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46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腿,支腿顶端通过传力杆连接;传力杆两端均设置有顶托;顶托可沿传力杆转动,其为由丝杠和调节螺母构成的可调节丝杠,丝杠一端深入传力杆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托盘;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深入传力杆深度;托盘上设置有与传力杆垂直的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避免人员伤害,可有效减少构件损伤。

A Hoisting and Supporting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Box Culve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and supporting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box culvert,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two supporting legs, the top of which is connected by a force transfer rod; both ends of the force transfer rod are provided with a top bracket; the top bracket can rotate along the force transfer rod, which is an adjustable screw composed of a screw and a adjusting nut. One end of the screw goes deep into the end of the force transfer rod,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ray; the force transfer rod is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nut.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save manpower, avoid personnel injur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component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预制箱涵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和预制箱涵结构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而且构件截面尺寸也越来越大,由此便增加了预制箱涵的吊装难度;目前设计常用断面3m×3m的预制箱涵构件单节(2m)约为17.5t;由于预制箱涵自身重量较大,在吊装过程中构件的精确定位显得难以控制,特别是左右边线和承插口的对接控制;面对十几吨的混凝土构件想要通过人工进行微调和精确定位显得特别困难。目前大型预制箱涵的吊装主要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倒运和安装,吊装就位过程中施工人员多采用撬杠辅助控制其精确落位;但是由于单节预制构件重量较多,需多人配合操作,且过程中容易对构件外观和垫层造成不同程度损坏,施工人员显得特别费力,施工进展和效率却不高;此外,在预制箱涵承插口的对接过程中由于构件本身笨重和吊装机械不够灵敏容易造成吊装构件和已安装构件发生碰撞;造成预制构件接口损坏和原安装节发生位移,影响外观质量和接口防水性能,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返工或二次处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失;有时为了保证承插口的对齐,在没有有效辅助措施的情况下,施工人员过于投入,还容易发生人员挤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避免人员伤害,可有效减少构件损伤的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腿,支腿顶端通过传力杆连接;传力杆两端均设置有顶托;顶托可沿传力杆转动,其为由丝杠和调节螺母构成的可调节丝杠,丝杠一端深入传力杆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托盘;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深入传力杆深度;托盘上设置有与传力杆垂直的托板。进一步的,所述支腿包括两根支杆,两根支杆呈“八”字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腿和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传力杆高度的调节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杠、螺母和辅助孔,丝杠中部设置两个螺母,丝杠中部同时设置有辅助孔;传力杆和支腿对应位置均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两根支杆之间设置有撑筋。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下端设置有垫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大量节约人力,采用本装置辅助吊装落位与传统撬杠相比节约三分之一人工,且不需要高强度体力投入;(2)本技术可大大减少吊装过程中承接口对接以及线型控制等精确定位环节的操作时间,节约工序时间,进而节约工期;(3)本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构件不必要的损坏,较少返工,二次修复费用减少,节约施工成本;(4)本技术可保证施工质量和线性美观,避免了人员伤害,使预制箱涵的安装更加标准和规范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效果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效果图。图中:1-顶托,2-传力杆,3-托板,4-支腿,5-撑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腿4,支腿4顶端通过传力杆2连接;传力杆2两端均设置有顶托1;顶托1可沿传力杆2转动,其为由丝杠和调节螺母构成的可调节丝杠,丝杠一端深入传力杆2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托盘;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深入传力杆2深度;托盘上设置有与传力杆2垂直的托板3;支腿4包括两根支杆,两根支杆呈“八”字形结构;支腿4和传力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传力杆2高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丝杠、螺母和辅助孔,丝杠中部设置两个螺母,丝杠中部同时设置有辅助孔;传力杆2和支腿4对应位置均设置有与丝杠配合的内螺纹;两根支杆之间设置有撑筋5;支腿4下端设置有垫板。使用时,传力杆2采用壁厚3.5mm,直径为48mm的钢管制成,长度小于箱涵净宽(内径)30cm左右,水平焊接在支架上;支腿4采用两根直径18mm以上的钢筋以30°角呈“八”字型焊接,中间横向加焊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做横撑,两个支腿为一组,间距1m左右,高度一致,保持传力杆2水平;可根据情况设置多组支腿4;传力杆2水平设置在支腿4上,连接方式为焊接;托板3采用5cm×10cm方木,长度50cm左右,用钢丝固定在顶托1的托盘上,方向与传力杆2垂直,工作时旋转顶托1保证其与地面平行;两个顶托1分别设置在传力杆2两端,调节过程中丝杠深入钢管内不小于20cm,工作时根据需要转动调节螺母调整定身长度。具体使用时,待预制箱涵慢慢靠近落点时,人工配合调整构件基本方向,稳钩,将顶撑装置架立于承插接口处,调整托板3受力方向,并保证在接缝两边长度基本一致;调整顶撑调节顶托1调节螺母并紧固,保证两节构件内壁平顺,缓慢移动、精调、落钩,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等工序,安装完成后卸除顶撑装置。本技术节省人工人力,采用该工具辅助吊装落位可较采用传统撬杠节约三分之一人工,且不需要高强度体力投入;节约工期,采用该工具大大较少吊装过程中承插口对接以及线型控制等精确定位环节的操作时间,从而节约工序时间,进而节约工期;节约成本,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对构件不必要的损坏,较少返工或二次修复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工期节约,从而较少了大型机械设备等资源的投入,进而节约施工成本;通过采用该顶撑装置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和线性美观,又避免了人员伤害,使预制箱涵的安装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支腿(4),支腿(4)顶端通过传力杆(2)连接;传力杆(2)两端均设置有顶托(1);顶托(1)可沿传力杆(2)转动,其为由丝杠和调节螺母构成的可调节丝杠,丝杠一端深入传力杆(2)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托盘;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深入传力杆(2)深度;托盘上设置有与传力杆(2)垂直的托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支腿(4),支腿(4)顶端通过传力杆(2)连接;传力杆(2)两端均设置有顶托(1);顶托(1)可沿传力杆(2)转动,其为由丝杠和调节螺母构成的可调节丝杠,丝杠一端深入传力杆(2)端部,另一端设置有托盘;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深入传力杆(2)深度;托盘上设置有与传力杆(2)垂直的托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箱涵吊装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4)包括两根支杆,两根支杆呈“八”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箱涵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伟钟德辉丁凯姚珊伟郭文滨陈海涛钟强义高华吴亚伟莫桂林靳远刘麟乾朱永峰杜好会秦强杨万华刘军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