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吉源专利>正文

锁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82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锁心,其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得以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而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限位元件、以及一钥匙;限位元件配合钥匙的规格通过一卡制件组装于外套筒上,拆卸卡制件后,限位元件与外套筒分离,因此能替换另一组限位元件与钥匙;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并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心。一副完整的锁具(例如门锁)至少包括有外壳体、锁闩及锁心,其中锁闩及锁心设于外壳体内,且锁心的锁孔露在壳体外侧,当钥匙插入锁孔而使之形成解锁状态时,旋转钥匙即可通过锁心带动锁闩而开启锁具。上述的钥匙必须与锁心配对才能解锁,如果钥匙无法使锁心形成解锁状态,就无法进一步的带动锁闩而开启锁具;因此,一副锁具中,锁心可以说是整副锁具的心脏,一旦钥匙遗失,那么锁心就无法被解锁,整副锁具就会报销。当然,钥匙遗失时,或可请锁匠到锁具的现场再配一副钥匙,用以开启锁具,但那毕竟不是好方法,因为捡拾钥匙的人若心存不良,就随时可能侵入屋内,造成财物的损失;因此,一般消费者在遇到钥匙遗失的状况时,都是将整副完整且仍可使用的锁具更换,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此一来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若能仅更换不同的钥匙配合锁心,就不需将整副锁具丢弃,也不会有资源浪费的情形了。锁心的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而能够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限位元件、以及一钥匙;当钥匙插入内套筒而使对位元件位移到与限位元件呈解锁状态的位置后,即能够转动内套筒而开启锁具。钥匙在锁心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使对位元件能够位移到与限位元件呈解锁状态的位置,不同的钥匙会使对位元件位移到不同的位置,若位移后的位置不能和限位元件对应,就无法解锁。也就是,一组锁心件中钥匙与限位元件呈配对的情形,只要将锁心中的钥匙与限位元件更换,就会形成另一组锁心;对锁具而言,也就是另一副不同的锁具了。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心;当使用者有钥匙遗失的情形时,可简易维修替换而不必更换整副锁具,能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并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心;制造时,制造商可大量生产统一规格的外套筒、内套筒及对位元件后,再将各组件配对的限位元件与钥匙组装而形成不同的锁心,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锁心,包括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多个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限位元件及一钥匙;其特征在于限位元件配合钥匙的规格而通过一卡制件组装于外套筒上。外套筒上设有滑槽,并于尾部内缘设一圈环槽,用以容置呈C形环形状的卡制件,插入外套筒的滑槽中的限位元件呈长条状,卡制件嵌入环槽。多个对位元件呈片状,阻挡部为一缺口,嵌在呈长条状的限位元件上,并通过弹性元件的顶抵叠在内套筒的前侧,限位元件的对位部呈缺槽状。通过本技术一种锁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通过本技术,能够使消费者维修简易、方便,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在钥匙插入而呈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替换限位元件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锁心,其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10,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条滑槽11,该滑槽11由外套筒10的外边贯通到内边;一内套筒20,套在外套筒10内,在解锁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该内套筒20上具有容置空间21,前端上有锁孔22,尾端可连接一挡片23;若干对位元件30,设于内套筒20的容置空间21内,该对位元件30外侧相对于滑槽11的位置设有阻挡部31;一限位元件40,设于外套筒10的滑槽11上,该限位元件40内侧突出于外套筒10内缘,并设有与对位元件30相同数量的对位部41,且对位部41的位置保持在与对位元件30的阻挡部31呈交错的状态,使对位元件30及内套筒20不得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形成锁固状态;一钥匙50,前端具有齿排51,可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推动对位元件30,使对位元件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如图3所示,当钥匙50前端齿排51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推动对位元件30,使对位元件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到与限位元件40的对位部41对位时,阻挡部31即能够通过对位部41形成解锁状态;此时,施力旋转钥匙50,可带动内套筒20及对位元件30相对于套筒10旋转,旋转时内套筒20尾端的挡片23同时旋转,即可开启锁具。已知的各种锁心中,不管对位元件30与限位元件40是呈何种形状,其通过对位元件30与限位元件40的位置交错使内套筒20及挡片23不得旋转而形成锁固状态、以及解锁时通过对位元件30与限位元件40对位使内套筒20及挡片23可以旋转而解锁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因此本技术如下所述的特征将可适用于各种已知的锁心。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锁心的特征在于限位元件40配合钥匙50的规格而通过一卡制件60组装于外套筒10上,拆卸卡制件60后,使限位元件40与外套筒10分离,因此能够替换另一组限位元件40与钥匙50,当使用者有钥匙遗失的情形时,可简易维修替换而不必更换整副锁具,能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并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制造时,制造商也可大量生产统一规格的外套筒10、内套筒20及对位元件30,再将各个配对的限位元件40与钥匙50分解与之组装而形成锁心。限位元件40呈长条状,可径向插入外套筒10的滑槽11中,外套筒10在尾部内缘设有圈环槽12,用以容置呈C形环形状的卡制件60,当限位元件40插入外套筒10的滑槽11后,将卡制件60嵌入环槽12后,即可阻挡限位元件40,使之不得取出,以完成组装;若将卡制件60自环槽12中取出,则限位元件40即能够自滑槽11中抽出而拆卸,进而能更换另一组配对的钥匙50及限位元件40。多个对位元件30呈片状,阻挡部31为一缺口,嵌在呈长条状的限位元件40内侧,并通过弹性元件32的顶抵而叠在内套筒20的前侧(图2),限位元件40的对位部41呈缺槽状,当阻挡部31与对位部41尚未对位时,阻挡部31嵌在限位元件40内侧而无法转动,当钥匙50插入后(图3),即可使对位元件30向后位移而与缺槽形状的对位部41对位,使对位元件30能够通过对位部41解除限位元件40的限制。当钥匙50抽出后,对位元件30通过弹性元件32推到内套筒20的前侧而不得转动,形成锁固状态。综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特征原理而略作元件的等同替换,仍应在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锁心,包括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多个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限位元件及一钥匙;其特征在于限位元件配合钥匙的规格而通过一卡制件组装于外套筒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上设有滑槽,并于尾部内缘设一圈环槽,用以容置呈C形环形状的卡制件,插入外套筒的滑槽中的限位元件呈长条状,卡制件嵌入环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其特征在于多个对位元件呈片状,阻挡部为一缺口,嵌在呈长条状的限位元件上,并通过弹性元件的顶抵叠在内套筒的前侧,限位元件的对位部呈缺槽状。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锁心,其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得以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而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心,包括: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多个设于内套筒的对位元件、一设于外套筒与对位元件位置交错的限位元件及一钥匙;其特征在于:限位元件配合钥匙的规格而通过一卡制件组装于外套筒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吉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