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乾仲专利>正文

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1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用于建筑物楼底渗漏水收集器。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套筒、集水罩、拉杆以及一堵头螺母,所述的集水罩包括:用于集水的挡板、位于挡板下的集水管以及与集水管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的堵头螺母封堵在集水管下端开口处,套筒位于集水管上方,所述的拉杆自上而下插入套筒中,并且拉杆下端具有与堵头螺母螺纹连接螺纹部,通过拉杆与堵头螺母螺纹连接将套筒、集水罩、拉杆和堵头螺母固定连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无需破坏原有的防水施工,采用由楼层的楼底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类似膨胀螺钉的结构,利用自身的结构实现与安装孔的紧固,令安装简单,并且结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
:本技术涉及管道产品
,特指一种可用于建筑物楼底渗漏水收集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中为了防止渗漏,通常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目前采用的防水处理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式。首先在涂刷防水油漆,然后在在防水油漆上进行混凝土的浇铸,最后铺设地板、地砖等。在卫生间等采用沉池式设计的区域,在涂刷防水油漆后,需要进行回填,为了防止渗水的沉积以及减轻承重,通常采用轻质的陶粒作为回填材料,这样由地板表面渗入的积水会被陶粒吸附,从而防止积水长期沉积在防水漆上。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防水建筑的防水处理通常需要在装修前进行施工,如果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防水出现问题,出现了渗漏水,此时要处理防漏水是非常麻烦的。传统的做法只能是将地板、水泥破坏,将回填材料取出,然后找到渗漏处,进行修补。这种处理不仅施工量大,费用较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破坏建筑的主体结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安装简单的、楼底渗漏水收集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套筒、集水罩、拉杆以及一堵头螺母,所述的集水罩包括:用于集水的挡板、位于挡板下的集水管以及与集水管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的堵头螺母封堵在集水管下端开口处,套筒位于集水管上方,所述的拉杆自上而下插入套筒中,并且拉杆下端具有与堵头螺母螺纹连接螺纹部,通过拉杆与堵头螺母螺纹连接将套筒、集水罩、拉杆和堵头螺母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套筒上端的开口处均匀开设有膨胀槽,所述的拉杆上端形成有与套筒上端开口形成干涉的扩充头,通过拉杆的向下运行,令扩充头将套筒的上端开口撑开膨胀。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杆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沿拉杆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杆的扩充头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膨胀槽配合的限位凸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套筒下端形成有一凸缘,所述的集水罩中于挡板的中心位置成型有用于容置凸缘的装配槽,该装配槽与集水管连通;所述的凸缘上开设有与装配槽连通的排水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套筒的上端开口的内壁形成有与扩充头形成干涉的斜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挡板呈漏斗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收集建筑物楼层渗漏水的收集器,其无需破坏原有的防水施工,采用由楼层的楼底进行处理。使用本技术时,只需要在出现渗漏水的楼层底面开设一个安装孔,将本技术固定在该安装孔中,令本技术的套管伸入漏水区域,这样漏水区域的积水将通过本技术排出,从而避免的漏水的渗透。另外,本技术采用了类似膨胀螺钉的结构,利用自身的结构实现与安装孔的紧固,令安装简单,并且结构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中套管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中拉杆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包括:套筒1、集水罩2、拉杆3和堵头螺母4.所述的套筒1为中空的圆筒造型,其上端的开口处均匀开设有若干的膨胀槽11,同时,该套筒1的上端开口的内壁形成斜面12,从而令套筒1的上端开口形成一个喇叭口造型。该斜面12将与拉杆3端部的扩充头31形成干涉。