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吉源专利>正文

锁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81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锁心,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能够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锁片以及与锁片相同数量的缺槽;其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之间设有一C形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小偷解锁的困难度,而且在生产时,不但安装快速方便,而且能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心。现在市售的排片型锁心构造请参考台湾公告第218906号专利案,其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能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锁片、设于外套筒而与锁片位置交错的缺槽,多个设于每两片锁片之间的定位弹簧及一顶推弹簧;其中顶推弹簧弹性大于定位弹簧,使多数锁片通过顶推弹簧向前顶推堆叠在内套筒前侧,当钥匙插入内套筒推抵锁片并压缩顶推弹簧时,定位弹簧可使各锁片展开并位移到与缺槽呈解锁状态的位置,即能够转动内套筒而开启锁具。上述的已知排片式锁心构造中,顶推弹簧虽弹性大于定位弹簧,但由于每两片锁片之间就必须设置一个定位弹簧,且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与顶推弹簧相反,故当定位弹簧数量太多时,其反作用力就会使顶推弹簧无法将锁片推抵到最前侧,也因为如此,就限制了锁片的数量,再加上每两片锁片之间必须预留相当大的空间容置定位弹簧,使得锁片能设置的数量更少;换言之,小偷开锁时,相较传统利用十数根对位梢来锁固锁具,排片式锁心显然是非常容易解锁。再者,小偷在不当解锁时,通常是利用一片与钥匙形状相似的插片将锁心强制旋转后,再利用震动的方式令每一片锁片位移,俟锁片与缺槽对位时即解除该片锁片的锁固,而当小偷在震动锁片时,定位弹簧顶持锁片的弹性作用力恰好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使锁片非常容易与缺槽对位,甚至于小偷只要通过插片将各锁片推到缺槽略后方的位置,将锁心强制旋转,然后再缓缓将插片向前抽出一小段距离,定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就会自动将各锁片推以解锁位置,其防盗的功效甚差。此外,在一组锁心中置入多个作用力相反的弹簧,除了组装耗时费工之外,久而久之,作用力相反的弹簧亦会有弹性疲乏的现象,有成本昂贵及使用寿命甚短的缺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心,进一步针对锁具加以改进,以期能使排片式锁心达到更好的防盗功效,交能节省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锁心,其包括一外套筒,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限位片,限位片内侧突出于外套筒的内缘;一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前端具有锁孔;多数锁片,该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该锁片的后方设有一顶推弹簧;多数缺槽,与锁片相同数量设于外套筒的限位片内侧,其位置保持在与锁片呈交错的状态;一钥匙,前端上有齿排,由内套筒前端的锁孔插入;其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之间有一C形环。通过本技术一种锁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有下列主要优点小偷在不当解锁时,利用一片与钥匙形状相似的插片将锁心强制旋转后,C型环不会提供锁片作用力,当小偷利用震动的方式想使每一片锁片位移时,锁片因为C型环的磨擦力卡持而不容易位移,如此就非常不容易解锁了,尤其是当小偷通过插片将任何一片锁片推到缺槽略后方的位置时,因为C型环不会将锁片再往前推,而必须借助顶推弹簧将所有的锁片全部推回原位,因此小偷不当解锁的过程中,一旦有任何一片锁片位移到缺槽略后方位置的情形出现时,就必须全部重新来过;再加上C型环可缩短锁片与锁片之间的距离,使一组锁心上可以放置数量较多的锁片而增加其解锁时间,又在不容许任何一片锁片位置不对的情况下,小偷除了用破坏的方法外,可以说是完全无法解锁。除了上述优点之外,本技术在每两片锁片之间设置C形环的结构特征,在组装时亦较为快速方便,又不会有反向作用力造成的弹性疲乏现象,不但可节省成本,使用寿命亦可大幅增加,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在钥匙插入而呈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锁心,其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10,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条滑槽11,用以容置限位状片12,使限位片12内侧突出于外套筒10的内缘。一内套筒20,套在外套筒10内,在解锁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该内套筒20上具有容置空间21,前端具有锁孔22,尾端可连接一挡片23。若干锁片30,设于内套筒20的容置空间21内,该锁片30外侧相对于滑槽11的位置设有阻挡部31,锁片30的后方则通过一顶推弹簧32将所有的锁片30向前顶推堆叠到内套筒20的前方。多数缺槽40,与锁片30相同数量设于外套筒10的限位片12内侧,其位置保持在与锁片30呈交错的状态,藉此使锁片30及内套筒20不能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形成锁固状态。一钥匙50,前端具有齿排51,可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而推动锁片30,使锁片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并压缩顶推弹簧32。如图3所示,当钥匙50,前端齿排51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而推动锁片30,使锁片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到与缺槽40对位时,阻挡部31即能够通过缺槽40形成解锁状态;此时,施力旋转钥匙50,可带动内套筒20及锁片30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旋转时通过内套筒20尾端的挡片23同时旋转,即可开启锁具。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30之间设有一C形环60,当钥匙50解锁将锁片30向后推并压缩顶推弹簧32,通过C形环60与内套筒20的磨擦力,能够使锁片30保持在解锁位置而不会偏位,以完成解锁。为让贵审查员能更清楚本创作在功效上的增进,现配合图号再予以详加说明如下当小偷解锁时,利用一片与钥匙50形状相似的插片将锁心强制旋转后,C型环60不会提供锁片30作用力,故小偷利用震动的方式欲使每一片锁片30位移时,锁片30因为C型环60的磨擦力卡持而不容易位移,如此就非常不容易解锁了。尤其是当小偷通过插片将任何一片锁片30推到缺槽40略后方的位置时,因为C型环60不会将锁片再往前推,而必须借助顶推弹簧32将所有的锁片30全部推回原位,因此小偷解锁的过程中,一旦有任何一片锁片30位移到缺槽40略后方位置的情形出现时,就必须全部重新来过;再加上C型环60可缩短锁片30与锁片30之间的距离,使一组锁心上可以放置数量较多的锁片30而增加其解锁时间,在不容许任何一片锁片30位置不对的的情况下,小偷除了用破坏的方法外,可以说是完全无法解锁。其他本技术的优点诸如节省成本、安装方便、寿命增长等,为本案的附加功效,在此不另赘述。综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根据本案特征原理所作的等同替换,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锁心,其包括一外套筒,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限位片,限位片内侧突出于外套筒的内缘;一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前端具有锁孔;多数锁片,该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该锁片的后方设有一顶推弹簧;多数缺槽,与锁片相同数量设于外套筒的限位片内侧,其位置保持在与锁片呈交错的状态;一钥匙,前端上有齿排,由内套筒前端的锁孔插入;其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之间有一C形环。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锁心,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能够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锁片以及与锁片相同数量的缺槽;其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之间设有一C形环;通过本技术,可增加小偷解锁的困难度,而且在生产时,不但安装快速方便,而且能节省成本。文档编号E05B29/00GK2420386SQ0023183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心,其包括:一外套筒,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限位片,限位片内侧突出于外套筒的内缘;一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前端具有锁孔;多数锁片,该内套筒具有容置空间,该锁片的后方设有一顶推弹簧;多数缺槽,与锁片相同数量设于外套筒的限位片内侧,其位置保持在与锁片呈交错的状态;一钥匙,前端上有齿排,由内套筒前端的锁孔插入;其特征在于:每两片锁片之间有一C形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吉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