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床助力器,包括第一框架组、第二框架组、第三框架组;第三框架组布置在第一框架组和第二框架组之间且铰接连接;第一框架组包括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第一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如何提高病人起床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床助力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起床助力器。
技术介绍
起床助力器为一种医疗设备,其用于特殊病人的起床躺卧动作,目前的起床助力器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只是对人体进行上本身起到助力作用,无法对下半身起到助力作用,这样实用性和给病人带来的舒适性都不是很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床助力器,解决如何提高病人起床舒适性的技术问题。起床助力器,包括第一框架组、第二框架组、第三框架组;第三框架组布置在第一框架组和第二框架组之间且铰接连接;第一框架组包括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第一翻转机构;第一底框架的两端与第一翻转框架的两端铰接,第一翻转机构布置在第一底框架与第一翻转框架之间,该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气缸、第一活动驱动件;第一活动驱动件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一个第一旋转杆;第一电动气缸与第一旋转杆匹配,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一底框架配合,另一端与第一翻转框架底部匹配,第一旋转杆的两端与第一底框架铰接。所述第二框架组包括第二底框架、第二翻转组件、第二翻转机构;第二底框架的一端与第三框架组匹配,第二翻转组件包括铰接连接的中间框架、边框架;中间框架与第二底框架铰接连接,边框架通过连杆与第二底框架铰接连接;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气缸、驱动杆;第二电动气缸一端固定在第二底框架上,另一端与驱动杆配合,驱动杆与中间框架的中间位置匹配。所述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整体为U形,第一底框架内部具有π形的第一固定架,第一电动气缸、第一旋转杆处于上述第一固定架内。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具有滚轮,滚轮贴合在第一翻转框架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杆中间位置具有凸出的轴接端,轴接端与第一电动气缸的顶部配合。所述第一翻转框架内部具有π形的第二固定架,滚轮贴合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三框架组整体成工字型,第一框架组、第二框架组分别铰接在第三框架组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翻转框架和中间框架整体成弧形。所述第二底框架整体成凸形。所述边框架内部具有π形的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通过连杆与第二底框架铰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和第二电动气缸,这两个气缸分别驱动第一翻转框架和中间框架翻转,两个框架分别对应人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从而方便患者的起床,从而达到助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侧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从底部观察的示意图;图中1.第一框架组、11.第一底框架、111.第一固定架、12.第一翻转框架、121.第二固定架、13.第一翻转机构、131.第一电动气缸、132.第一活动驱动件、1321.第一支撑杆、1322.第一旋转杆、13221.轴接端、133.滚轮、2.第二框架组、21.第二底框架、22.第二翻转组件、221.中间框架、222.边框架、2221.第三固定架、23.第二翻转机构、231.第二电动气缸、232.驱动杆、24.连杆、3.第三框架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4,图中的起床助力器,包括一个第一框架组1、一个第二框架组2、一个第三框架组3;第三框架组3布置在第一框架组1和第二框架组2之间且铰接连接。这三个框架组构成人体的整个全身范围。第一框架组1包括第一底框架11、弧形的第一翻转框架12、第一翻转机构13。第一底框架11与床板贴合,内部具有π形的第一固定架111。第一翻转框架12与床垫贴合,第一翻转机构13通过第一底框架11的支撑对第一翻转框架12进行翻转。第一底框架11整体为U形,U形的两端与第一翻转框架12的两端铰接。第一翻转机构13布置在第一底框架11与第一翻转框架12之间用于驱动第一翻转框架12翻转。该第一翻转机构13包括第一电动气缸131、第一活动驱动件132;第一活动驱动件132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杆1321、一个第一旋转杆1322;第一电动气缸131与第一旋转杆1322匹配从而驱动旋转杆旋转,第一支撑杆1321一端与第一底框架11配合,第一支撑杆1321的另一端与第一翻转框架12底部匹配,这样能驱动第一底框架11运动。第一旋转杆1322的两端与第一底框架11铰接,这样第一旋转杆1322就能转动。为了很好的驱动及避免损伤第一翻转框架12,第一支撑杆1321上具有滚轮133,第一翻转框架12内部具有π形的第二固定架121,滚轮133贴合在第一翻转框架12内部的第二固定架121上。为了较好的驱动第一翻转框架12,第一电动气缸131、第一旋转杆1322布置在第一底框架11的第一固定架111内。为了使第一电动气缸131驱动第一旋转杆1322,第一旋转杆1322中间位置具有凸出的轴接端13221,轴接端13221与第一电动气缸131的顶部配合。第二框架组2包括一个第二底框架21、一个第二翻转组件22、一个第二翻转机构23。第二底框架21的一端与第三框架组3匹配,该第二底框架21与床板贴合。第二翻转组件22包括铰接连接的中间框架221、边框架222;中间框架221整体成弧形且与第二底框架21铰接连接,边框架222通过布置在两侧的两个连杆24与第二底框架21铰接连接。第二翻转机构23包括第二电动气缸231、驱动杆232;第二电动气缸231一端固定在第二底框架21上,另一端与驱动杆232配合,驱动杆232与中间框架221的中间位置匹配;这样第二底框架21提供着力点,驱动杆232驱动中间框架221翻转。上述第二底框架21整体成凸形。边框架222内部具有π形的第三固定架221,第三固定架221通过连杆24与第二底框架21铰接连接。第三框架组3整体成工字型,第一框架组1、第二框架组2分别铰接在第三框架组3的左右两侧,第三框架组3与床板贴合,这样实现身体的翻动。本案通过采用二个电动气缸驱动第一框架组1合第二框架组2翻转,各个部件衔接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能很好的从而对人体起床起到助力作用。上述描述的配合或者铰接连接均可通过图中显示的实现或者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起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组、第二框架组、第三框架组;第三框架组布置在第一框架组和第二框架组之间且铰接连接;第一框架组包括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第一翻转机构;第一底框架的两端与第一翻转框架的两端铰接,第一翻转机构布置在第一底框架与第一翻转框架之间,该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气缸、第一活动驱动件;第一活动驱动件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一个第一旋转杆;第一电动气缸与第一旋转杆匹配,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一底框架配合,另一端与第一翻转框架底部匹配,第一旋转杆的两端与第一底框架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起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组、第二框架组、第三框架组;第三框架组布置在第一框架组和第二框架组之间且铰接连接;第一框架组包括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第一翻转机构;第一底框架的两端与第一翻转框架的两端铰接,第一翻转机构布置在第一底框架与第一翻转框架之间,该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气缸、第一活动驱动件;第一活动驱动件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一个第一旋转杆;第一电动气缸与第一旋转杆匹配,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一底框架配合,另一端与第一翻转框架底部匹配,第一旋转杆的两端与第一底框架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起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组包括第二底框架、第二翻转组件、第二翻转机构;第二底框架的一端与第三框架组匹配,第二翻转组件包括铰接连接的中间框架、边框架;中间框架与第二底框架铰接连接,边框架通过连杆与第二底框架铰接连接;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气缸、驱动杆;第二电动气缸一端固定在第二底框架上,另一端与驱动杆配合,驱动杆与中间框架的中间位置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起床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架、第一翻转框架整体为U形,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浧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