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64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包括:铰接器、压盖、手柄、外框架、提手、锁紧螺栓、模板、内六角螺栓、内框架、板件;所述压盖的底侧设置有模板,且模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压盖的前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且手柄的一端通过镶嵌方式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压盖的下方设置有外框架,且外框架的一侧外壁通过铰接器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左右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且提手通过螺栓与外框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的改进,具有更换方便,使用简单,减少更换成本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Decorative Component of Fair-faced Concre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air-faced concrete decorative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n articulator, a cover, a handle, an outer frame, a handle, a locking bolt, a template, an inner hexagonal bolt, an inner frame and a plate; a tem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ide of the cover, and the tem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ver through an inner hexagonal bolt; a handl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front two sides of the cover, and one end of the handle passes through. The mosaic meth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ing cov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pressing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frame, and one side of the oute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ing cover through an articulator;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outer walls of the out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and the han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frame through a bolt. By improving the decorative component of fair-faced concret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replacement, simple use and reduced replacement cost, thereby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rais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of the in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
技术介绍
清水混凝土装饰板又称装饰混凝土,清水板,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目前在制作清水混凝土装饰板的模具多为固定式模具,也就是一台模具只能生产一种规格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板,需要制作另一种规格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板时,需要更换模具,增加更换成本。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更换方便,使用简单,减少更换成本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其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生产模具多为固定式结构,只能生产同一种规格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板,需要生产另一种规格的模具时,需要更换生产模具,增大更换成本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包括:铰接器、压盖、手柄、外框架、提手、锁紧螺栓、模板、内六角螺栓、内框架、构件;所述压盖的底侧设置有模板,且模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压盖的前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且手柄的一端通过镶嵌方式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压盖的下方设置有外框架,且外框架的一侧外壁通过铰接器与压盖相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左右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且提手通过螺栓与外框架相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且内框架镶嵌在外框架内通过锁紧螺栓相连接;所述内框架内设置有构件,且构件通过浇筑方式与内框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构件的组份及其重量如下:水泥50kg、粉煤灰25kg、细砂50kg、专用粉50kg、外加剂20kg,且构件的水灰比是:0.8-1.0。优选的,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均为矩形通孔式框架,且内框架的高度低于外框架高度2cm。优选的,所述外框架的内壁与内框架的外壁相贴合,且内框架通过锁紧螺栓为更换装置。优选的,所述压盖通过铰接器为旋转装置,且压盖的旋转角度为0-90度。优选的,所述模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为更换装置,且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内框架相对应的凸台。优选的,所述手柄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两根,且手柄为压盖的辅助压合装置。优选的,所述提手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两处,且提手为外框架的提升装置。优选的,所述构件的顶侧通过3D反蚀刻技术设置有图案。