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绵军专利>正文

小麦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5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小麦脱粒机,有机架和脱粒室,脱粒轮上装有脱粒齿,脱粒室前面有进麦口,后面有麦草渣排出口,脱粒室后壁装有固定脱粒齿,脱粒室底部为麦筛与漏斗状聚粒室联接,聚粒室将麦粒和麦壳集中从漏麦口送入粒壳分离室,粒壳分离室一侧有风扇,另一侧为出壳管,其底部开有出麦口。本机仅需550~1000瓦单相电动机就可工作,粒、壳和麦草渣自动连续分离,脱粒效率高,节省能源,体积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小麦脱粒机的改进。在农业生产中,对收割后的小麦脱粒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农村中有的人为了省事,把收割下的小麦直接铺在公路上,任随车碾人踏,采用这种方法脱粒,不但浪费粮食,影响粮食卫生,而且会产生交通事故。农机厂曾经生产一种用链条挟带麦梗进机进行脱粒的小麦脱粒机,因其结构复杂、电动机功率需3.5~10千瓦、操作人员多、造价高昂等原因而不受人们欢迎。现有一种小麦脱粒机是将麦穗和麦梗全部放入机内脱粒或者先将麦穗切下放入机内脱粒,其电动机功率也需要2.5~3.5千瓦,不仅效率低、能源损耗大、而且造价较高。另外,目前使用的小麦脱粒机其脱粒轮的旋转方向是朝向操作人员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量尘土和麦草渣从进麦口抛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现有小麦脱粒机没有麦粒、麦壳分离装置,给用户增添很多劳动量和麻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小麦脱粒机,其电动机功耗小、效率高、麦粒与麦壳自动分选,造价低,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小麦脱粒机,有机架和脱粒室,脱粒室内安装有脱粒轮,脱粒轮上装有脱粒齿,脱粒轮与脱粒轮电动机之间由皮带轮传动,脱粒室前壁有进麦口,其特征是,脱粒室后壁上部有麦草渣排出口,脱粒室后壁内安装有固定脱粒齿,脱粒室的底部为网孔状麦筛,脱粒室的底部与聚粒室顶部联接,聚粒室呈漏斗状,聚粒室底部的漏麦口插入粒壳分离室中,粒壳分离室的一侧安装有风扇,另一侧装有出壳管,粒壳分离室的底部开有出麦口,漏麦口和出麦口处分别设有挡风舌。本技术较好的设计方案是长条状的固定脱粒齿条稍倾斜安装在脱粒室后下壁上,使脱粒轮上的脱粒齿不同时与固定脱粒齿相遇,保证电动机负荷较均匀。节省能源,减少功耗。本技术更好的设计方案是风扇叶与脱粒轮电动机轴联接。本技术更完善的设计方案是出壳管向上弯曲并与机架联接,在脱粒机前面和后面分别设有档板。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小麦脱粒机前视图图2小麦脱粒机后视图图3小麦脱粒机侧视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小麦脱粒机的具体实施侧,有机架〔1〕和脱粒室〔2〕,脱粒室〔2〕呈半园筒形安装在机架上部,脱粒室内安装有脱粒轮〔3〕,脱粒轮上平行装有数排脱粒齿〔4〕,脱粒轮轴安装在机架两侧的轴座套内,脱粒轮轴的右端穿出脱粒室与皮带轮〔5〕联接,皮带轮〔5〕由传动带〔6〕与脱粒轮电动机〔7〕联接,皮带轮〔5〕带动脱粒轮〔3〕顺时针方向旋转,脱粒室前壁上部与脱粒室盖〔8〕的前沿构成进麦口〔9〕,脱粒室后壁〔10〕上部与脱粒室盖〔8〕的后沿构成麦草渣排出口〔11〕,麦草渣排出口〔11〕的位置比进麦口〔9〕要稍高一些,脱粒室后壁内安装有固定脱粒齿〔12〕,长条状的固定脱粒齿条〔13〕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在脱粒室后下壁上,脱粒室的底部为网孔状麦筛〔14〕,脱粒室的底部与聚粒室〔15〕的顶部联接,聚粒室呈漏斗状其底部的漏麦口〔16〕插入粒壳分离室〔17〕中,粒壳分离室的右侧安装有风扇〔18〕,风扇的扇叶与脱粒轮电动机轴联接,粒壳分离室的左侧装有出壳管〔19〕,出壳管向上弯曲并与机架联接,粒壳分离室的底部开有出麦口〔20〕,漏麦口和出麦口处分别设有挡风舌〔21〕和〔22〕,减少或防止风和麦壳从漏麦孔、出麦口逸出。在脱粒机前面和后面可分别设有挡板〔23〕和〔24〕,防止麦草渣和尘土掉入盛麦筐中。本技术所述小麦脱粒机的工作原现如下打开电源开关,脱粒轮由电动机带动作顺时针旋转,其旋转方向是背向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手持麦把将麦穗送入进麦口,脱粒轮上的脱粒齿把麦穗打入脱粒室内,手持麦把翻动一周后就可把麦草梗拖出机外,进入脱粒室的麦穗在脱粒轮带动下转向固定脱粒齿,固定脱粒齿与脱粒轮上的脱粒齿相配合使麦穗分解成麦粒、麦壳和麦草渣,麦粒和麦壳通过麦筛进入聚粒室,较轻的麦草渣则沿脱粒室后壁从麦草渣排出口排出;麦粒和麦壳经聚粒室的漏麦口集中进入粒壳分离室,风扇产生的风力对掉入粒壳分离室的麦粒和麦壳进行分选,麦粒由出麦口排入盛麦筐中,麦壳则随风从出壳管排出。本技术所述小麦脱粒机经生产实践证明,它具有以下优良性能(1)总体设计中从各方面减少了电动机功率,550~1000瓦的单相电动机就能胜任本机对动力的需要;(2)粒、壳和麦草渣自动连续分离,脱粒效率高、节省能源;(3)粒壳分离室设计独特,保证了粒、壳分选干净;(4)体积小、重轻、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5)脱粒轮顺时针旋转,对操作人员的空气污染小;(6)本机稍加改动后可作为水稻脱粒机使用,有一机多用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麦脱粒机,有机架[1]和脱粒室[2],脱粒室内装有脱粒轮[3],脱粒轮上装有脱粒齿[4],脱粒轮与脱粒轮电动机[7]之间由皮带轮[5]传动,脱粒室[2]前壁有进麦口[9],其特征是脱粒室后壁[10]上部有麦草渣排出口[11],脱粒室后壁内安装有固定脱粒齿[12],脱粒室的底部为网孔状麦筛[14],脱粒室的底部与聚粒室[15]顶部联接,聚粒室呈漏斗状,聚粒室底部的漏麦口[16]插入粒壳分离室[17]中,粒壳分离室的一侧安装有风扇[18],另一侧装有出壳管[19],粒壳分离室的底部开有出麦口[20],漏麦口和出麦口处分别设有挡风舌[21]和[22]。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麦脱粒机,有机架[1]和脱粒室[2],脱粒室内装有脱粒轮[3],脱粒轮上装有脱粒齿[4],脱粒轮与脱粒轮电动机[7]之间由皮带轮[5]传动,脱粒室[2]前壁有进麦口[9],其特征是脱粒室后壁[10]上部有麦草渣排出口[11],脱粒室后壁内安装有固定脱粒齿[12],脱粒室的底部为网孔状麦筛[14],脱粒室的底部与聚粒室[15]顶部联接,聚粒室呈漏斗状,聚粒室底部的漏麦口[16]插入粒壳分离室[17]中,粒壳分离室的一侧安装有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绵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绵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