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钢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大厚度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低合金耐磨钢广泛应用于工作条件恶劣的工程、采矿、建筑、农业、水泥、港口、电力以及冶金等机械装备制造,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球磨机及各种矿山机械、抓斗、堆取料机、输料弯曲结构等。该类部件一般都在干湿交加的极其恶劣环境下工作,更换困难,要求钢板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及优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良好的低温韧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等,以此来保证装备有更高的使用寿命。低合金耐磨钢在生产中通常冲击韧性较低且不稳定,从而导致冲击条件下的钢板易断裂、耐磨性能差等问题。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低合金耐磨钢的专利报道,但对于大厚度NM400耐磨钢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的报道。且耐磨钢的硬度和低温韧性的匹配性较差,难以满足装备制造大型化、轻量化和长寿命化制造的需求。公开号为CN10188083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经过亚温淬火处理,得到合理的性能,但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18‑0.20%、Si:0.20‑0.40%、Mn:0.90‑1.20%、P≤0.012%、S≤0.002%、Cr:0.90‑1.20%、Mo:0.20‑0.40%、Ni:0.50‑0.80%、Ti:0.008‑0.030%、Nb:0.01‑0.050%、V≤0.030%、B:0.0008‑0.0025%、Alt:0.02‑0.06%、N≤0.004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18-0.20%、Si:0.20-0.40%、Mn:0.90-1.20%、P≤0.012%、S≤0.002%、Cr:0.90-1.20%、Mo:0.20-0.40%、Ni:0.50-0.80%、Ti:0.008-0.030%、Nb:0.01-0.050%、V≤0.030%、B:0.0008-0.0025%、Alt:0.02-0.06%、N≤0.004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18%、Si:0.20%、Mn:1.20%、P≤0.012%、S≤0.0015%、Cr:1.20%、Mo:0.20%、Ni:0.50%、Ti:0.008%、Nb:0.01%、V≤0.030%、B:0.0008%、Alt:0.035%,N≤0.004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19%,Si:0.30%,Mn:1.10%,P≤0.012%,S≤0.0015%,Cr:1.10%,Mo:0.32%,Ni:0.70%,Ti:0.013%,Nb:0.013%,V≤0.030%,B:0.0013%,Alt:0.040%,N≤0.0040%、H≤0.0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0.20%、Si:0.40%、Mn:0.90%、P≤0.012%、S≤0.0015%、Cr:0.90%、Mo:0.40%、Ni:0.80%、Ti:0.030%、Nb:0.050%、V≤0.030%、B:0.0025%、Alt:0.035%、N≤0.004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钢板的力学性能达到以下水平: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050MPa,延伸率≥10%,-40℃Akv冲击功值≥20J;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芯部组织中回火马氏体的含量大于50%。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钢板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芯部组织中回火马氏体的含量大于50%。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80mm大厚度高韧性低合金耐磨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流程: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冶炼-LF+RH精炼-连铸-铸坯堆垛缓冷-铸坯检验-铸坯验收-铸坯加热-除磷-轧制-空冷-探伤-抛丸-淬火-回火-矫直-切割、取样-喷印标识-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将钢的组分按所需配比冶炼完成的钢水经过RH真空处理后进行连铸,连铸坯厚度320mm;对铸坯进行加热,加热段温度在1180-1220℃之间,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200-1250℃,在炉时间为352-450min,均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荣,王升,王新,闫强军,姜在伟,杨柳,张仪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