所述的套筒1下端形成有一凸缘13,于凸缘1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的排水孔131。所述的集水罩2包括:用于集水的挡板21、位于挡板21下的集水管22以及与集水管连通的排水管23。挡板21呈一个漏斗状,其用于承接上方楼面渗漏下的积水。所述的集水罩2中于挡板21的中心位置成型有用于容置上述凸缘13的装配槽24,该装配槽24与集水管22连通。这样汇集在挡板21内的积水会通过排水孔131向下流入到集水管22中,最后所有的积水都会通过排水管23排出。所述的拉杆3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拉杆3上端形成有与套筒1上端开口形成干涉的扩充头31,通过拉杆3的向下运行,令扩充头31将套筒1的上端开口撑开膨胀。拉杆3下端具有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螺纹部33。另外,沿拉杆3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槽32。另外,所述的拉杆3的扩充头31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膨胀槽11配合的限位凸块34。装配时,限位凸块34落入膨胀槽11中,这样通过膨胀槽11与限位凸块34的配合可起到对拉杆3的限位功效,防止拉杆3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的堵头螺母4封堵在集水管22下端开口处,堵头螺母4上成型有与拉杆3上螺纹部33匹配的内螺纹。堵头螺母4与集水管22下端开设配合处设置有防水圈。结合图3,本技术安装时,将套筒1的凸缘13安装在装配槽24中,然后将拉杆3自套筒1的上端开口插入,拉杆3下端的螺纹部33将插入集水罩2的集水管22中,并与同时由集水管22下端开口插入的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不断旋转通过拉杆3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将套筒1、集水罩2、拉杆3和堵头螺母4固定连接。结合图6所示,本技术安装时,首先,在出现渗漏水的楼面5上自下而上开设一个通孔51,通孔51的直径应当大于套筒1的直径,以便于套筒1插入通孔51中。开设通孔51时,一般应当将楼面5的防水层52打穿,以便于积水可以通过本技术排出。接着将装配完成的本技术的套筒1配上防水圈后插入通孔51中。然后开始旋转堵头螺母4,随着堵头螺母4的转动,拉杆3将不断的向下移动,拉杆3上端的扩充头31将沿套筒1上端开口的斜面12不断向下移动,同时对斜面12形成一个向外的压力,从而令套筒1上端开口部沿膨胀槽11逐渐撑开,这样套筒1上端的直径逐渐膨胀,就会固定在通孔51中。整个结构与现有的膨胀螺钉(或拉爆螺栓)结构原理相同。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直接将本技术固定在发生渗漏水的楼底,而无需再通过螺钉等固定。本技术工作时,出现渗漏水楼面5的防水层处汇集的积水可以直接通过拉杆3中心开设的通孔向下流入,然后积水通过拉杆3的表面开设的连通槽32进入集水管22中。而套筒1与通孔51之间可能出现的渗漏水会直接滴落,由集水罩2的挡板21承接,并向挡板21中间区域汇集。汇集在挡板21上的积水通过排水孔131向下流入到集水管22中,最后所有的积水都会通过排水管23排出。排水管23可通过管道与建筑物的排水管道连通,通过建筑物的排水管道将所有的积水排走。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套筒(1)、集水罩(2)、拉杆(3)以及一堵头螺母(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罩(2)包括:用于集水的挡板(21)、位于挡板(21)下的集水管(22)以及与集水管(22)连通的排水管(23),所述的堵头螺母(4)封堵在集水管(22)下端开口处,套筒(1)位于集水管(22)上方,所述的拉杆(3)自上而下插入套筒(1)中,并且拉杆(3)下端具有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螺纹部(33),通过拉杆(3)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将套筒(1)、集水罩(2)、拉杆(3)和堵头螺母(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包括:一中空的套筒(1)、集水罩(2)、拉杆(3)以及一堵头螺母(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罩(2)包括:用于集水的挡板(21)、位于挡板(21)下的集水管(22)以及与集水管(22)连通的排水管(23),所述的堵头螺母(4)封堵在集水管(22)下端开口处,套筒(1)位于集水管(22)上方,所述的拉杆(3)自上而下插入套筒(1)中,并且拉杆(3)下端具有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螺纹部(33),通过拉杆(3)与堵头螺母(4)螺纹连接将套筒(1)、集水罩(2)、拉杆(3)和堵头螺母(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底渗漏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上端的开口处均匀开设有膨胀槽(11),所述的拉杆(3)上端形成有与套筒(1)上端开口形成干涉的扩充头(31),通过拉杆(3)的向下运行,令扩充头(31)将套筒(1)的上端开口撑开膨胀。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仲
申请(专利权)人:王乾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