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96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鼓刹机构,属于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转接在外壳内,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带开口的环状弹簧杆,所述环状弹簧杆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自由转动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制动蹄的回位功能可靠性更佳,安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鼓刹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刹机构,属于车辆制动

技术介绍
鼓刹机构,是车辆制动领域一种常见的制动机构,其通常包括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通常安装在一外壳上,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在径向方向相对分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对车轮毂产生摩擦力。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在复位时依靠复位件进行复位,目前的鼓刹机构中,通常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设置两个复位件,复位件一般为拉簧,但是在长期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拉簧在长期使用时,容易被拉断,导致回位失效,同时被拉断后的拉簧还存在一定几率掉入外壳内,从而引起制动失效,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鼓刹机构,使得制动蹄的回位功能可靠性更佳,安全性更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鼓刹机构,包括外壳、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转接在外壳内,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带开口的环状弹簧杆,所述环状弹簧杆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自由转动端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第一复位件是带有开口的环状弹簧杆,其中环状弹簧杆的一端与第一制动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制动蹄连接,在复位时,利用环状弹簧杆的形变复位功能进行复位,在长期测试和使用过程得知,环状弹簧杆的抗断裂能力要远大于拉簧的抗断裂能力,故环状弹簧杆在长期使用时,不容易断裂,也就减少了复位件断裂后掉入外壳内的几率,使得鼓刹机构中的制动蹄的回位能力更可靠,同时也加强鼓刹机构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或第二制动蹄上设有对所述环状弹簧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至少其一包括制动蹄本体和安装在制动蹄本体上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制动蹄本体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片包括U形部和由U形部往两侧延伸的限位侧翼,所述U形部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制动蹄本体上,所述限位侧翼与制动蹄本体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制动蹄本体径向朝中心延伸有内凸起,所述内凸起与所述限位片形成所述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端包括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制动蹄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弯折段插入的第一插孔;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端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制动蹄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弯折段插入的第二插孔。作为优选,第一制动蹄的铰接端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复位件为所述拉簧。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为一种鼓刹机构,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制动蹄11和第二制动蹄12,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转接在外壳内,第一制动蹄11的一端和第二制动蹄12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4,所述第一复位件4包括带开口的环状弹簧杆,所述环状弹簧杆包括第一固定端41和第二固定端42,第一固定端41和第二固定端42之间形成所述开口,第一固定端41与第一制动蹄11的自由转动端连接,第二固定端42与第二制动蹄12的自由转动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4是带有开口的环状弹簧杆,其中环状弹簧杆的一端与第一制动蹄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制动蹄12连接,在复位时,利用环状弹簧杆的形变复位功能进行复位,在长期测试和使用过程得知,环状弹簧杆的抗断裂能力要远大于拉簧的抗断裂能力,故环状弹簧杆在长期使用时,不容易断裂,也就减少了复位件断裂后掉入外壳3内的几率,使得鼓刹机构中的制动蹄的回位能力更可靠,同时也加强鼓刹机构的安全性。具体结构如下:本实施例中,环状弹簧杆大致呈圆形,圆形带有一开口,环状弹簧杆在开口位置形成两个弯折段,即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形成所述第一固定端41,第二弯折段形成所述第二固定端42,而第一制动蹄11上则设有供第一弯折段插入的第一插孔111,第二制动蹄12上设有供第二弯折段插入的第二插孔121,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21的特征,也可以用于连接拉簧的两端,故与传统的制动蹄相比,不需要对这部分结构进行改进,减少改进成本。本实施例中环形弹簧杆的外形基本与第一制动蹄11、第二制动蹄12形成的内圈壁相接近,另外,为了加强对环状弹簧杆的定位效果,所述第一制动蹄11和/或第二制动蹄12上设有对所述环状弹簧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槽1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出现的径向、轴向,均是相对于外壳3的中心轴孔31而言的。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在第一制动蹄11和第二制动蹄12上均设置限位槽13,需要说明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在其中之一上设置限位槽13,这种实施方式也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设置限位槽13后,可以防止环状弹簧杆沿轴向方向发生窜动,从而导致第一固定端41、第二固定端42从相应的第一插孔111、第二插孔121内脱离出来,同时,设置限位槽13还有一个效果,可以使得环状弹簧杆与第一制动蹄11、第二制动蹄12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每次的形变空间量相对固定,故使得环状弹簧杆的回复力相对均匀。对于限位槽13,以第一制动蹄11为例,第一制动蹄11包括制动蹄本体110和安装在制动蹄本体110上的限位片14,所述限位片14与制动蹄本体110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13,单独设置限位片14进行安装,这样可以保证在尽量不改变原本制动蹄本体110的轴向厚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限位槽13,改动的成本更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3也可以是直接在制动蹄本体110上一体成型而成。所述限位片14包括U形部141和由U形部141往两侧延伸的限位侧翼142,所述U形部141通过紧固件143安装在制动蹄本体110上,所述限位侧翼142与制动蹄本体110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13。限位片14设计成这种结构,方便了与制动蹄本体110的安装,同时两边的限位侧翼142均能实现限位。此外,为了轻量化设计,所述制动蹄本体110径向朝中心延伸有内凸起15,所述内凸起15与所述限位片14形成所述限位槽13。设计内凸起15后,可以保证尽量不增加原本制动蹄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刹机构,包括外壳、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转接在外壳内,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带开口的环状弹簧杆,所述环状弹簧杆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自由转动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刹机构,包括外壳、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铰接端转接在外壳内,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带开口的环状弹簧杆,所述环状弹簧杆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分别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自由转动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或第二制动蹄上设有对所述环状弹簧杆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至少其一包括制动蹄本体和安装在制动蹄本体上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制动蹄本体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明许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罗拉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