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乃煊专利>正文

锁芯可空转的弹子锁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87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弹子锁锁头,其中包括锁套(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1)中的锁芯和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锁套(1)和所述锁芯之间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锁芯由内锁芯(2)及套在所述内锁芯(2)上的外锁芯(9)组成,所述锁头的运动输出部件与所述外锁芯(9)联动;所述锁定部件包括离合部件(10)和运动传递部件(3),所述离合部件(10)在所述锁芯径向上的尺度大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应尺度,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应尺度之和,所述离合部件(10)可在所述凹陷部(11)、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及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间滑动;所述运动传递部件(3)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内;在没有原配钥匙开启时锁芯会360度空转,但锁不能打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锁的锁头,具体地说,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级弹子,起到防万能钥匙开启的效果。
技术介绍
日常使用的锁大多为机械弹子锁。这种弹子锁的锁头具有锁套和组装在锁套中的锁芯,在锁芯和锁套上分别加工有一组相互对应的弹子孔,在弹子孔中可沿弹子孔滑动的弹子使得锁芯与锁套相对锁定。当正确的钥匙插入锁芯时,钥匙上的凸齿将卡在锁芯与锁套间的弹子推入锁套的弹子孔内,使得锁芯与锁套间可以相对地转动,来开启锁。然而,这种普通的弹子锁,由于其钥匙孔在插入口处具有一字型或十字型的截面形状,因而极易被用“万能钥匙”打开。典型的“万能钥匙”是一种在一端具有小钩的金属片。将这种“万能钥匙”插入锁芯上的钥匙孔中后,利用其钥匙孔在插入口处所具有一字型或十字型的截面形状,用力扭动锁芯,使锁芯上的弹子孔与锁套上的弹子孔相对错位,在用金属片端部的小钩逐个将弹子孔中卡在锁芯与锁套之间的弹子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中。被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中的弹子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回时,由于此时在锁芯与锁套上的弹子孔间形成的凸台的阻挡而不会再进入锁芯上的弹子孔内。因而,当所有卡在锁芯与锁套间的弹子都被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内后,这种普通的弹子锁就被打开了。中国专利文献CN2641220Y公开了一种双层锁芯。其中,含锁体和锁芯,锁芯由内锁芯和外锁芯相套合组成,外锁芯外沿上设有环形槽,其端部还设有拨动卡块和传动凸块;内锁芯上设有拨动杆;在锁体和锁芯对应位置设有相应的孔,孔中设有三段弹子和弹簧将锁体和锁芯连接。孔中的三段弹子的中间段长度和外锁芯的环壁厚度相同;锁体中设有若干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插在和外锁芯的环形槽中。通过内锁芯和外锁芯联动,控制外锁芯的转动开启锁具。其中所述内锁芯和外锁芯联动是通过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锁芯上的拨动杆和所述外锁芯上的传动凸块及拨动卡块配合完成的。一旦内锁芯遭到破坏也不能开启锁具,且外锁芯不容易破坏,大大增加了锁具的安全性。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弹子锁主要是用于防止破坏性开启。对预防技术性开启,由于弹子机构的设计不能使外锁芯与内锁芯在开启时联动,需要设置专门的传动机构来完成内锁芯和外锁芯的联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机械故障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这种专设计的机构必然使得所述锁芯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的弹子锁。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弹子锁锁头,包括锁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中的锁芯和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锁套和所述锁芯之间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由成型在所述锁套和所述锁芯上的滑道,设置在所述滑道内的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部件施加朝向所述锁芯的偏压力的锁定部件偏压件,设置在所述锁芯中的弹子滑道内的致动弹子以及向所述致动弹子施加偏压力,使所述锁定部件趋于锁定状态的的致动弹子偏压部件构成;其中所述锁芯由内锁芯及套在所述内锁芯上的外锁芯组成,所述锁头的运动输出部件与所述外锁芯联动;所述滑道由在所述锁套的内表面上成型的凹陷部,在锁定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外锁芯的对应位置上成型的外锁芯贯通部,以及在所述内锁芯的对应位置上成型的内锁芯贯通部构成;所述锁定部件包括离合部件和运动传递部件,所述离合部件在所述锁芯径向上的尺度大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的相应尺度,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的相应尺度之和,所述离合部件可在所述凹陷部、所述外锁芯贯通部及所述内锁芯贯通部间滑动;所述运动传递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锁芯贯通部内;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处于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之间;而在开所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处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与所述内锁芯贯通部之间。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构为,所述内锁芯贯通部及外锁芯贯通部为平行于所述钥匙孔轴线设置的槽缝,所述凹陷部为平行于所述钥匙孔轴线设置的所述凹陷部;所述离合部件为一个离合杆,所述运动传递部件为一个传动杆。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弹子成型有与所述传动杆的致动侧边部分配合,适于当所述锁头被锁定时,将所述离合杆的锁定侧边部分推入所述锁套上的所述凹陷部中,而当所述锁头被打开时适于使所述离合杆的所述锁定侧边部分从所述锁套上的所述凹陷部中退出的致动形状。