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45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移动体,其目的在于实现简单且安全的核聚变炉。核聚变炉具备:作为炉体的容器;使收容于容器内的氘固溶的金属发热体;收容于容器内并且能够使原子数比为0.005%~5%的氘固溶于在金属发热体的量的氘气;及向金属发热体照射离子束的机构。由此,在金属发热体的金属晶体中,产生将离子束引导至晶格间原子的原子核的沟道效应和通过联星核模型说明的金属内核聚变概率增大效应。其结果是,发生不产生γ射线、中子束的“平稳的核聚变”,能够通过金属内核聚变连锁反应,有效地将核能转换为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聚变炉,尤其涉及利用由金属的晶体结构带来的沟道效应和核聚变概率增大效应的核聚变炉及使用该核聚变炉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核聚变炉,计划托卡马克型的等离子磁场约束式炉。另外,就利用核裂变的原子炉而言,作为冷却材料使用水,且该原子炉被用作蒸汽轮机的热源,主要用于发电。将来,在能够实现更高温的核裂变炉的情况下,计划使用如下的联合循环:作为冷却剂使用氦等反应性低的气体来使闭合回路的燃气轮机运转,并且利用排出热使蒸汽轮机运转。上述的蒸汽轮机、闭合回路的燃气轮机是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也是外燃机的一种。另外,还已知多个直接从热源发电的热电元件组合而成的热电模块等。就核聚变炉的开发而言,等离子磁场约束式的核聚变炉与所获得的热量相比,为了保持等离子而投入的电力较大,使电力收支增加非常困难。另外,对超高温的等离子进行约束的超导磁铁、与等离子接触的内壁材料等困难课题还较多,实际实用的前景尚未确定。另外,就利用了核裂变的原子炉而言,由于铀的临界量确定,因此原子炉的小型化有限。并且,由于通过控制棒的进出来调整输出,因此在发生控制棒脱落、动作不良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进行控制,在停止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体,具备核聚变炉,并使用外燃机作为动力源或者使用发电装置作为电力源,所述外燃机使用该核聚变炉作为热源,所述发电装置使用该核聚变炉作为热源,所述核聚变炉具备:作为炉体的容器;使收容于所述容器内的氘固溶的金属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容器内并且能够使原子数比为0.005%~5%的氘固溶于所述金属发热体的量的氘气;及向所述金属发热体照射离子束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23 JP 2017-142322;2018.02.01 JP 2018-016111.一种移动体,具备核聚变炉,并使用外燃机作为动力源或者使用发电装置作为电力源,所述外燃机使用该核聚变炉作为热源,所述发电装置使用该核聚变炉作为热源,所述核聚变炉具备:作为炉体的容器;使收容于所述容器内的氘固溶的金属发热体;收容于所述容器内并且能够使原子数比为0.005%~5%的氘固溶于所述金属发热体的量的氘气;及向所述金属发热体照射离子束的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其中,所述金属发热体在被供给所述离子束的部分或整体固溶有原子数比为0.0005%~1%的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体,其中,所述金属发热体的使所述锂固溶的部分与所述氘气相面对,在所述氘气中混入有放射所述离子束的物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体,其中,具备安装有放射所述离子束的物质的设置台,在载置有所述金属发热体的情况下,放射所述离子束的物质与使所述锂固溶的部分相邻。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所述锂主要含有6Li。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具备与所述金属发热体相邻并且含有被实施核转换的物质的金属。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其中,具备对所述金属发热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山和男
申请(专利权)人:大山动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