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76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1:05
一种电子泵,包括泵外壳、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泵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固定连接,泵外壳能够形成泵内腔;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的流通腔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容纳腔,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转子位于定子组件的外周,转子组件设置于流通腔,电路板与定子组件电连接,定子组件和电路板设置于容纳腔;隔离套包括一腔体,腔体包括第一侧壁,至少部分定子组件设置于腔体,至少部分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这样有利于减小定子组件在工作时发生的振动,从而减小噪音,有利于提高电子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尤其涉及车用热管理系统的泵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泵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泵,并被大量运用于车用散热循环系统中。电子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子泵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由隔离套完全隔离,避免了传统的电机式无刷直流水泵存在的液体泄漏问题;但是,电子泵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组件由于与隔离套的周向间隙而发生振动使电子泵产生噪音,从而影响电子泵的工作性能以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定子组件由于与隔离套的周向间隙而发生振动的电子泵,减小电子泵的噪音,有利于提高电子泵的工作性能和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泵,包括泵外壳、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所述泵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泵外壳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的流通腔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子组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通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所述隔离套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包括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由于电子泵包括隔离套,隔离套包括一腔体,腔体包括第一侧壁,至少部分定子组件设置于腔体,至少部分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这样有利于减小定子组件在工作时发生的振动,从而减小噪音,有利于提高电子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泵轴与第二壳体的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结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结构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定子组件和电路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一种剖面结构图;图10是图8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中第二壳体、定子组件和电路板装配在一起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B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所示,电子泵100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动力,电子泵100包括泵外壳、转子组件4、定子组件5、泵轴6、电路板7;泵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固定连接,泵外壳能够形成泵内腔,本实施例中,电子泵100还包括一底盖3,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底盖3相对固定连接并形成泵外壳,当然也可以不包括底盖3,底盖3与第二壳体2一体注塑成形;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圈8,设置的密封圈8的结构可以阻止工作介质在连接处渗出,同时可以阻止外界介质渗入泵内腔;电子泵100具有一隔离套20,隔离套20将泵内腔分隔为流通腔90和容纳腔91,流通腔90内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4设置于流通腔90,容纳腔91无工作介质通过,电路板7与定子组件5电连接,定子组件5和电路板7设置于容纳腔91内;转子组件4部分套设于泵轴6的外周面。本实施例中,电子泵100为外转子式电子泵,外转子式电子泵是指以泵轴6为中心,转子组件4的转子40位于定子组件5的外周,即转子40围绕定子组件5外周设置;外转子水泵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适合应用于汽车散热循环系统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为注塑件,注塑成形有进流口11和出流口12,电子泵100工作时,工作介质通过进流口11进入流通腔90,然后工作介质通过出流口12离开流通腔90,电子泵100工作时,通过将接插件(图上未示出)插入电子泵100的接插口93内,使得电路板7上的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控制电路控制通过定子组件5的电流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5产生变化的磁场,转子组件4的转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泵轴6转动,从而使得进入流通腔90内的工作介质随着转子做旋转运动,工作介质由于离心力离开流通腔90产生流动的动力。如图2至图3所示,第二壳体2为注塑件,第二壳体2以泵轴6为嵌件注塑形成;第二壳体2包括外壳体21和隔离套20,本实施例中,隔离套20为第二壳体2的一部分,这样设置隔离套20,可以减少加工所使用的模具,而且电子泵的内部密封性好;当然,隔离套20也可以单独成形为一个零部件组装到电子泵100内,单独成形的隔离套20,模具相对简单。如图3所示,隔离套20大致呈U形,当然隔离套2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隔离套20包括一腔体25,腔体25包括第一侧壁250和底部251,至少部分图1中的定子组件5设置于腔体25;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侧壁250包括第一壁2501,沿腔体25的周向,第一壁2501包括首部2502和尾部2503,第一壁2501自首部2502到尾部2503的壁厚逐渐增加,从图5也可看出,隔离套的壁厚自首部2502到尾部2503逐渐增加;如图4至图6所示,隔离套20至少还包括一个第一加强筋26,至少部分第一加强筋26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壁2501,第一加强筋26与隔离套20一体注塑成形,本实施例中,为了与图1中定子组件5对应设置,隔离套20设置有四个第一加强筋26和4个第一壁2501,且第一加强筋26大致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第一加强筋26大致呈L形,当然,第一加强筋26也可以为三角形等其他形状,第一加强筋26连接图3中的第一侧壁250和底部251,这样设置可以增加隔离套的强度,减少隔离套的变形,从而减少对电子泵工作性能的影响。如图3至图6所示,隔离套20还包括轴柱24,轴柱24与隔离套20一体注塑成形,轴柱24至少部分位于腔体25内,轴柱24至少包括一个第一限位部240,本实施例中,轴柱24只包括一个第一限位部240,当然轴柱24也可以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部240,本实施例中,含第一限位部240轴段处的轴柱的横向截面形状大致为D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具有4个第一限位部的方形,或者其他以圆柱为主体的带有第一限位部的形状,其中第一限位部的形状可以为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轴柱24可以为一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的轴柱24无台阶,一段式的轴柱24在任意处的横向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多段式的轴柱至少其中一段含有第一限位部240,本实施例中,轴柱为一段式,轴柱在任意地方的横向截面形状均大致为D形,这样模具制造相对简单;泵轴6作为注塑嵌件与隔离套20注塑固定,泵轴6部分被轴柱24所包覆,被轴柱24所包覆的部分泵轴6一端的末端设置有中心孔23,中心孔23的中心轴与泵轴6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泵,包括泵外壳、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所述泵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泵外壳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的流通腔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子组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通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所述隔离套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包括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3 CN 201720850635X1.一种电子泵,包括泵外壳、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所述泵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泵外壳能够形成泵内腔;所述泵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的流通腔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子组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通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所述隔离套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包括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还包括底部,沿所述隔离套的轴向,自所述腔体的开口侧至所述腔体的底部,至少部分所述腔体的直径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各处的直径相等,所述上部比所述下部靠近所述腔体开口侧设置,所述上部的直径自所述腔体的开口侧逐渐减小至所述下部,沿所述隔离套的轴向,所述下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上部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隔离套的轴向,所述腔体的直径自所述腔体的开口侧至所述腔体的所述底部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至少包括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隔离套注塑一体成形,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第一侧壁轴向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与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组件的外侧壁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壁,沿所述腔体的周向,所述第一壁包括首部和尾部,所述第一壁自所述首部到所述尾部的壁厚逐渐增加,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尾部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首部到所述第一壁的中分处为第一部分,所述尾部到所述第一壁的中分处为第二部分,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部分周向轨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底部,所述隔离套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加强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腔体的所述底部,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凸起至伸入所述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凸起部凸起至伸入所述腔体的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泵,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腔体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所述凸起部做截面得到所述凸起部对应的横向截面,所述横向截面大致呈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弧形。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