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怀化学院专利>正文

实验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34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反应器,包括筒体、盖体及反应内筒。反应内筒的外壁具有过滤网孔。实验前,可将固体催化剂、树脂等固态物质置于反应腔内,而待反应的溶液则可注入容置腔中。透过反应内筒外壁的过滤网孔,液态的溶液则可进入反应腔内并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接触而反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固态物质则受反应内筒的限制无法进入容置腔。反应完成后,直接将反应内筒取出或者将反应液从筒体内倒出,便可实现反应液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分离。可见,利用上述实验反应器进行反应后,无需另外进行过滤便可实现固液分离,故使得操作方便。

Experimental reac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xperimental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 cover body and a reaction inner cylind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reaction inner cylinder has a filter mesh hole. Before the experiment, solid materials such as solid catalysts and resins can be placed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while the solution to be reacted can be injected into the chamber. Through the filter mesh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e liquid solution can enter the reaction chamber and contact with solid substances such as solid catalysts to react antibiologically or chemically, while the solid substance can not enter the chamb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inner cylinder. After the reaction is completed, the reaction liquid can be separated from solid substances such as solid catalysts by directly taking out the inner cylinder or pouring out the reaction liqui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additional filtration after the re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reactor, so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反应器。
技术介绍
在进行化学或吸附实验的过程中,常需要将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进行分离。例如,对于酯化、酰基化、烷基化等反应,常用到固体酸催化剂。反应完成后,需将固催化剂与反应液分离。而对于树脂类聚合物,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其独到的化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有机催化合成、中药提纯分离、污水处理、重金属吸附等领域。反应完成后,也需将树脂与反应液分离,从而对树脂再生后重复使用。目前,在进行有机催化反应及中药提纯分离等实验时,常用的反应器为三口瓶。反应结束后,需先将混合物从三口瓶内倒出,再经过布氏漏斗抽滤使反应液与树脂或固体催化剂实现分离。可见,现有反应器导致反应后的固液分离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反应器在反应后导致固液分离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反应后固液分离的实验反应器。一种实验反应器,包括:筒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盖体,与所述筒体的开口可盖合,以封闭所述容置腔;及反应内筒,其内部形成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内筒的外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过滤网孔;其中,所述反应内筒可分离地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反应腔通过所述过滤网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瓶身及与所述瓶身连通的颈部,所述反应内筒与所述颈部的内壁卡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液管及出液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及所述出液管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相对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快拆法兰,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快拆法兰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盖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盖体的瓶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内筒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且所述反应内筒的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开口朝向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内筒开口的边缘设置有提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内筒包括由具有所述过滤网孔的滤网围绕形成的侧壁及与所述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底壁,所述底壁为无孔板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内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反应腔并与所述底壁间隔设置的承载网板,所述承载网板具有网孔。上述实验反应器,可将固体催化剂、树脂等固态物质置于反应腔内,而待反应的溶液则可注入容置腔中。透过反应内筒外壁的过滤网孔,液态的溶液则可进入反应腔内并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接触而反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固态物质则受反应内筒的限制无法进入容置腔。反应完成后,直接将反应内筒取出或者将反应液从筒体内倒出,便可实现反应液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分离。可见,利用上述实验反应器进行反应后,无需另外进行过滤便可实现固液分离,故使得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实验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验反应器中反应内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实验反应器100包括筒体110、盖体120及反应内筒130。筒体11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筒体1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内可容纳待反应的溶液及反应后的反应液。筒体110与常见的磨口瓶结构相似。具体在本实施中,筒体110为玻璃瓶结构。因此,通过筒体110透明的外壁可对容置腔101的反应过程进行实时观察。盖体120与筒体110的开口可盖合,以封闭容置腔101。盖体120的材质与筒体110的材质可相同。在反应前,打开盖体120便可向容置腔101内放入待反应的溶液或催化剂。反应时则将盖体120盖合,以使容置腔101闭合。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实验反应器100还包括快拆法兰140。盖体120通过快拆法兰140与筒体110的开口盖合。快拆法兰140可快速实现盖体120与筒体110盖合及分离,从而提升实验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0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盖体120的瓶口121。当盖体120与筒体110的开口盖合时,瓶口121与容置腔101连通。因此,通过瓶口121可将温度计、搅拌桨、冷凝管等实验器材插入容置腔101辅助完成实验,也可以瓶口121实现加料、搅拌等操作。如图1所示,盖体120具有三个瓶口121,且每个瓶口121均相对于盖体120的表面突出。因此,盖体120与筒体110的开口盖合时,两者的组合相当于常见的反应容器三口瓶。请一并参阅图2,反应内筒130的内部形成有反应腔102。反应腔102可用于盛放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其中,反应内筒130可分离地收容于容置腔101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0包括瓶身111及与瓶身111连通的颈部113,反应内筒130与颈部113的内壁卡持。颈部113的直径小于瓶身111的直径,反应内筒130的高度可设计为略高于瓶身111的高度,而直径则略大于颈部113的直径。因此,当反应内筒130收容于容置腔101内时,其部分位于颈部113内并与颈部113的内壁实现过盈配合,以实现限位。而需要将反应内筒130从容置腔101内分离时,则施加一较大作用力,使得过盈配合脱离即可。反应内筒130的外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与反应腔102连通的过滤网孔(图未示),且容置腔101与反应腔102通过过滤网孔连通。过滤网孔可分布于反应内筒130的局部,也可布满于反应内筒130整个外壁。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内筒13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且反应内筒130的开口与筒体110的开口朝向相同。因此,便于向反应腔102内添加固体催化剂或其他固态物质。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内筒130开口的边缘设置有提环131。提环131方便对反应内筒130进行提拉操作。提环131一般呈半圆形,且为两个。两个提环131相对设置于反应内筒130开口的边缘,便于将反应内筒130从容置腔101中取出。进行反应之前,先打开盖体120并将待反应溶液及固体催化剂分别加入容置腔101及反应腔102中。透过反应内筒130外壁的过滤网孔,液态的溶液则可进入反应腔102内并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接触而反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固态物质则受反应内筒130的限制无法进入容置腔101。反应完成后,由于反应内筒130与容置腔101可分离,故可直接将反应内筒130取出实现反应液与固体催化剂等固态物质分离。或者,将反应液从筒体110内倒出也可。因此,利用上述实验反应器100进行实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盖体,与所述筒体的开口可盖合,以封闭所述容置腔;及反应内筒,其内部形成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内筒的外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过滤网孔;其中,所述反应内筒可分离地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反应腔通过所述过滤网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盖体,与所述筒体的开口可盖合,以封闭所述容置腔;及反应内筒,其内部形成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内筒的外壁至少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过滤网孔;其中,所述反应内筒可分离地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反应腔通过所述过滤网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瓶身及与所述瓶身连通的颈部,所述反应内筒与所述颈部的内壁卡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液管及出液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及所述出液管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相对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邹琼宇李秀运郭凤仪徐春雪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