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481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包括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氧传感器系统,氧传感器系统包括工作电极、固体电解质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包括电极层、电流收集网和工作电极引线,电极层和电流收集网依次连接在固体电解质管外壁面,工作电极引线一端与电流收集网连接,另一端向外引出;参比电极包括密封绝缘层、氧缓冲烧结体和参比电极引线,氧缓冲烧结体填充在固体电解质管内,密封绝缘层安装在固体电解质管开口端,参比电极引线一端与氧缓冲烧结体连接,另一端向外引出;工作电极引线和参比电极引线的引出端分别与同一电压表的两接线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测定效率及精确度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尤其涉及固体污染物直接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体系氧含量及其变化的原位监测技术及装置,属于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领域。
技术介绍
化学需氧量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检测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参量,是衡量和评价污染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该污染物环境处理方法和工艺过程的选择。目前,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方法为高锰酸钾氧化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时,在过量氧化剂存在条件下将污染物进行氧化消解,然后采用化学滴定或光学方法进行残余氧化剂量的确定,进而获得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这种方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测定效率低;需要人工操作,容易出现人为误差;涉及硫酸汞、硫酸银、浓硫酸等试剂,成本高,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该方法的适用对象仅仅局限于液态污染体系,而对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诸多非液态污染体系(固态、液固混合),则必须将其含有的污染物转移到液体样品中进行测定,不但给化学需氧量的确定带来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过程繁琐,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体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包括具有反应釜体(1)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反应釜体(1)中设有氧传感器系统,所述氧传感器系统包括工作电极、固体电解质和参比电极,其中,固体电解质,为具有氧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管(2);工作电极,包括电极层(5)、电流收集网(6)和工作电极引线(9),电极层(5)和电流收集网(6)依次连接在固体电解质管(2)封闭端底部外壁面,工作电极引线(9)一端与电流收集网(6)连接,另一端穿过反应釜体(1)向外延伸;参比电极,包括密封绝缘层(3)、氧缓冲烧结体(4)和参比电极引线(8),其中,氧缓冲烧结体(4)填充在固体电解质管(2)内,密封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直接测定装置,包括具有反应釜体(1)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反应釜体(1)中设有氧传感器系统,所述氧传感器系统包括工作电极、固体电解质和参比电极,其中,固体电解质,为具有氧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管(2);工作电极,包括电极层(5)、电流收集网(6)和工作电极引线(9),电极层(5)和电流收集网(6)依次连接在固体电解质管(2)封闭端底部外壁面,工作电极引线(9)一端与电流收集网(6)连接,另一端穿过反应釜体(1)向外延伸;参比电极,包括密封绝缘层(3)、氧缓冲烧结体(4)和参比电极引线(8),其中,氧缓冲烧结体(4)填充在固体电解质管(2)内,密封绝缘层(3)安装在固体电解质管(2)开口端,配置为将氧缓冲烧结体(4)密封于固体电解质管(2)内,参比电极引线(8)一端与氧缓冲烧结体(4)连接,另一端穿过密封绝缘层(3)及反应釜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伟陈鸿珍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