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雄丹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23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包括活动配重块和连接槽;所述主体前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配重腔,且主体后端面开设有两处抽拉孔,并且两处抽拉孔分别与两处配重腔相连通;所述座椅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顶部端面后端,且固定带安装在座椅上;所述拉环共有两处,且拉环上分别安装有一处腕套;所述牵引绳为两条,且两条牵引绳分别通过两处抽拉孔与两处配重腔内部相连;所述滑轮支架为两处,且滑轮支架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两处配重腔内壁上;有利于通过人员手臂所产生的拉力带动主配重块在装置内部上下移动,并通过主配重块自身重量,使人员上肢在移动主配重块的同时保持反向受力状态,起到对人员上肢肌肉群的锻炼效果。

An Upper Limb Muscle Exercise Device for Sports Train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pper limb muscle exercise device for sports training, which comprises a movable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a connecting groove; the front end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counterweight chambers, and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pull holes, and the two pull holes are connected with two counterweight chambers respectively; the seat is install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main body through bolts, and the fixing belt is installed at the seat. There are two pulling rings on the chair, and one wrist sleeve is installed on the pulling rings; the two pulling ropes are two, and the two pulling rop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wo counterweight chambers through two pulling holes respectively; the pulley bracket is two, and the pulley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counterweight chambers through bolts respectively; it is advantageous to drive the main counterweight block on the inner wall through the pulling force generated by the human arm. The device moves up and down inside, and through the weight of the main counterweight block, the upper limbs of the personnel keep the reverse force state while moving the main counterweight block, so as to exercise the muscle group of the upper limbs of the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体育训练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重视的体育发展,国家队也在世界舞台上频频获得众多举世瞩目的奖项,而部分体育项目为上肢运动,如吊环,鞍马,双杠和高低杠等,需要强劲的上肢力量才能实现规定动作,所以需要运动员在平常时间里,进行长时间的上肢训练时,提高自身上肢肌肉力量。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类似装置,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40120168974.0所提到的一种上肢训练器,底座中部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上端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齿轮箱相连接,齿轮箱的输出端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转轮,转轮上安装有绑带,底座上安装有控制单元和调速器,控制单元通过调速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底座上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该上肢训练器结构简单,通过绑带固定住手腕就能进行上肢锻炼,安全系数较高,不易发生伤害事故,使用方便。通过转轮的转动实现对上肢肌肉拉力的训练,加快上肢各部位血液循环,使上肢肌肉加强。该上肢训练器体积小,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搬运方便,容易使用。还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720101317.3一种多功能体育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垫本体和坐位体前屈测试仪,训练垫本体包括底板、固定板和海绵垫,底板的顶部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板的顶部与海绵垫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板顶面一端开有三个固定槽,海绵垫的顶面与固定槽对应位置开有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体育训练装置,使用方便,通过训练垫本体和测量器材可以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使活动不受场地限制,在室外使用后,只需要对底板的底部进行清理,整理方便,对身高不同的同学也可进行训练垫本体的结合调节,节约资源,降低训练成本,结构简单实用,适于推广。基于上述两处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发现,上述类似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对训练人员的上肢肌肉锻炼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根据人员自身特性,对装置锻炼强度进行调节,容易达不到人员上肢肌肉群的锻炼需求;并且在训练时,训练人员固定效果较差,当训练人员上肢所受反向拉力过大时,容易导致人员受力移位,对后期上肢训练产生影响。