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门锁,由内面板、外面板、锁体、侧面板、锁舌孔以及锁舌孔的固定件构成,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连接有能转动的执手,通过执手带动门扣运动,外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数控按键和功能按键,锁体内设置有螺旋电磁线圈,线圈内设置有衔铁,在输入的密码得到认可时,IC集成控制芯片输出信号使线圈带电,促使衔铁运动,运动的衔铁带动第二转动连接件运动,使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二活动连接件松开,使得锁舌可以动作,通过操作执手达到开门的目的。通过输入数字密码即可开门,使用在宾馆、旅店或办公室等场所时,便于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用户更换不同的数字密码即可完成防盗功能,而不用换锁、换门钥匙,可以较好的实现相关的管理方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
技术介绍
常规门锁使用的是钥匙开门方式,钥匙的齿纹同锁内部的弹珠结构配合,形成具备开合条件的钥匙锁结构,这些锁的防盗性能差,特别是在宾馆、旅店或办公室使用时,其缺点表现尤为突出,不便于人员流动的管理和控制,人员频繁变动后或丢失钥匙时需要付出换锁的代价,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门锁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门锁,该数控门锁通过输入数字密码即可开门,使用在宾馆、旅店或办公室等场所时,便于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用户更换不同的数字密码即可完成防盗功能,而不用换锁、换门钥匙,可以较好的实现多用户管理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门锁,该数控门锁由内面板、外面板、锁体、侧面板、锁舌孔以及锁舌孔的固定件构成,侧面板在门体的侧边将锁体密封固定在门内方孔中,并露出锁舌和门扣,锁舌孔的固定件将锁舌孔固定在门框上,其上下位置同锁体的锁舌位置对应,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连接有能转动的执手,执手位于面板内侧的内孔与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内孔以及门面板通过第一铁杆连接成一体,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通过第一活动连接件连接门扣,锁舌设置有一个在沟槽中滑动并用于锁舌定位的滑动机构,锁舌有两根弹簧连接锁体,所述外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数字按键和功能按键,并连接有印刷线路板,所述锁体上设置有电池盒和锁体安装盒,锁体安装盒的底板上安装有螺旋电磁线圈,电池盒和螺旋电磁线圈连接一个电插头,螺旋电磁线圈的内孔中一端设置有活动衔铁,另一端用铁柱封口,在锁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二转动连接件在垂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连接板和第二活动连接板,活动衔铁同第一活动连接板的一端顶靠,第一连接活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在锁舌与第一活动连接板的凹槽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连接件,第二转动连接件的第二活动连接板顶靠有第三转动连接件,第三转动连接件设置有长方槽,内面板上设置的开门钮通过第二铁杆与门面板以及第三转动连接件的长方槽套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底部和上部都设置有带凸台的结构,第一转动连接件通过下部的凸台套在锁体底座上的孔内,第一转动连接件的一端呈带有方形通孔的圆柱体结构,另一端设置有一凸起,该凸起运动时带动第一活动连接件运动,所述方形通孔同第一铁杆套接。所述门扣内侧带有活动杆,活动杆上套有弹簧,门扣通过活动杆同锁体上挡板的内孔连接。所述锁体安装盒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突出的螺钉安装孔,锁体安装盒扣接有上盖。所述第二活动连接件一端设置有凸台,凸台在锁舌的长槽内滑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止口,该止口与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一活动连接板的凹槽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件的长度使得其刚好伸出第一活动连接板的凹槽,第二活动连接件在第一活动连接板偏离原始位置时,与第一活动连接板的凹槽连接脱开,使得锁舌松开,搬动执手即可开门。所述数控门锁的电路结构由IC集成控制芯片IC1-2051分别连接数字按键和功能按键以及复位按键的输入电路、升压电路、驱动电路、低压报警电路、喇叭以及存储器IC2-24C02构成,IC集成控制芯片IC1-2051通过通讯线连接存储器,通过输入端口连接数字按键和功能按键的输入电路,通过输出端口连接喇叭、低压报警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出通过电插头连接螺旋电磁线圈和电池。所述升压电路由第一、第二两个功率放大器Q1、Q5通过电阻串联连接构成,所述驱动电路由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功率放大器Q2、Q3、Q4依次通过电阻串联连接构成,第二功率放大器Q5的集电极通过串接二极管D1和电感L1连接直流电源+VCC,同时连接驱动电路第五放大器Q4的射极,第五放大器Q4的集电极连接电插头J1-3。