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64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压紧板,固定座上还设有顶出装置,固定座内部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通孔和置于第一通孔两侧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通孔,固定装置还包括穿过第一通孔且嵌入轨道底座内部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与第一通孔通过螺纹连接,顶出装置包括顶出螺栓和置于第二通孔内部的顶杆,顶杆末端连接置于固定座外部的顶出块,顶出块末端设有第二缓冲垫,顶出螺栓与第二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横向与和纵向均设置固定装置,可将轨道牢牢固固定在轨道底座上,在轨道底座与轨道底部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缓冲垫,增加轨道的缓冲作用,防止列车通过时对轨道造成过多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轻轨运输泛指与路面交通混行的有轨电车和铁路列车,又称轻轨捷运,轻轨铁路,简称轻轨,而实际上“轻”指的是轻载重,而不是轻轴重和轨重,事实上跟轴重和轨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误解的轻轨是指轨道的重量轻,实际上轻轨的轨重很多时候是超过国铁的,目前,在轻轨轨道建设过程中,轻轨轨道的固定安装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然而,传统的轻轨轨道的固定安装方法较为单一,而且现有的固定安装结构安装起来较为麻烦,且不具备一定的减震功能,这种结构在固定安装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可能会造成固定结构和轨道在安装过后二者横向上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在列车通过是可能会造成轨道的移动,也在从而造成轨道间距离的增大,对通行的列车造成一定的隐患,从而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维修,也增加了其维修的成本。技术申请专利CN201720041956.5公开的一种轨道固定器,将轨道的底座坐落在固定座中国,将插销填充在轨道的底座与插座间,使插销与固定座及轨道紧密配合后,再将支爪弯折,使支爪与固定器的前端抵靠,即可稳定、可靠的固定轨道。但此稳固机构与轨道呈半包装,在对轨道或紧固装置进行维修时,便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以使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轨道发生移位的情况,同时具备一定缓冲作用,还可使固定装置便于拆卸。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包括轨道底座与置于轨道底座上的轨道,所述轨道底座顶部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轨道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与所述固定座上部一侧一体成型的压紧板,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顶出装置,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通孔和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两侧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嵌入所述轨道底座内部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顶出螺栓和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的顶杆,所述顶杆末端连接置于所述固定座外部的顶出块,所述顶出块末端设有第二缓冲垫,所述顶出螺栓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二缓冲垫均为橡胶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顶出螺栓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处均设有垫片和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顶部设有第一拧紧头;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部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顶出螺栓末端设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与所述凹槽尺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顶出螺栓与所述顶杆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顶出螺栓顶端设有第二拧紧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在轨道底座与轨道底部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一缓冲垫,增加轨道的缓冲作用,防止列车通过时对轨道造成过多的伤害;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横向与和纵向均设置固定装置,可将轨道牢牢固固定在轨道底座上;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横向上设置顶出块,可防止在安装操作中使得固定座与轨道底部之间存有空隙,造成轨道横向移动,顶出块可在顶出螺栓的作用下将填补国道与固定座间的空隙;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轨道底座,2-轨道,3-嵌入槽,4-第一缓冲垫,5-固定装置,6-固定座,7-垫片,8-螺母,9-第一拧紧头,10-紧固螺栓,11-第一通孔,12-顶出装置,13-压紧板,14-顶出块,15-第二缓冲垫,16-顶杆,17-凹槽,18-凸起块,19-第二拧紧头,20-顶出螺栓,21-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包括轨道底座1与置于轨道底座1上的轨道2,所述轨道底座1顶部设有嵌入槽3,所述嵌入槽3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垫4,所述轨道2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座6和与所述固定座6上部一侧一体成型的压紧板13,所述固定座6上还设有顶出装置12,所述固定座6内部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通孔11和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两侧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通孔21,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且嵌入所述轨道底座1内部的紧固螺栓10,所述紧固螺栓10顶部设有第一拧紧头9,所述紧固螺栓10与所述第一通孔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出装置12包括顶出螺栓20和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内部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末端连接置于所述固定座6外部的顶出块14,所述顶出块14末端设有第二缓冲垫15,所述顶出螺栓20顶端设有第二拧紧头19,所述顶出螺栓20与所述第二通孔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10与所述顶出螺栓20与所述固定座6连接处均设有垫片7和螺母8。所述顶杆16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内部的一端设有凹槽17,所述顶出螺栓20末端设有凸起件18,所述凸起件18与所述凹槽17尺寸一致,顶出螺栓20末端处的凸起件18和嵌入顶杆16上的凹槽17内,防止顶出螺栓20在顶出顶杆16时,发生位置上偏差。且所述顶出螺栓20与所述顶杆16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1的长度。所述第一缓冲垫4与所述第二缓冲垫15均为橡胶垫片,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可保护轨道不受损伤。将轨道2防止在轨道底座1上的嵌入槽3内,轨道3底部与嵌入槽3内部的第一缓冲垫4紧密贴合,将固定装置5放置在轨道2底部的两侧,使得固定座6一侧与轨道底部紧密贴合,并且使固定座6一侧的压紧板13压在轨道2底部上,将紧固螺栓10旋入第一通孔11内,并继续旋入紧固螺栓10,使紧固螺栓10底部嵌入到轨道底座1内部,且紧固螺栓10在垫片7和螺母8的作用下,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通孔11内;若固定座6侧边与轨道2底部之间存在缝隙,可将顶出螺栓20旋入第二通孔21内,顶出螺栓20末端的凸起件18嵌入顶杆16上的凹槽17内,顶出螺栓20继续旋入将顶杆16顶出,即顶出顶出块14,使顶出块14与轨道2底部紧密贴合,即可停止旋入顶出螺栓20,顶出螺栓20在10在垫片7和螺母8的作用下,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第二通孔21内,被顶出的顶出块14填补了固定座6与轨道2底座间的空隙,将轨道牢牢固定,防止轨道出现左右位移的情况。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包括轨道底座(1)与置于轨道底座(1)上的轨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座(1)顶部设有嵌入槽(3),所述嵌入槽(3)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垫(4),所述轨道(2)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座(6)和与所述固定座(6)上部一侧一体成型的压紧板(13),所述固定座(6)上还设有顶出装置(12),所述固定座(6)内部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通孔(11)和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两侧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通孔(21),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且嵌入所述轨道底座(1)内部的紧固螺栓(10),所述紧固螺栓(10)与所述第一通孔(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出装置(12)包括顶出螺栓(20)和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内部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末端连接置于所述固定座(6)外部的顶出块(14),所述顶出块(14)末端设有第二缓冲垫(15),所述顶出螺栓(20)与所述第二通孔(21)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移动轨道固定装置,包括轨道底座(1)与置于轨道底座(1)上的轨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座(1)顶部设有嵌入槽(3),所述嵌入槽(3)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垫(4),所述轨道(2)底部两侧均设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座(6)和与所述固定座(6)上部一侧一体成型的压紧板(13),所述固定座(6)上还设有顶出装置(12),所述固定座(6)内部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通孔(11)和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两侧且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通孔(21),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且嵌入所述轨道底座(1)内部的紧固螺栓(10),所述紧固螺栓(10)与所述第一通孔(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出装置(12)包括顶出螺栓(20)和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1)内部的顶杆(16),所述顶杆(16)末端连接置于所述固定座(6)外部的顶出块(14),所述顶出块(14)末端设有第二缓冲垫(15),所述顶出螺栓(20)与所述第二通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奥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