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正赞专利>正文

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68 阅读:5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设在行李箱上之伸缩拉杆固定结构,系将把手置于握柄上方,而两者间设有一弹簧,将调整杆前端经握柄穿到把手内,用螺丝经组装孔将调整杆锁固;另、固定片与定位卡榫间,插置一顶持弹簧,并将定位卡榫置于调整杆的直槽内,再一并置入伸缩杆内使定位卡榫受顶持弹簧顶撑,而凸设于伸缩杆的卡榫孔上,并配合装设于固定管内,而使顶持于调整杆内的定位卡榫可卡设于定位管之定位孔上,再将两固定管末端插置于支架座之盲孔内。(*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设在行李箱上之拉杆结构,藉由把手与提把间的弹性运动使定位卡榫内缩或卡设,其大体包括一把手,一弹簧,一握柄及成对的两调整杆,两定位卡榫,两顶持弹簧,两固定片,两伸缩杆,两固定管及一支架座等构件所组合而成的。行李箱由于需要装载旅行者的衣物,而装载衣物后的重量,常常让旅行者于搬运时若不堪言,所以生产业者便在行李箱上加装转轮及拉杆的设备,方便行李箱可以拖拉于地面上,让旅行者可以轻松的拖或拉的方式来携带行李箱,然而在习用的拉杆结构上,尚有设计及使用上的缺失,在习用的设计上,常使用锥形栓来顶持拉杆尾端,让拉杆尾端扩大,再去顶撑外管而可定位,但是此种扩大管口达到定位的目的,会常因拉杆尾端长期的使用,使尾端的弹性疲乏,再者,将拉杆尾端扩大而与外管顶撑乃是用摩擦阻力定位,却没有一定的定位点,常因会长期使用后,使管内摩擦力减少,或行李箱重量较大,而会使拉杆产生受力达大而打滑的现象,以致于无法将拉杆定位,这都是习用设计者,在设计时没有考量到实际使用的现象,而产生使用上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它使用方便,克服了已知行李箱拉杆结构不稳定及无法固定定位之缺点。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其主要之构件包括有一把手、一弹簧、一握柄、一支架座及左、右成对设置的两调整杆、两定位卡榫两顶持弹簧、两固定片、两伸缩杆、两固定管及一支架座;一把手,为矩形长方体,一面具弧状,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装孔;一弹簧;系置设于把手与握柄之间;一握柄,为把手状,设有内凹之置装槽,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配孔;一支架座,设有两盲孔;两调整杆,矩形长条片,前端钻设锁配孔,尾端冲穿出一直槽,并于两侧冲压对称凸起之顶撑凸块;两定位卡榫,为顶部成球体状圆弧的柱体;两顶持弹簧,为U形之弹性体;两固定片,为矩形片;两伸缩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装孔,尾端钻设卡榫孔;两固定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固孔,相对管面钻设数定位孔;藉由上述主要构件之组合系将把手置于握柄上方,于两者间中央处装设弹簧,使把手可嵌入握柄之置装槽内时具有上、下弹性动作;将左、右对置的调整杆前端经握柄置装到把手后,再用螺丝将调整杆锁固定位;另将固定片与定位卡榫之间插置顶持弹簧后,而将定位卡榫置于调杆的直槽内,再将组装后的伸缩杆套入固定管内,使定位卡榫的顶部,可以插设于固定管的定位孔内;把固定管的尾端插置入支架座的盲孔内,使固定管固定定位,而构成一利用把手与握柄间的弹性运动,使定位卡榫内缩或卡设,进而达到调整拉杆长度与固定之功效。为对于本技术之结构特征及使用功效,能更加明确,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系统图。图2系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图3系本技术之结构动作图。图3A系本技术之结构动作放大图。图4系本技术之另一结构动图。图4A系本技术之另一结构动放大图。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技术之立体系统图,本技术其主畏构件包括有一把手10,为矩形长方体,一面具弧状,两侧边钻设左、右对称的组装孔13、14;一弹簧20,系置设于把手10与握柄30之间;一握柄30,为把手状,设有内凹之置装槽35,两侧边钻设左、右对称的组配孔33、34;两调整杆40、50,为矩形长条片,前端适当处钻设锁配孔41、51,尾端适当处则冲穿出一直槽42、52,并于直槽两侧适当处冲压出对称凸起之顶撑凸块43、53;两定位卡榫44、54,为顶部成球体状圆弧的柱体;两顶持弹簧45、55,为U形之弹性体;两固定片46、56,为矩形片;两伸缩杆60、80,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装孔61、81,尾端适当处钻设卡榫孔62、82;两固定管70、90,为方形中空管,管前端钻设锁固孔72、92,相对侧设复数定位孔71、91;及一支架座95,设有两盲孔96。