上述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的生产方法,首先将装置放置于平整的工作台上,将压盖通过手柄打开,然后将混合搅拌后的清水混凝土,组份及其重量如下:水泥50kg、粉煤灰25kg、细砂50kg、专用粉50kg、外加剂20kg,水灰比是:0.8-1.0,填充与内框架内,内框架内的清水混凝土通过工具整理平整,并且与内框架的高度相齐平,然后将手柄往下用力,使模板与内框架相对应后,用外力压动压盖,使内框架内的清水混凝土压实,然后慢慢通过提手将装置整体向上提起,再将装置放在已经加工完成的清水混凝土构件一侧,在加工另一处的混凝土构件,当生产另一规格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时,通过锁紧螺栓更换内框架,同时,通过内六角螺栓更换模板,加工后的清水混凝土构件干燥以后,通过3D反蚀刻技术对干燥后的清水混凝土构件进行蚀刻。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框架与内框架均为矩形通孔式框架,且内框架的高度低于外框架高度2cm的设置,有利于内框架内的混凝土通过模板一侧的凸台压合,使内框架内的混凝土平整。2、本专利技术通过外框架的内壁与内框架的外壁相贴合,内框架通过锁紧螺栓为更换装置的设置,同时模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为更换装置,且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内框架相对应的凸台,有利于装置可以生产不同规格的清水混凝土构件,减少了更换模具的成本,更换方便。3、本专利技术通过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两根,手柄为压盖的辅助压合装置的设置,提手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两处,且提手为外框架的提升装置有利于装置通过手柄与压盖进行对内框架内部的清水混凝土压合,通过提手可以将装置提起,在加工另一处的清水混凝土构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的改进,具有更换方便,使用简单,减少更换成本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专利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盖开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模板拆卸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铰接器1、压盖2、手柄3、外框架4、提手5、锁紧螺栓6、模板201、内六角螺栓202、内框架401、构件4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包括:铰接器1、压盖2、手柄3、外框架4、提手5、锁紧螺栓6、模板201、内六角螺栓202、内框架401、构件402;压盖2的底侧设置有模板201,且模板201通过内六角螺栓202与压盖2相连接;压盖2的前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3,且手柄3的一端通过镶嵌方式与压盖2相连接;压盖2的下方设置有外框架4,且外框架4的一侧外壁通过铰接器1与压盖2相连接;外框架4的左右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5,且提手5通过螺栓与外框架4相连接;外框架4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401,且内框架401镶嵌在外框架1内通过锁紧螺栓6相连接;内框架401内设置有构件402,且构件402通过浇筑方式与内框架401相连接。具体的,构件402的组份及其重量如下:水泥50kg、粉煤灰25kg、细砂50kg、专用粉50kg、外加剂20kg,且板件402的水灰比是:0.8-1.0。具体的,外框架4与内框架401均为矩形通孔式框架,且内框架401的高度低于外框架4高度2cm,便于将内框架401内部的清水混凝土压实,避免生产后的产品松散。具体的,外框架4的内壁与内框架40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包括:铰接器(1)、压盖(2)、手柄(3)、外框架(4)、提手(5)、锁紧螺栓(6)、模板(201)、内六角螺栓(202)、内框架(401)、构件(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的底侧设置有模板(201),且模板(201)通过内六角螺栓(202)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压盖(2)的前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3),且手柄(3)的一端通过镶嵌方式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压盖(2)的下方设置有外框架(4),且外框架(4)的一侧外壁通过铰接器(1)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外框架(4)的左右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5),且提手(5)通过螺栓与外框架(4)相连接;所述外框架(4)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401),且内框架(401)镶嵌在外框架(1)内通过锁紧螺栓(6)相连接;所述内框架(401)内设置有构件(402),且构件(402)通过浇筑方式与内框架(40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包括:铰接器(1)、压盖(2)、手柄(3)、外框架(4)、提手(5)、锁紧螺栓(6)、模板(201)、内六角螺栓(202)、内框架(401)、构件(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的底侧设置有模板(201),且模板(201)通过内六角螺栓(202)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压盖(2)的前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柄(3),且手柄(3)的一端通过镶嵌方式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压盖(2)的下方设置有外框架(4),且外框架(4)的一侧外壁通过铰接器(1)与压盖(2)相连接;所述外框架(4)的左右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5),且提手(5)通过螺栓与外框架(4)相连接;所述外框架(4)的内部设置有内框架(401),且内框架(401)镶嵌在外框架(1)内通过锁紧螺栓(6)相连接;所述内框架(401)内设置有构件(402),且构件(402)通过浇筑方式与内框架(40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402)的组份及其重量如下:水泥50kg、粉煤灰25kg、细砂50kg、专用粉50kg、外加剂20kg,且构件(402)的水灰比是:0.8-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4)与内框架(401)均为矩形通孔式框架,且内框架(401)的高度低于外框架(4)高度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4)的内壁与内框架(401)的外壁相贴合,且内框架(401)通过锁紧螺栓(6)为更换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装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通过铰接器(01)为旋转装置,且压盖(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