本技术数控门锁的优点在于,设置了数字按键和功能按键,以及与数字按键配套的电路结构和机械结构,通过按压有效的数字输入按键,IC集成控制芯片根据相关信息输出信号驱动相关电路,使锁体中的螺旋电磁线圈通电,活动衔铁在磁场的作用下运动,从而带动活动连接件动作,使锁舌松开,搬动执手即可开门。通过在IC集成控制芯片中灌装相关的功能软件,可以极大的丰富锁的管理功能,通过操作输入数字密码即可开门,设置管理码,可以对锁进行自动管理,应用在宾馆、旅店等人员流动大的场所,只需要更改相关的数字密码,即可以实现对流动人员进出的管理,而不用更换锁或重新配钥匙,节约了资源,极大的丰富了锁产品市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数控门锁与门体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数控门锁锁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数控门锁,由内面板2、外面板1、锁体3、侧面板4、锁舌孔5以及锁舌孔的固定件6构成,侧面板4在门体16的侧边将锁体3密封固定在门内方孔中,并露出锁舌12和门扣13,锁舌孔的固定件6将锁舌孔5固定在门框上,其上下位置同锁体的锁舌12位置对应,内面板2和外面板1上连接有能转动的执手7、8,执手7、8位于面板内侧的内孔与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33的内孔34以及门面板16通过第一铁杆17连接成一体,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33通过第一活动连接件32连接门扣13,锁舌12设置有一个在沟槽39中滑动并用于锁舌12定位的滑动机构,锁舌12有两根弹簧36、37连接锁体,外面板1上设置有多个数字按键9和功能按键*和#键17,并连接有印刷线路板,锁体上设置有电池盒10和锁体安装盒20,锁体安装盒20的底板上安装有螺旋电磁线圈21,电池盒10和螺旋电磁线圈21连接一个电插头48,螺旋电磁线圈21的内孔中一端设置有活动衔铁22,另一端用铁柱封口,在锁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23,第二转动连接件23在垂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连接板24和第二活动连接板,活动衔铁22同第一活动连接板24的一端顶靠,第一连接活动板24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在锁舌12与第一活动连接板24的凹槽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连接件25,第二转动连接件23的第二活动连接板顶靠有第三转动连接件27,第三转动连接件27设置有长方槽28,内面板2上设置的开门钮通过第二铁杆与门面板16以及第三转动连接件27的长方槽28套接。上述第一转动连接件33的底部和上部都设置有带凸台的结构,第一转动连接件33通过下部的凸台套在锁体底座上的孔内,第一转动连接件33的一端呈带有方形通孔34的圆柱体结构,另一端设置有一凸起35,该凸起35运动时带动第一活动连接件32运动,方形通孔34同第一铁杆18套接。上述门扣13内侧带有活动杆,活动杆上套有弹簧31,门扣13通过活动杆同锁体上挡板29的内孔连接。上述锁体安装盒20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突出的螺钉安装孔45,锁体安装盒20上扣接有上盖。上述第二活动连接件25一端设置有凸台40,凸台40在锁舌12的长槽41内滑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止口46,该止口46与第二转动连接件23第一活动连接板24的凹槽配合连接,第二转动连接件25的长度使得其刚好伸出第一活动连接板23的凹槽,第二活动连接件25在第一活动连接板24偏离原始位置时,与第一活动连接板24的凹槽连接脱开,使得锁舌12松开,搬动执手6、7即可开门。如图3所示,数控门锁的电路结构由IC集成控制芯片IC1-2051分别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门锁,由内面板、外面板、锁体、侧面板、锁舌孔以及锁舌孔的固定件构成,侧面板在门体的侧边将锁体密封固定在门内方孔中,并露出锁舌和门扣,锁舌孔的固定件将锁舌孔固定在门框上,其上下位置同锁体的锁舌位置对应,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连接有能转动的执手,执手位于面板内侧的内孔与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内孔以及门面板通过第一铁杆连接成一体,锁体第一转动连接件通过第一活动连接件连接门扣,锁舌设置有一个在沟槽中滑动并用于锁舌定位的滑动机构,锁舌有两根弹簧连接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数字按键和功能按键,并连接有印刷线路板,所述锁体上设置有电池盒和锁体安装盒,锁体安装盒的底板上安装有螺旋电磁线圈,电池盒和螺旋电磁线圈连接一个电插头,螺旋电磁线圈的内孔中一端设置有活动衔铁,另一端用铁柱封口,在锁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二转动连接件在垂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连接板和第二活动连接板,活动衔铁同第一活动连接板的一端顶靠,第一连接活动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在锁舌与第一活动连接板的凹槽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连接件,第二转动连接件的第二活动连接板顶靠有第三转动连接件,第三转动连接件设置有长方槽,内面板上设置的开门钮通过第二铁杆与门面板以及第三转动连接件的长方槽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文艳,李吉林,朱耀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浦江中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