请再参阅图1所示之立体系统图并续参阅图2所示之立体组合图,如图1所示把手10置于30上方,且两者间中央处装设一弹簧20,使把手10置于握柄30之置装槽35内,使具有上、下之弹性动作;将左、右对称的调整杆40、50前端经由握柄30置装到把手10后,再用螺丝11、12经组装孔13、14,分别钻入锁配孔41、52,将调整杆41、50锁固定位;另将固定片46、56与定位卡榫44、54之间插置顶持弹簧45、55之后,而将定位卡榫44、45置于调整杆40、50的直槽42、52内后,再将组装后的伸缩杆60、80套入固定管70、90内,而使定位卡榫44、54的顶部成球体状的圆弧,可以插设于固定管70、90上的定位孔71、91内,再把固定管70、90的末端分别插置入支架座95的盲孔96内,使固定管70、90固定,如图2所示,如此便构成一完整的“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请参阅图3所示之结构动作图并配合参阅图4所示之另一结构动作图,如图3所示把手10与握柄30系受弹簧20之顶撑而成分开之状态,因两边成对称设置,故仅以一边说明;此时拉杆结构为无法调整伸缩的固定状态,如图3A所示,因调整杆40底端之直槽42上的顶撑凸块43,并未接触到定位卡44,榫因此定位上榫44受顶持弹簧45的顶撑,而卡设在固定管70上的定位忆71内固定,而使调整杆40无法活动;请续参阅图4为调整杆40可调整伸缩之状态,系将把手10施加一压力,使弹簧20受压变形以使把手10向下,造成固定在把手10的调整杆40所设的顶撑凸块43,将定位卡榫44顺著顶撑凸块43凸起之弧度向后脱离开固定管70所卡设于定位孔71内之状态,而使调整杆40因定位卡榫44的顶撑脱离,如图4A所示,便可在固定管70作内上、下的伸缩活动,直到适当的长度位置时,再放松把手10,使把手10与握柄30之间的弹簧20以弹性的力量向上将把手10恢复至原来的位置,请覆参阅图3,此时便又回复到原来的状况,而定位卡榫44因调整杆40受把手10弹回至定位之原位,而连动向上,并使定位卡44榫脱离顶撑凸块43的顶持,而再归位至直槽42内后,便会受顶持弹簧45将定位卡榫44往前顶,如图3A所示,再次卡设入固定管70上的定孔内71,以达到伸缩长度后再次定位之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之“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其技术之构思巧妙,设计之构件精细,主要系将把手与握柄之间设成可弹性活动,配合调整杆与定位卡榫之顶持,使定位卡榫可以内缩或卡设,不仅得到更为稳定耐用的结构,更达到使用时能稳固定位之目的,确实有增进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之功能。权利要求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把手、一弹簧、一握柄、一支架座及左、右成对设置的两调整杆、两定位卡榫两顶持弹簧、两固定片、两伸缩杆、两固定管及一支架座;一把手,为矩形长方体,一面具弧状,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装孔;一弹簧;系置设于把手与握柄之间;一握柄,为把手状,设有内凹之置装槽,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配孔;一支架座,设有两盲孔;两调整杆,矩形长条片,前端钻设锁配孔,尾端冲穿出一直槽,并于两侧冲压对称凸起之顶撑凸块;两定位卡榫,为顶部成球体状圆弧的柱体;两顶持弹簧,为U形之弹性体;两固定片,为矩形片;两伸缩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装孔,尾端钻设卡榫孔;两固定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固孔,相对管面钻设数定位孔;藉由上述主要构件之组合系将把手置于握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伸缩拉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把手、一弹簧、一握柄、一支架座及左、右成对设置的两调整杆、两定位卡榫两顶持弹簧、两固定片、两伸缩、两固定管及一支架座;一把手,为矩形长方体,一面具弧状,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装孔;一弹簧; 系置设于把手与握柄之间;一握柄,为把手状,设有内凹之置装槽,两侧边钻设对称的组配孔;一支架座,设有两盲孔;两调整杆,矩形长条片,前端钻设锁配孔,尾端冲穿出一直槽,并于两侧冲压对称凸起之顶撑凸块;两定位卡榫,为顶部成球体状圆弧 的柱体;两顶持弹簧,为U形之弹性体;两固定片,为矩形片;两伸缩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装孔,尾端钻设卡榫孔;两固定管,为方形中空管,前端钻设锁固孔,相对管面钻设数定位孔;藉由上述主要构件之组合:系将把手置于握柄上方, 于两者间中央处装设弹簧,使把手可嵌入握柄之置装槽内时具有上、下弹性动作;将左、右对置的调整杆前端经握柄置装到把手后,再用螺丝将调整杆锁固定位;另将固定片与定位卡榫之间插置顶持弹簧后,而将定位卡榫置于调杆的直槽内,再将组装后的伸缩杆套入固定管内,使定位卡榫的顶部,可以插设于固定管的定位孔内;把固定管的尾端插置入支架座的盲孔内,使固定管固定定位,而构成一利用把手与握柄间的弹性运动,使定位卡榫内缩或卡设,进而达到调整拉杆长度与固定之功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赞
申请(专利权)人:周正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