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98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锁,是包括一锁体及一锁体开关控制器,该锁体主要是于一中空外壳体内部装设一电路板、一直流马达、一锁栓以及一传动轮组,该电路板电连接该直接马达,且外部电连接该锁体开关控制器,该直流马达的传动轴藉由该传动轮组连接锁栓,藉此,可利用开关控制手段经由电路板令直流马达带动该锁栓伸出壳体外上锁、或令锁栓缩回至壳体内开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电子式锁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锁具,尤指一种可作为汽车排档杆锁、门 锁、…等用途,并利用感应手段控制上锁/开锁的电动锁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锁具主要是设计须藉由钥匙上锁/开锁的锁心机构,随着科 技的发展,目前的锁具设计已结合电子控制装置而设计成所谓的电子锁 或电动锁,使人们可以利用晶片感应、指紋辨识、…等电子控制手段决 定锁具的上锁或开锁。目前已知的电动锁设计种类繁多,惟该些电动锁主要是依该锁具 应用的对象的不同,而作结构特殊性的设计,因而造成既有的电动锁不 易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不同对象中,加以既有的电动锁为使其机械式锁具 机构得以受控于开关控制器,而使该电动锁有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 偏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锁,希藉此设计,提供一种 有别于先前既有电动锁设计,且具有结构精简且操作简便容易的电子式 锁具。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电动锁是包括 一锁体,是包括一中空外壳、 一电路板、 一直流马达、 一锁栓以及 一传动轮组,该电路板装设于该外壳内部,该直流马达、锁栓及传动轮 组分别装"i殳该外壳内,该直流马达电连接该电賴4反,该直流马达具有一 传动轴,该锁栓具有一连接部位于该锁栓一端,该传动轮组连接于该直 流马达的传动轴与该锁栓的连接部间;以及一锁体开关控制器,是设于该锁体外,电连接该锁体中的电路板, 使该锁体开关控制器结合电路板控制该直流马达经传动轮组带动该锁 栓伸出壳体外上锁、或令锁栓缩回至壳体内开锁。本技术藉由前揭电动锁设计,相较于先前既有电动锁,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利用马达驱动式锁体结合锁体开关控制器的结构设 计,使该电动锁于上锁或开锁时,经由电子控制手段判断输入的上锁/ 开锁讯息是否,并于接收到正确的讯息时,即经由电絲4反令直流马达带 动该锁栓伸出壳体外上锁、或令锁栓缩回至壳体内开锁,4吏本技术 电动锁不仅具有结构精简、成本低等优点,且在搡作上具有极佳的简便 性,更重要的是,本技术所设计的电动锁可应用于汽车中作为排档 杆锁、应用于大门中作为门锁、…等各项领域,使本技术电动锁具 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本创作电动锁的一较佳实施例图2本创作电动锁的锁体较佳实施例于上锁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本创作电动锁的锁体较佳实施例側视剖面示意图。图5 t刷图6、 7分;例示意图。图8本创作电动锁应用于大门上作为门锁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是揭示本技术电动锁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动锁 1是包括一锁体2以及一锁体开关控制器3 ,如图1-3所示,其中该锁体2包括一中空外壳1 0 、 一电路板2 0 、 一直流马达3 0 、 一锁栓4 0以及一传动轮组5 0 ,其中该外壳1 0是包括一具有开口的壳体1 1 ,以及一壳盖1 2固设于 该壳体1 1开口处。该电路板2 O是一具有控制功能的电子元件,并装设于该外壳1 0 内部,该电路板2 0可外接电线用以连接电源,或于其上直接装设电池 组,供应其运作所需的电源。该直流马达3 0是装设该外壳1 0中,并电连接该电路板2 0 ,该 直流马达3 0具有一传动轴3 1 ,可受控驱动正反转。该锁栓40是可轴向移动地装设于该外壳1 O中,其包括一锁制部4 1以及一连接部4 2分位于该锁栓4 0两端。