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类似装置,对训练人员的上肢肌肉锻炼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根据人员自身特性,对装置锻炼强度进行调节,容易达不到人员上肢肌肉群的锻炼需求;并且在训练时,训练人员固定效果较差,当训练人员上肢所受反向拉力过大时,容易导致人员受力移位,对后期上肢训练产生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主体,配重腔,抽拉孔,座椅,固定带,拉环,腕套,魔术贴,牵引绳,滑轮,滑轮支架,缓冲板,橡胶垫,缓冲弹簧组,螺纹固定轴,主配重块,螺纹固定块,活动配重块和连接槽;所述主体前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配重腔,且主体后端面开设有两处抽拉孔,并且两处抽拉孔分别与两处配重腔相连通;所述座椅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顶部端面后端,且固定带安装在座椅上;所述拉环共有两处,且拉环上分别安装有一处腕套;所述牵引绳为两条,且两条牵引绳分别通过两处抽拉孔与两处配重腔内部相连;所述滑轮支架为两处,且滑轮支架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两处配重腔内壁上,并且滑轮转动连接于滑轮支架上;所述滑轮为两处,且两处滑轮分别位于两处配重腔顶部内,并且滑轮与牵引绳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板为圆形片状结构,且缓冲板顶部端面贴合有一层橡胶垫,并且缓冲板底部端面安装有五处缓冲弹簧组;所述螺纹固定轴共有两处,且两处螺纹固定轴位于两处配重腔内,并且螺纹固定块安装在螺纹固定轴上;所述主配重块为两处,且主配重块和活动配重块分别位于两处配重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座椅靠背部位处安装有一处固定带,且固定带为“X”形结构,并且固定带套装在人员胸部部位处。进一步的,所述腕套前端与拉环相连接,且腕套两端分别缝合有一处魔术贴,并且腕套两端分别通过两处魔术贴钩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固定轴底部焊接在主配重块顶部端面上,且牵引绳底部与螺纹固定轴顶部相连接,并且牵引绳另一端与拉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组底部安装在配重腔底部端面上,且缓冲弹簧组顶部与缓冲板底部相连,并且主配重块位于缓冲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固定块螺纹套装在螺纹固定轴外端面上,且螺纹固定块底部与活动配重块顶部端面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部开设有两处圆柱状配重腔,且主配重块外壁滑动连接于配重腔外壁内。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配重块内部均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活动配重块通过连接槽滑动连接于螺纹固定轴外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座椅和固定带的设置,有利于在人员进行上肢拉力训练时,对人员自身进行固定,避免人员上肢承受拉力过大,将坐立状态下的人员向前拉起,影响人员后期上肢肌肉的锻炼效果;并且配合腕套和魔术贴的使用,使手腕部位能够与锻炼装置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起到辅助受力效果,避免人员手部受力过大产生乏力感,导致手部与拉环相互分离,拉环受力回位,影响人员持续锻炼效果。牵引绳,螺纹固定轴和主配重块的设置,有利于通过人员手臂所产生的拉力带动主配重块在装置内部上下移动,并通过主配重块自身重量,使人员上肢在移动主配重块的同时保持反向受力状态,起到对人员上肢肌肉群的锻炼效果;并且配合缓冲弹簧组和缓冲板的使用,可在主配重块下落回位时,对主配重块进行柔性缓冲,使主配重块能够更加平稳的下落到装置底部,以便人员下次锻炼使用。活动配重块的设置,有利于根据人员自身训练强度,对主配重块顶部重量进行调节增加,使人员在训练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受力状态,提高人员上肢肌肉锻炼效果;并且配合螺纹固定轴和螺纹固定块的使用,可对后期加装的活动配重块进行固定,避免主配重块在下坠的过程中,活动配重块与主配重块相分离,影响人员上肢训练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顶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板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弹簧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牵引绳与主配重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腕套后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配重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主体-1,配重腔-101,抽拉孔-102,座椅-2,固定带-3,拉环-4,腕套-5,魔术贴-501,牵引绳-6,滑轮-7,滑轮支架-8,缓冲板-9,橡胶垫-901,缓冲弹簧组-10,螺纹固定轴-11,主配重块-12,螺纹固定块-13,活动配重块-14,连接槽-14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主体(1),配重腔(101),抽拉孔(102),座椅(2),固定带(3),拉环(4),腕套(5),魔术贴(501),牵引绳(6),滑轮(7),滑轮支架(8),缓冲板(9),橡胶垫(901),缓冲弹簧组(10),螺纹固定轴(11),主配重块(12),螺纹固定块(13),活动配重块(14)和连接槽(1401);所述主体(1)前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配重腔(101),且主体(1)后端面开设有两处抽拉孔(102),并且两处抽拉孔(102)分别与两处配重腔(101)相连通;所述座椅(2)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1)顶部端面后端,且固定带(3)安装在座椅(2)上;所述拉环(4)共有两处,且拉环(4)上分别安装有一处腕套(5);所述牵引绳(6)为两条,且两条牵引绳(6)分别通过两处抽拉孔(102)与两处配重腔(101)内部相连;所述滑轮支架(8)为两处,且滑轮支架(8)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两处配重腔(101)内壁上,并且滑轮(7)转动连接于滑轮支架(8)上;所述滑轮(7)为两处,且两处滑轮(7)分别位于两处配重腔(101)顶部内,并且滑轮(7)与牵引绳(6)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板(9)为圆形片状结构,且缓冲板(9)顶部端面贴合有一层橡胶垫(901),并且缓冲板(9)底部端面安装有五处缓冲弹簧组(10);所述螺纹固定轴(11)共有两处,且两处螺纹固定轴(11)位于两处配重腔(101)内,并且螺纹固定块(13)安装在螺纹固定轴(11)上;所述主配重块(12)为两处,且主配重块(12)和活动配重块(14)分别位于两处配重腔(10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体育训练的上肢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主体(1),配重腔(101),抽拉孔(102),座椅(2),固定带(3),拉环(4),腕套(5),魔术贴(501),牵引绳(6),滑轮(7),滑轮支架(8),缓冲板(9),橡胶垫(901),缓冲弹簧组(10),螺纹固定轴(11),主配重块(12),螺纹固定块(13),活动配重块(14)和连接槽(1401);所述主体(1)前端内部分别开设有两处配重腔(101),且主体(1)后端面开设有两处抽拉孔(102),并且两处抽拉孔(102)分别与两处配重腔(101)相连通;所述座椅(2)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1)顶部端面后端,且固定带(3)安装在座椅(2)上;所述拉环(4)共有两处,且拉环(4)上分别安装有一处腕套(5);所述牵引绳(6)为两条,且两条牵引绳(6)分别通过两处抽拉孔(102)与两处配重腔(101)内部相连;所述滑轮支架(8)为两处,且滑轮支架(8)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两处配重腔(101)内壁上,并且滑轮(7)转动连接于滑轮支架(8)上;所述滑轮(7)为两处,且两处滑轮(7)分别位于两处配重腔(101)顶部内,并且滑轮(7)与牵引绳(6)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板(9)为圆形片状结构,且缓冲板(9)顶部端面贴合有一层橡胶垫(901),并且缓冲板(9)底部端面安装有五处缓冲弹簧组(10);所述螺纹固定轴(11)共有两处,且两处螺纹固定轴(11)位于两处配重腔(101)内,并且螺纹固定块(13)安装在螺纹固定轴(11)上;所述主配重块(12)为两处,且主配重块(12)和活动配重块(14)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雄丹
申请(专利权)人:唐雄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