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和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34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和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存有空隙,第一容器底部边缘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容器上端盖有上盖;该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操作简便、适应性强、试剂利用率高、不污染电泳胶、安全高、密封好,为凝胶电泳技术后续的染色步骤提供便捷,显著优于目前实践中的按压倾倒、晃动排液、平板托起倾倒、虹吸法等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简化操作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科学意义,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和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
本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和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电泳胶染色技术主要是针对蛋白胶、DNA胶的染色,常用的电泳胶染色方法主要有染料染色法(如考染法)、银染法、负染法和荧光染色法。目前,各种电泳胶染色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染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容易使电泳胶出现杂质,影响实验结果,加之染色过程繁琐,操作复杂,不仅易污染电泳胶且容易出现试剂浪费的现象;而直接接触试剂也会影响人体安全。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所有的染色器皿都要洗干净,染色过程中水的级别要求比较高,染色过程中避免手去接触凝胶,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或无粉乳胶手套。同时,各种染色方法均需要用到装电泳胶的器皿,且往往需要多次加液、排液等操作,实践中,有的操作者用浅边缘的容器(如铁盘、陶瓷盘等)装,通过晃动容器将容器中的水去除,该方法会导致大量的溶液仍存留在容器中,影响染色效果。也有实验人员用手将电泳胶的边缘按住,继而将装置中的水倒出,该方法会导致在胶上留下手指印,影响成像,且极容易导致胶的破裂。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尝试采用虹吸法和用平板将电泳胶托起后倾倒染色液的方法,但发现这两种方法操作起来速度较慢,不便捷,且虹吸的管子易污染电泳胶、无法完全吸尽染色液,而托板操作不当易使电泳胶破裂。电泳胶染色的另一大不便之处是实验人员需要随时观察电泳结果,定时定量加入染色液或排放染色液,极大消耗人力。目前染色过程中采用的染色装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操作繁琐、浪费试剂、污染样品等。因此,研发出染色效果佳、简便、无污染、安全、低试剂使用量的自动化染色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科学意义,将在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具有理想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使用简便、适应性强、试剂利用率高、不污染电泳胶、安全高、密封好,为凝胶电泳技术后续的染色步骤提供便捷。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基于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提供一种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所述的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简化操作过程。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存有空隙,第一容器底部边缘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容器上端盖有上盖。该染色装置在染色过程中不会对电泳胶产生冲击性破坏、密闭安全、利于实现染色液的快速排出和加液且不污染电泳胶。第一容器的底部与第二容器的底部相接触,除底部接触外,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不接触。多个通孔沿着第一容器底部的边缘依次等距分布;通孔的孔径优选为5±2mm,若孔径过大,电泳胶易被通孔绊住,导致破裂。通孔的间距优选为1~5cm,更优选为2~4cm,最优选为2cm。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空隙优选为2±1cm。即第一容器的外壁到第二容器的内壁的间距优选为2±1cm。为避免电泳胶被勾破,第一容器选用表面平整光滑的材料制成,优选为塑料、陶瓷、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塑料。第二容器的材质优选为塑料、陶瓷、不锈钢和铁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塑料。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使用时,将电泳胶置于第一容器中,然后向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的空隙中加入溶液,使溶液浸没电泳胶,换液时将第一容器从第二容器中提起,使电泳胶从溶液中分离,弃去第二容器中的溶液。所述的溶液可根据具体染色方法进行调整,以银染法为例,所述的溶液可为固定液、敏化液、银染液、显色液、终止液、漂洗溶剂等。当使用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同时采用摇床进行振摇时,摇床的转速优选为10~60r/min;进一步优选为40r/min。过高的转速将引起电泳胶的折叠、破裂,而转速过低会导致染色不均匀。一种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加液装置、排液装置、加液管、排液管、供液容器、废液桶;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存有空隙,第一容器底部边缘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容器上端盖有上盖,上盖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加液管的一端通过上盖的一个通孔伸至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的空隙内,加液管的另一端连接供液容器,加液装置设置在加液管上;排液管的一端通过上盖的另一个通孔伸至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的空隙内且伸至第二容器的底部,排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废液桶,排液装置设置在排液管上。当染色方法为银染法时,优选有六个加液装置,六根加液管,六个供液容器,上盖设有七个通孔,一根加液管的一端通过上盖的一个通孔伸至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的空隙内,该根加液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供液容器,一个加液装置设置在该根加液管上。一个加液装置,一根加液管,一个供液容器组成一个供液设备。上盖的通孔优选设于上盖边缘。从俯视方向上看,上盖的通孔落在第一容器外壁与第二容器内壁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的加液装置设有智能校准模块,对流量或者分配液量进行校准,进一步控制并提高流量精度。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技术无需直接接触电泳胶,即可将染色装置中的液体排干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电泳胶染色过程中采用手指按压倾倒,在电泳胶留下明显的手指印,污染电泳胶;晃动低边缘染色装置将容器中水摇出的方法仍有大量染色液残留在染色装置中,即影响染色效果又造成试剂浪费等问题。(2)本技术的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可实现自动加液、排液,操作便捷,且塑料染色装置质地较软,不会对电泳胶造成破坏。该技术与虹吸法和用平板将电泳胶托起后倾倒染色液的方法相比,优越性显著;在电泳胶染色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3)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具有操作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重复利用、适用于任何电泳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俯视图(不含上盖)。图4是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的主视图。其中,零部件和对应的标号如下:1是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2是摇床,3是加液装置,4是排液装置,5是加液管,6是排液管,7是供液容器,8是废液桶,1-1是上盖,1-2是第一容器,1-3是第二容器,1-4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的制备1.材料(1)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尺寸不一样的塑料、铁、不锈钢、陶瓷容器(该方法可依照电泳胶的规格制备成任意相应规格的染色装置,由于本实施例试验用的电泳胶为13cm,染色装置内衬设计为长18cm、宽14cm、高5cm,外层为长20cm、宽16cm、高5cm)。实际实验中染色装置数量可根据胶的数量进行对应调整。(2)打孔装置:打孔机。(3)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得到的空胶体。2.方法用打孔机在第一容器底部边缘分别开间隔2、3、4、5、6cm、直径为5、10mm的孔,将第一容器置于第二容器内,并给第二容器盖上盖子。往装置中添加500mL的纯水,摇床转速为40r/min,检测排水速度及胶体完整度。3.结果不同质地染色装置(第一容器的孔径5mm,间距4cm)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除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存有空隙,第一容器底部边缘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容器上端盖有上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放置在第二容器内,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存有空隙,第一容器底部边缘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容器上端盖有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容器的底部与第二容器的底部相接触,除底部接触外,第一容器的外壁与第二容器的内壁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通孔沿着第一容器底部的边缘依次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孔径为5±2mm;通孔的间距为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容器的外壁到第二容器的内壁的间距为2±1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容器的材质为塑料、陶瓷、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容器的材质为塑料、陶瓷、不锈钢和铁中的至少一种。8.一种自动化电泳胶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锦韶王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