在所述离合杆与所述锁定部件偏压件之间设置有顶珠。所述离合杆与所述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侧边或所述所述凹陷部具有带斜边的断面。而向所述锁定部件施加朝向所述锁套的偏压力的偏压部件为磁性组件。至少设置两组所述锁定机构,来增加本技术的所述弹子锁锁头的密匙量。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套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成型在所述锁套上的滑孔,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孔中的定位弹簧,和一个同样设置在所述滑孔中受到所述定位弹簧的偏压力而与所述锁芯接触的定位珠,以及一个成型在所述锁芯上在锁定位置与所述滑孔对应的所述凹陷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传统的锁头结构都是采用上下弹子锁定,防技术性开启较差。本技术的锁头在了边柱锁定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离合杆和外锁芯配合的结构,作用在于没有原配钥匙开启时锁芯会360度空转,但锁不能打开。因而大大地提高了弹子锁具的安全性和防盗性;更有效的防止了万能钥匙及技术性的开启。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处于开锁状态的正视剖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沿A-A截面的俯视纵剖面图;图3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半剖后去掉锁定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锁定状态的正视剖面图;图5是沿图4中B-B截面的俯视纵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处于开锁状态的俯视纵剖面图;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处于锁定状态的俯视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的弹子锁锁头,包括锁套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1中的锁芯和一组设置在所述锁套1和所述锁芯之间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由成型在所述锁套1和所述锁芯上的滑道,设置在所述滑道内的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部件施加朝向所述锁芯的偏压力的锁定部件偏压件6,设置在所述锁芯中的弹子滑道内的致动弹子7以及向所述致动弹子7施加偏压力,使所述锁定部件趋于锁定状态的的作为致动弹子偏压部件8的弹簧构成;其中所述锁芯由内锁芯2及套在所述内锁芯2上的外锁芯9组成,所述锁头的运动输出部件与所述外锁芯9联动;所述滑道由在所述锁套1的内表面上成型的凹陷部11,在锁定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外锁芯9的对应位置上成型的外锁芯贯通部12,以及在所述内锁芯2的对应位置上成型的内锁芯贯通部13构成;所述锁定部件包括一个作为离合部件10的离合杆和作为运动传递部件3的一个传动杆,所述离合部件10在所述锁芯径向上的尺度大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应尺度,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应尺度之和,所述离合部件10可在所述凹陷部11、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及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间滑动;所述运动传递部件3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内;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10处于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之间;而在开所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10处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与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之间。所述内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子锁锁头,包括锁套(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1)中的锁芯和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锁套(1)和所述锁芯之间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由成型在所述锁套(1)和所述锁芯上的滑道,设置在所述滑道内的锁定部件,向所述锁定部件施加朝向 所述锁芯的偏压力的锁定部件偏压件,设置在所述锁芯中的弹子滑道内的致动弹子(7)以及向所述致动弹子(7)施加偏压力,使所述锁定部件趋于锁定状态的的致动弹子偏压部件(8)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由内锁芯(2)及套在所述内锁芯(2 )上的外锁芯(9)组成,所述锁头的运动输出部件与所述外锁芯(9)联动;所述滑道由在所述锁套(1)的内表面上成型的凹陷部(11),在锁定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外锁芯(9)的对应位置上成型的外锁芯贯通部(12),以及在所述内锁芯(2)的对应位 置上成型的内锁芯贯通部(13)构成;所述锁定部件包括离合部件(10)和运动传递部件(3),所述离合部件(10)在所述锁芯径向上的尺度大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应尺度,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的相 应尺度之和,所述离合部件(10)可在所述凹陷部(11)、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及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间滑动;所述运动传递部件(3)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内;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10)处于所述凹陷部(11) 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之间;而在开所状态下,所述离合部件(10)处于所述外锁芯贯通部(12)与所述内锁芯贯通部(1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乃煊
申请(专利权)人:麦乃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