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31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包括舌头(5),锁舌筒(6),其特征是舌头(5)上有一个“┷”型槽(20),其连接有制动叉(8),舌板勾(7),小舌(10)和复位簧(9),在舌板勾(7)后半部的前、后面分别夹有尾架(15),尾板(16),在尾架(15),尾板(16)之间连接有调距夹(4),在调距夹(4)内装有拨桃(14);舌板勾(7)的前面有直肩(28),它的前端与“┷”型槽(20)内的水平方向连接有制动簧(11),后端与复位簧(9)的前端相接触,复位簧(9)的尾端与锁舌筒(6)的底面(40)接触;小舌(10)内有一个半圆槽(35),其内装有小舌簧(12);    所述的舌头(5)的“┷”型槽(20)上面有两个肩槽(23),(24);    所述的锁舌筒(6)上有孔(25);    所述的制动叉(8)的前端有两个轴肩(31),(32),后端有“U”型斜肩(33),下部有一个“V”型勾槽(34);    所述的舌板勾(7)的上部分别有方槽(26)和斜槽(27),前端是直肩(28),后端有两个拉杆(29),(30);    所述的小舌(10)尾端有凸肩(36);    所述的尾架(15),尾板(16)上分别有一个调距槽(49);    所述的调距夹(4)的前侧面,后侧面的前后端分别有一个通孔(41),(42),中间各有一个通孔(43),前侧面有一个前翼(44),后侧面有一个后翼(4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关门后自动锁门、可调节60mm或70mm安装中心距的斜舌闭锁,属五金锁具行业。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的闭锁,一般是方舌闭锁,安装到门上后,开门与锁门都要人为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关门后想锁门,就要人工按下按钮才能上锁,这样关门操作繁锁;同时容易发生忘记上锁的情况,所以其安全性能较低。另外,市场上也有斜舌闭锁,但每一把锁的安装中心距上固定不变的,目前市场上闭锁的安装中心距有两种,一种是60mm,另一种是70mm。也就是说,用户购买的闭锁要么是60mm,要么是70mm的安装中心距,安装到门上就可能发生因购买的闭锁不合适,造成锁舌体太短以致关门后锁不牢,或者因锁舌体太长而关不上门的情况,这时就要拆下闭锁重新换上另一把不同安装中心距的闭锁,从而增加拆装闭锁的次数,安装的工作量加大。所以目前生产的闭锁适用性较低。开发一种关门后自动上锁、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是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户在关门后可以自动上锁的闭锁,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安装时可依照门开孔的距离调节闭锁的安装中心距。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包括舌头,锁舌筒,其特征是舌头上有一个 型槽,其连接有制动叉,舌板勾,小舌和复位簧,舌板勾后半部的前后面分别夹有尾架,尾板,在尾架,尾板之间连接有调距夹,在调距夹内装有拨桃;舌板勾的前面有直杆,它的前端与 型槽内的水平方向连接有压缩弹簧,后端与复位簧的前端相接触,复位簧的尾端与锁舌筒的底接触;小舌内有一半圆槽,其内装有小舌簧;所述的舌头的 型槽上面有两个肩槽;所述的锁舌筒上有孔;所述的制动叉的前端有两个轴肩,后端有“U”型斜肩,下部有一个“V”型勾槽;所述的舌板勾的上部分别有方槽和斜槽,前端是直杆,后端有两个拉杆;所述的小舌尾端有凸肩;所述的尾架,尾板上分别有一个调距槽;所述的调距夹的前侧面,后侧面的前后端分别有一个通孔,中间各有一个轴孔,前侧面有一个前翼,后侧面有一个后翼。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其特征是制动叉的轴肩分别装进舌板勾的方槽和斜槽内;制动叉的轴肩分别装有舌头的肩槽;制动叉的勾槽与小舌的凸肩对应。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其特征是舌板勾的拉杆分别与舌板勾的基体相垂直。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其特征是尾架,尾板的两端分别各有通孔,通孔中间各有一个梯形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关上门后,闭锁就自动锁门,使用钥匙才能开门,不会造成因疏忽而忘记锁门,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增加了安全性;2.在同一把闭锁上就可实现根据不同需要来调节闭锁的安装中心距,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适用性强;3.