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23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安装于床架、背靠板、侧挡板三者之间;包括轴套、轴一、轴二、轴承、连杆一、连杆二、导向板;所述轴套与背靠板固接;所述轴一安装于轴套内;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侧挡板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轴一靠近床头的一端固接;所述轴二连接于轴一靠近床尾的一端,且与轴一垂直;所述轴承安装于轴二上;所述导向板固定于床架上,其具有靠近床头的导向面一以及靠近床尾与导向面一相连的导向面二;其中,导向面一与背靠板的侧面平行,导向面二向床架的中心倾斜;所述轴承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一或导向面二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调整速度快等优点。

A side baffle driving mechanism for nurs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de baffle driving mechanism for nursing bed, which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bed frame, back-to-back plate and side baffle; it includes a shaft sleeve, shaft one, shaft two, bearing, connecting rod one, connecting rod two, guiding plate; the shaft sleeve is fixed with the back-to-back plate; the shaft one is installed in the shaft sleev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side baffle, and the other end is articul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wo.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wo is fixed with one end close to the bed head of the shaft one; the shaft two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close to the bed tai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shaft one; the bearing is mounted on the shaft two; the guid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bed frame, and has a guiding surface close to the bed head and a guiding surface two close to the bed tail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guiding surface; the guiding surface one is parallel to the side of the back-to-plate, and the guiding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side of the back-to-to-to-plate. The bearing rolling is matched with the guide surface one or the guide surface two.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fast adjustment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用病床
,具体讲是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已开发了一种护理床,其可上下升降的背部床板由位于中间的背靠板和铰接于背靠板两侧的侧挡板组成。当背部床板向上升起后,再通过电机或者气缸驱动侧挡板向内侧翻转成侧挡状态,通过侧挡板防止坐起状态的患者倾倒,从而保持患者始终处于直坐状态。该种护理床,为了驱动侧挡板翻转,还需要额外配置电机或者气缸等执行件,结构较复杂、成本高。而且背部床板的升起以及侧挡板的翻转分步进行,调整速度较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调整速度快的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安装于床架、背靠板、侧挡板三者之间;包括轴套、轴一、轴二、轴承、连杆一、连杆二、导向板;所述轴套与背靠板固接;所述轴一安装于轴套内;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侧挡板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轴一靠近床头的一端固接;所述轴二连接于轴一靠近床尾的一端,且与轴一垂直;所述轴承安装于轴二上;所述导向板固定于床架上,其具有靠近床头的导向面一以及靠近床尾与导向面一相连的导向面二;其中,导向面一与背靠板的侧面平行,导向面二向床架的中心倾斜;所述轴承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一或导向面二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侧挡板可随着背部床板的升起而自动向内侧翻转成侧挡状态,随着背部床板的复位而自动摊平,不需要额外增设执行器对侧挡板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由于侧挡板的翻转和背部床板的升起同步进行,调整速度较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轴套2、轴一3、轴二4、轴承5、连杆一6、连杆二7、导向板71、导向面一72、导向面二8、连接件9、床架10、背靠板11、侧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由轴套1、轴一2、轴二3、轴承4、连杆一5、连杆二6、导向板7、连接件8等部件组成。其中,轴套1沿着侧挡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通过连接件8与背靠板10固接,轴一2安装于轴套1内,并可在轴套1内转动。连杆一5的一端与侧挡板11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6的一端铰接,连杆二6的另一端与轴一2靠近床头的一端固接。轴二3连接于轴一2靠近床尾的一端,且与轴一2垂直,轴承4安装于轴二3上。导向板7固定于床架9上,其具有靠近床头的导向面一71以及靠近床尾与导向面一71相连的导向面二72。其中,导向面一71与背靠板10的侧面平行,导向面二72向床架9的中心倾斜。轴承4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一71或导向面二72上。背部床板3向上升起:随着背靠板10的缓慢升起,轴承4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二72上,并带动轴一2旋转;轴一2旋转带动连杆二6以轴一2为圆心转动;连杆二6转动带动连杆一5转动,使连杆一5与连杆二6之间的夹角缓慢增大,进而由连杆一5带动侧挡板11缓慢向内侧翻转;随着背靠板10的持续升起,当轴承4由导向面二72滚动至导向面一71上时,轴一2不再转动,此时侧挡板11已翻转完毕,处于正常的侧挡状态。背部床板3复位:随着背靠板10的缓慢下降,轴承4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一71上,在此过程中,轴一2没有转动;随着背靠板10的持续下降,当轴承4由导向面一71滚动至导向面二72上时,轴一2开始反向转动,并带动连杆二6以轴一2为圆心反向转动;连杆二6反向转动带动连杆一5反向转动,使连杆一5与连杆二6之间的夹角缓慢减小,进而由连杆一5带动侧挡板11缓慢向外侧翻转;当背靠板10完全复位时,侧挡板11也正好完全摊平。本技术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侧挡板11可随着背部床板3的升降而自动翻转、复位,不需要额外增设执行器对侧挡板11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调整速度快。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安装于床架、背靠板、侧挡板三者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轴一、轴二、轴承、连杆一、连杆二、导向板;所述轴套与背靠板固接;所述轴一安装于轴套内;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侧挡板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轴一靠近床头的一端固接;所述轴二连接于轴一靠近床尾的一端,且与轴一垂直;所述轴承安装于轴二上;所述导向板固定于床架上,其具有靠近床头的导向面一以及靠近床尾与导向面一相连的导向面二;其中,导向面一与背靠板的侧面平行,导向面二向床架的中心倾斜;所述轴承滚动配合于导向面一或导向面二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床用侧挡板驱动机构,安装于床架、背靠板、侧挡板三者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轴一、轴二、轴承、连杆一、连杆二、导向板;所述轴套与背靠板固接;所述轴一安装于轴套内;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侧挡板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轴一靠近床头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增友钱浧濠金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