该传动轮组5 0是装设于该外壳1 0中,并连接于该直流马达3 0 的传动轴3 l与该锁栓4 0的连接部4 2间,使该直流马达可受控驱动 其传动轴3 1经由该传动轮组5 0带动该锁栓4 0的锁掣部4 1朝壳 体1 1外方向伸出或令锁制部4 1朝壳体1 1方向缩回(如图2、 4所 示)。前述的传动轮组5 0可为齿轮组、皮带轮组或其他等效的传动机 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是揭示该传动轮组5 O为数齿轮啮合而成的减 速齿轮组,如图2所示,该直流马达3 0的传动轴3 1上具有一螺牙状 的蜗杆部3 2,该锁栓4 0的连接部4 2具有一直列数啮合齿的齿条部4 3,分别与该齿轮组式传动轮组5 O啮合连接,其中该齿轮组式传动轮组5 0是包括一第一传动齿轮5 1、第二传动齿 轮5 2以及第三传动齿轮5 3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5 l与第二传动齿 轮5 2间,其中第一传动齿轮5 1是藉由一枢轴枢设于该外壳1 O内部 的近传动轴3 l处,该第一传动齿轮5 1是包括一较大外径的第一齿轮 部5 1 1 ,以及一较小外径的第二齿轮部5 1 2同轴心设置,且以该第 一齿轮部5 1 l与该传动轴3 l的蜗杆部3 2相啮合;该第二传动齿轮5 2是藉由一枢轴枢设于该外壳1 0内部的近锁栓4 O处,该第二传动 齿轮5 2包括一较大外径的第三齿轮部5 2 l,以及一较小外径的第四 齿轮部5 2 2同轴心设置,且以该第四齿轮部5 2 2与该锁栓4 0连接 部4 2上的齿条部4 3相啮合;该第三传动齿轮5 3是藉由一枢轴枢设 于该外壳1 0内,位于该第一传动齿轮5 1与第二传动齿轮5 2之间, 该第二传动齿轮5 2包括一较大外径的第五齿轮部5 3 1 ,以及一较小 外径的笫六齿轮部5 3 2同轴心设置,该第二传动齿轮5 2以该第五齿 轮部5 3 1啮合该第一传动齿轮5 1的第二齿轮部5 12,以第六齿轮 部5 3 2啮合该第二传动齿轮5 2的第三齿轮部5 2 1。所述的锁体开关控制器3可为晶片感应式、指紋辨识式、…等各式 锁体开关控制器,如图l所示,是揭示该电动锁使用晶片感应式锁体开 关控制器3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晶片感应式锁体开关控制器3包括一感 应读取元件6 0以及一特定的晶片感应元件6 1 ,该感应读取元件6 0 藉由电线电连接锁体2中的电路板2 0 ,所述的感应读取元件6 0中尚可进一步包括一指示灯组6 2 ,用以显示上锁或开锁的状态,如以该指 示灯组6 2亮红灯时,表示上锁状态,亮绿灯时,则表示开锁状态等。 本技术藉由前揭电动锁1组成构造设计,其可应用于汽车中作为排档杆锁(如图5-7所示)、或应用亍大门上作为门锁(如图8所^ )…等用途,以下即以本技术电动锁1应用于汽车中作为排档杆锁为 例,说明其组装及使用情形。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电动锁1组设于汽车内部时,是令其锁体 2装设于驾驶座侧边设有排档杆4的中隔座5壳体内部,并令该锁体2 的电路板外接具有继电器的电线连接车内的电源是统,又为提高该电动 锁1被拆解的困难度,该锁体2可令其外壳1 0先固设于一固定板6 上,再以该固定板6结合数扭断螺栓图未示锁固于该中隔座5壳体内的 车体上,使该锁体2难以被拆解,并使该电动锁1的锁体2隐藏于车内 的中隔座壳体内部,而不易被发现,此外,该锁体开关控制器3是使用 晶片感应式锁体开关控制器,其感应读取元件6 0可装设于驾驶座中控 台附近的面板处。于上锁时,如图2、 5所示,驾驶先令排档杆4切换至停车档的位 置,再以特定的晶片感应元件6 l接近该感应读取元件6 0时,经判定 正确时,即将上锁的讯号传送至电路板2 0,由电路板2 0令直流马达 3 0经传动轮组5 0带动该锁栓4 0的锁制部4 1自壳体l l伸出至 排档杆4后方,呈上锁状态,使该排档杆4无法进行档位的切换。于开锁时,如图4-5所示,是以特定的晶片感应元件6 l接近该感 应读取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锁体,是包括一中空外壳、一电路板、一直流马达、一锁栓以及一传动轮组,该电路板装设于该外壳内部,该直流马达、锁栓及传动轮组分别装设该外壳内,该直流马达电连接该电路板,该直流马达具有一传动轴,该锁栓具有一连接部位于该锁栓一端,该传动轮组连接于该直流马达的传动轴与该锁栓的连接部间;以及    一锁体开关控制器,是设于该锁体外,电连接该锁体中的电路板,使该锁体开关控制器结合电路板控制该直流马达经传动轮组带动该锁栓伸出壳体外上锁、或令锁栓缩回至壳体内开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正昌
申请(专利权)人:力巨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