原来的结构,因此减少了零件加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安装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锁舌机构使用状态1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锁舌机构使用状态2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由内执手1、外球形执手2和锁舌机构构成,内执手1中部有一孔,外球形执手2上的拨杆5穿过可转动块305的内孔后,其端部正好可以插入内执手1中部的孔内,本实施例中传动杆5和可转动块305的内孔呈方形。如图2、图3所示为锁舌机构位于使用状态1时的结构示意图,锁舌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锁舌控制机构和位于后部的锁舌3,锁舌控制机构由位于前部的卡锁体301和后部的固定体组成,锁舌3穿置于卡锁体301内,固定体是由锁舌尾架302、舌板勾304、与舌板勾304勾接在一起的舌板303和可转动块305组成,锁舌尾架302分前后两层,每层上各有三个对应的定位孔306,可转动块305上有一定位片309,其上的定位孔306位置与锁尾架上的一个定位孔309位置上下重合,定位杆4可以贯穿这两个定位孔。如图4、5所示为锁舌机构位于使用状态2时的结构示意图,此状态时定位片309伸出锁尾架302,其上的定位孔306此时位于锁舌尾架302外,两个定位杆4可分别穿过这个定位孔306和锁舌尾架302上的一个定位孔306。锁舌尾架302的前后两层各有一卡定沟307,呈长形,两端为半园弧,前后两个卡定沟307组成一贯通孔,可转动块305可在此孔内移动,可转动块305侧缘有两个拨叉308,顶住舌板303两侧的卡缘。安装时,外球形执手2上的传动杆5穿过锁舌控制机构上的可转动块305伸入内执手1孔内,卡位锁舌控制机构和内执手1,两个固定杆4位于传动杆5两侧,分别穿过锁舌尾架302上的两个定位孔306固定传动杆5与锁舌控制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锁舌3穿置于锁舌尾架302内,当转动内、外球形执手2时传动杆5带动可转动块305,可转动块305外缘的突出物308推动舌板303上的卡缘,带动舌板303运动,舌板303和舌板勾304勾接在一起,因此舌板勾304也同时被带动运动,舌板勾304勾住锁舌3,锁舌3缩入卡锁体301内,门就可以打开了。目前国内有两种装锁标准,因此门锁通过可转动块305在锁舌控制机构中的不同使用状态来选择两种不同的安装规格锁舌尾架上有三个定位孔,可转动块305上的定位片309上有一个定位孔306,四个定位孔中,每两个组成一对,用来确定锁舌控制机构与锁拨杆5的相对位置。可转动块305可在前后两个卡定沟307组成的贯通孔内移动,当可转动块305位于图2、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1时,两个固定杆4分别穿过锁舌尾架302上的两个定位孔306,当可转动块305位于图4、图5所示的使用状态2时,一个固定杆4穿过锁舌尾架302上的一个定位孔306,另一个固定杆4穿过固定片309上的一个定位孔306,这样就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安装标准格。权利要求1.一种球形门锁,由内执手(1)、外球形执手(2)和锁舌机构构成,锁舌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锁舌控制机构和位于后部的锁舌(3),锁舌控制机构由位于前部的卡锁体(301)和后部的固定体组成,锁舌(3)穿置在卡锁体(301)和固定体中,固定体包括锁舌尾架(302)、舌板勾(304)、舌板(303)和可转动块(305)组成,舌板(303)与舌板勾(304)勾接在一起,锁舌尾架(302)的上、下两端面上各设有一道卡定沟(307)和三个定位孔(306),两个卡定沟(307)组成贯通孔,可转动块(305)位于贯通卡定沟(307)内,并可在其内移动,可转动块(305)上有拨叉(30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可转动块(305)有一呈多边形的内孔,传动杆(5)可穿置其中,可转动块(305)贯通于锁舌尾架(302)上两个卡定沟(307)组成的贯通孔的前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块(305)的中部还有一定位片(309),位于锁舌尾架(302)内,定位片(309)上有定位孔(30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办公室或家庭房门上的球形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改进了锁舌结构,本技术只用了一块可转动块,减少了所用零件的加工工艺,使其结构更加合理,简化了安装工序,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E05B1/00GK2279409SQ9623694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黎巨庆 申请人:中山市星光制锁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形门锁,由内执手(1)、外球形执手(2)和锁舌机构构成,锁舌机构包括位于前部的锁舌控制机构和位于后部的锁舌(3),锁舌控制机构由位于前部的卡锁体(301)和后部的固定体组成,锁舌(3)穿置在卡锁体(301)和固定体中,固定体包括锁舌尾架(302)、舌板勾(304)、舌板(303)和可转动块(305)组成,舌板(303)与舌板勾(304)勾接在一起,锁舌尾架(302)的上、下两端面上各设有一道卡定沟(307)和三个定位孔(306),两个卡定沟(307)组成贯通孔,可转动块(305)位于贯通卡定沟(307)内,并可在其内移动,可转动块(305)上有拨叉(30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可转动块(305)有一呈多边形的内孔,传动杆(5)可穿置其中,可转动块(305)贯通于锁舌尾架(302)上两个卡定沟(307)组成的贯通孔的前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巨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星光制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