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06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顶出组件和注塑组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和竖导板,所述的底板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竖导板;所述的顶出组件包括平移板、顶柱、竖导板槽和凸板,所述的平移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竖导板槽,所述的平移板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顶柱,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之间,两个所述的竖导板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上,所述的平移板位于所述的底板的上端,所述的平移板的上端中间偏后位置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凸板。

Injection Mold for a New Energy Automotive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uld for new energy automobile parts,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 ejection component and an injection component. The bas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vertical guide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guide plate; the ejec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translation plate, a top column, a vertical guide plate groove and a convex plat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translation plate are set with the said vertical guide plate. The upper and left ends of the translation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column. The two vertical guide plate groov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said top columns.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said vertical guide plates are slidingly connected to the two said vertical guide plate grooves respectively. The translation plate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ranslation plate is fixed at the middle and the back position. The convex plate is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
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抽芯装置,包括A斜顶块(1)、B斜顶块(2)。本专利技术采用由上述构件构成的装置,A斜顶块设有与制品的倒扣面对应的型面称为倒扣型面;B斜顶块设有与制品的干涉面对应的型面称为干涉型面,A斜顶块与B斜顶块拼合滑动位于型芯中;A斜顶块的斜顶角度称为α角,B斜顶块的斜顶角度称为β角,β角>α角;工作时,顶板推动A斜顶块和B斜顶块同步斜顶脱模,由于β角>α角,B斜顶块从制品的干涉面斜抽出来的同时,为A斜顶块从制品的所述倒扣面的抽出腾出间隙,使A斜顶块避开干涉面得以从倒扣面中顺利抽出的联合斜顶抽芯技术方案,使注塑模具制品狭窄位置倒扣结构的抽芯避免了干涉,达到了易于通过斜顶抽芯进行脱模的目的。但是该专利技术的结构复杂,不易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顶出组件和注塑组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和竖导板,所述的底板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竖导板;所述的顶出组件包括平移板、顶柱、竖导板槽和凸板,所述的平移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竖导板槽,所述的平移板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顶柱,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之间,两个所述的竖导板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上,所述的平移板位于所述的底板的上端,所述的平移板的上端中间偏后位置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凸板;所述的注塑组件包括托板、顶柱槽、弹簧套杆、挡片、盖板、气孔、注塑腔、铰接座、转块、注塑道和后槽,所述的托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顶柱槽,所述的托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弹簧套杆,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槽之间,两个所述的顶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顶柱槽上,两个所述的竖导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托板的下端,所述的托板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后槽,所述的凸板位于所述的后槽的下方,所述的托板前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铰接座,所述的转块的前端铰接在两个所述的铰接座之间,所述的转块的前端为半圆柱形,所述的转块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注塑腔,所述的转块的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注塑腔相连通的所述的注塑道,所述的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滑动连接,所述的盖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气孔,所述的气孔位于所述的注塑腔的上方,两个所述的顶柱的上端分别顶在所述的盖板下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挡片,两个所述的挡片与所述的盖板之间的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上均套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的底座还包括支板和螺纹孔,所述的底板下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支板,所述的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的顶出组件还包括手旋板、螺纹杆、套环、套环座和内环,所述的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内环和所述的手旋板,所述的手旋板、所述的螺纹杆和所述的内环同轴,所述的套环套在所述的螺纹杆上,所述的套环位于所述的内环和所述的手旋板之间,所述的套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套环座,两个所述的套环座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平移板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杆通过螺纹与所述的螺纹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的注塑组件还包括支撑叉和活动杆,所述的托板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支撑叉,所述的支撑叉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的活动杆的插槽,所述的活动杆的前端插在所述的支撑叉上的插槽内,所述的活动杆的后端插在所述的注塑道和所述的注塑腔内。优选的,所述的弹簧套杆上套接的弹簧为压缩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通过平移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竖导板槽,平移板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柱,两个竖导板槽位于两个顶柱之间,两个竖导板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竖导板槽上,平移板位于底板的上端,平移板的上端中间偏后位置固定连接有凸板,使得平移板可以通过两个竖导板槽在两个竖导板上竖直滑动,平移板上下滑动时可以带动两个顶柱上下滑动。2.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通过托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顶柱槽,托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套杆,两个弹簧套杆位于两个顶柱槽之间,两个顶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顶柱槽上,两个竖导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托板的下端,托板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后槽,凸板位于后槽的下方,托板前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座,转块的前端铰接在两个铰接座之间,转块的前端为半圆柱形,转块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注塑腔,转块的的前端设置有与注塑腔相连通的注塑道,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套杆滑动连接,盖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气孔,气孔位于注塑腔的上方,两个顶柱的上端分别顶在盖板下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弹簧套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挡片,两个挡片与盖板之间的两个弹簧套杆上均套接有弹簧,使得两个弹簧套杆上的弹簧平时给予盖板向下的力,使盖板一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使盖板压在转块的上端,盖板将注塑腔和注塑道的上端密封,这时在注塑道可以向注塑腔内进行注塑,注塑腔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气孔排出,将注塑腔内注满之后等待注塑材料冷却即可。