本技术的部件容易生产,生产成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舌头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舌头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舌头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舌头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舌头的A-A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舌板勾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舌板勾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制动叉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制动叉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制动叉的后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小舌的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小舌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的小舌的后视图;图14是本技术的小舌的左视图15是本技术的锁舌筒的主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锁舌筒的右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锁舌筒的俯视图;图18是本技术的调距夹的主视图;图19是本技术的调距夹的俯视图;图20是本技术的调距夹的左视图;图21是本技术的拨桃的主视图;图22是本技术的拨桃的俯视图;图23是本技术的尾板的主视图;图24是本技术的尾板的俯视图;图25是本技术的尾板的左视图;图26是本技术的尾架的主视图;图27是本技术的尾架的俯视图;图28是本技术的尾架的左视图;图29是本技术的安装中心距为60mm时锁舌体组件的主视图;图30是本技术的安装中心距为70mm时锁舌体组件的主视图;图31是本技术的锁舌体组件的组装的零件图;图32是本技术为单锁头时的组装图;图33是本技术为双锁头时的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可调中心距斜舌闭锁,包括锁头1,锁舌体组件2,钥匙3,关门后钥匙3来控制开门,由锁舌体组件2的调距夹4来调节闭锁的安装中心距。锁舌体组件2包括舌头5和锁舌筒6。在舌头5的尾部设有一个 型槽20,在 型槽20的弧形孔21内钻有盲孔22, 型槽20的上面设有肩槽23,24。在 型槽20中装有舌板勾7,制动叉8,复位簧9,小舌10,其中舌板勾7,制动叉8装在竖直方向,复位簧9,小舌10装在水平方向,并且分别位于舌板勾7和制动叉8的后侧,前侧。在锁舌筒6的上方开有孔25。在舌板勾7的上部份分别有方槽26和斜槽27,前端是直肩28,后端有拉杆29,30;制动叉8的上端有两个轴肩31,32,后端有“U”型斜肩33,下端有一个“V”型勾槽34;小舌10尾端有一个半圆槽35和凸肩36。轴肩31,32起到转轴的作用,而斜槽27是在制动叉8往上转动一定角度时斜肩33往上滑动的轨道,斜肩33最上端插入锁舌筒6的孔25时可以起到阻止舌头5进入锁舌筒6的作用。组装时在舌头5的盲孔22中放进制动簧11;制动叉8的轴肩31和斜肩33分别装进舌板勾7的方槽26和斜槽27内后,将它们一起装进舌头5的 型槽20的竖直方向,这时制动叉8的轴肩31,32在舌头5上的肩槽23,24内,同时舌板勾7的直肩28的前端37将制动簧11压缩,接着在舌头5的 型槽20的弧形孔21内放进复位簧9,复位簧9的前端与舌板勾7的直肩28的后端38接触;在 型槽20中靠近制动叉8的一端装上小舌10,这时小舌10的凸肩36刚好卡在制动叉8的“V”型勾槽34内。凸肩36在闭锁未锁门状态时起到防止制动叉8在制动簧11的作用下绕着轴肩31,32向上转动的作用,这样制动叉8的斜肩33的最高点在锁舌筒6的孔25之下。在小舌10的半圆槽35内放进小舌簧12,然后将它们从锁舌筒6的开口端插进,此时,舌头5和小舌10的前端露出锁舌筒6的前端(即开口端);制动叉8的斜肩33在锁舌筒6的孔25的正下方;复位簧9和小舌簧12的尾端与锁舌筒6的底面40接触;舌板勾7的尾端穿过锁舌筒6的“I”型孔39。在调距夹4的前侧面,后侧面的前、后端分别有通孔41,42和轴孔43;前侧面,后侧面的底部有前翼44,后翼45,它们用于调节锁舌体组件2的安装中心距。在拨桃14上有钥匙孔46,其前、后面各有一个凸台47、下端是拨杆48。在调距夹4内装上拨桃14,拨桃14的两个凸台47可在调距夹4的轴孔43中转动。在尾架15,尾板16上分别有一个调距槽49,是调节闭锁的安装中心距时的滑槽;在尾架15,尾板16上分别有通孔50,51,中间有梯形孔52。将尾架15,尾板16的横钩53,54装进锁舌筒6的“I”型孔39,并将舌板勾7的尾端和装了拨桃14的调距夹4一起夹在尾架15,尾板16之间,此时,调距夹4的前翼44、后翼4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星光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