3.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通过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内环和手旋板,手旋板、螺纹杆和内环同轴,套环套在螺纹杆上,套环位于内环和手旋板之间,套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座,两个套环座均固定连接在平移板的下端中间位置,螺纹杆通过螺纹与螺纹孔相配合,使得旋动手旋板时可以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与螺纹孔相配合,螺纹杆转动时可以带动平移板上下滑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带动平移板上下滑动比较省力,而且可以使平移板缓慢并且均匀移动。4.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通过托板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叉,支撑叉上设置有对应活动杆的插槽,活动杆的前端插在支撑叉上的插槽内,活动杆的后端插在注塑道和注塑腔内,使得脱模时,旋动手旋板使平移板和两个顶柱向上移动,将盖板顶起,盖板沿着两个弹簧套杆向上滑动,平移板向上移动时,凸板也向上移动,凸板穿过后槽顶在转块的后端的下端,这时转块会绕着两个铰接座转动,转块的后端向上抬起。5.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转块转动时,活动杆的前端压在支撑叉上,随着转块转动角度的增大,活动杆的前端翘起,从而将冷却后的注塑腔内注塑好的零件别起来,轻易完成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注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注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底座1;底板1-1;竖导板1-2;螺纹孔1-3;支板1-4;顶出组件2;平移板2-1;顶柱2-2;竖导板槽2-3;手旋板2-4;螺纹杆2-5;套环2-6;套环座2-7;内环2-8;注塑组件3;托板3-1;顶柱槽3-2;弹簧套杆3-3;挡片3-4;盖板3-5;气孔3-6;注塑腔3-7;铰接座3-8;转块3-9;注塑道3-10;支撑叉3-11;活动杆3-12;后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顶出组件(2)和注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底板(1‑1)和竖导板(1‑2),所述的底板(1‑1)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竖导板(1‑2);所述的顶出组件(2)包括平移板(2‑1)、顶柱(2‑2)、竖导板槽(2‑3)和凸板(2‑9),所述的平移板(2‑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竖导板槽(2‑3),所述的平移板(2‑1)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顶柱(2‑2),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2‑3)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2‑2)之间,两个所述的竖导板(1‑2)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2‑3)上,所述的平移板(2‑1)位于所述的底板(1‑1)的上端,所述的平移板(2‑1)的上端中间偏后位置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凸板(2‑9);所述的注塑组件(3)包括托板(3‑1)、顶柱槽(3‑2)、弹簧套杆(3‑3)、挡片(3‑4)、盖板(3‑5)、气孔(3‑6)、注塑腔(3‑7)、铰接座(3‑8)、转块(3‑9)、注塑道(3‑10)和后槽(3‑13),所述的托板(3‑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顶柱槽(3‑2),所述的托板(3‑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弹簧套杆(3‑3),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槽(3‑2)之间,两个所述的顶柱(2‑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顶柱槽(3‑2)上,两个所述的竖导板(1‑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托板(3‑1)的下端,所述的托板(3‑1)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后槽(3‑13),所述的凸板(2‑9)位于所述的后槽(3‑13)的下方,所述的托板(3‑1)前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铰接座(3‑8),所述的转块(3‑9)的前端铰接在两个所述的铰接座(3‑8)之间,所述的转块(3‑9)的前端为半圆柱形,所述的转块(3‑9)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注塑腔(3‑7),所述的转块(3‑9)的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注塑腔(3‑7)相连通的所述的注塑道(3‑10),所述的盖板(3‑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滑动连接,所述的盖板(3‑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气孔(3‑6),所述的气孔(3‑6)位于所述的注塑腔(3‑7)的上方,两个所述的顶柱(2‑2)的上端分别顶在所述的盖板(3‑5)下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挡片(3‑4),两个所述的挡片(3‑4)与所述的盖板(3‑5)之间的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上均套接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顶出组件(2)和注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底板(1-1)和竖导板(1-2),所述的底板(1-1)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竖导板(1-2);所述的顶出组件(2)包括平移板(2-1)、顶柱(2-2)、竖导板槽(2-3)和凸板(2-9),所述的平移板(2-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竖导板槽(2-3),所述的平移板(2-1)上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顶柱(2-2),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2-3)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2-2)之间,两个所述的竖导板(1-2)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竖导板槽(2-3)上,所述的平移板(2-1)位于所述的底板(1-1)的上端,所述的平移板(2-1)的上端中间偏后位置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凸板(2-9);所述的注塑组件(3)包括托板(3-1)、顶柱槽(3-2)、弹簧套杆(3-3)、挡片(3-4)、盖板(3-5)、气孔(3-6)、注塑腔(3-7)、铰接座(3-8)、转块(3-9)、注塑道(3-10)和后槽(3-13),所述的托板(3-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的顶柱槽(3-2),所述的托板(3-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弹簧套杆(3-3),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位于两个所述的顶柱槽(3-2)之间,两个所述的顶柱(2-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的顶柱槽(3-2)上,两个所述的竖导板(1-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托板(3-1)的下端,所述的托板(3-1)的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后槽(3-13),所述的凸板(2-9)位于所述的后槽(3-13)的下方,所述的托板(3-1)前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铰接座(3-8),所述的转块(3-9)的前端铰接在两个所述的铰接座(3-8)之间,所述的转块(3-9)的前端为半圆柱形,所述的转块(3-9)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注塑腔(3-7),所述的转块(3-9)的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注塑腔(3-7)相连通的所述的注塑道(3-10),所述的盖板(3-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滑动连接,所述的盖板(3-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的气孔(3-6),所述的气孔(3-6)位于所述的注塑腔(3-7)的上方,两个所述的顶柱(2-2)的上端分别顶在所述的盖板(3-5)下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挡片(3-4),两个所述的挡片(3-4)与所述的盖板(3-5)之间的两个所述的弹簧套杆(3-3)上均套接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还包括支板(1-4)和螺纹孔(1-3),所述的底板(1-1)下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的支板(1-4),所述的底板(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的螺纹孔(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组件(2)还包括手旋板(2-4)、螺纹杆(2-5)、套环(2-6)、套环座(2-7)和内环(2-8),所述的螺纹杆(2-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美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智正伟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