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置物盒,包括:一盒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在相对所述的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一滑槽,所述的盒体相对于所述的滑槽是设有一长形孔,又,所述的皮套相对于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处设有一穿孔;一滑动设在所述的滑槽内的推板,包括一滑动部,在所述的滑动部一端垂直设有一挡止部,以使所述的推板是呈L字形;一设在所述的推板上的推钮,所述的推钮穿过所述的盒体的长形孔,而与所述的推板的滑动部连结成一体。可单独使用或配合一皮套使用,而在盒体内放置一个人随身物品(如:移动电话、打火机或PDA等),可单手推动推板而将物品推出取用,增加其便利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放置个人随身物品的置物盒,可通过推动方式取用 物品。
技术介绍
我们常见的置物盒或置物套,可供放置一个人随身物品(如移动电话、 打火机或PDA等)者,其具有保护以及方便取用的功效,平常是以系挂方式设 置在使用者皮带上,而使其位于腰际,方便进行取用。以常见的移动电话所使用的皮套为例,请参阅图l所示,为一般皮套的使 用示意图,是经多次弯折以及车缝后,而将一柔软的皮料(包括真皮或人造皮 料)制成一皮套1,其皮套1是包括一容置空间11及其一侧延伸连接的皮盖12, 并在外表面设有一夹具13,利用夹具13可将其皮套1以夹设或套设的方式,设 置在使用者的皮带上,将一移动电话2放置在容置空间11内,可凭借皮盖12 加以覆盖并固定位置,使其达到完全包覆的保护效果,以及放置后不易脱落的 功效。但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双手操作,意即一手同时打开皮盖12,再使用另一 手必须绕过身体,才能拿取移动电话2,因此,取用相当不方便;若使用单手拿 取,又有可能因为单手不易操作,造成拿取时易掉落损坏等问题,故有必要加 以改良。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技术设计人爰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所述的 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置物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的置物盒,解决现有难 以拿取或需双手操作的不便之处,大幅增加取用时的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置物盒,其特征是包括一皮套,其具有一开口,且在相对所述的开口的开放侧设有一皮盖,而所 述的皮套的外壁并设有一夹具;一设在所述的皮套内的盒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在相对所述的容置 空间的一侧设有一滑槽,所述的盒体相对于所述的滑槽是设有一长形孔,又, 所述的皮套相对于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处设有一穿孔;一滑动设在所述的滑槽内的推板,包括一滑动部,在所述的滑动部一端垂 直设有一挡止部,以使所述的推板是呈L字形;一设在所述的推板上的推钮,所述的推钮穿过所述的皮套的所述的穿孔以 及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而与所述的推板的滑动部连结成一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置物盒,其特征是包括一盒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在相对所述的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一滑 槽,所述的盒体相对于所述的滑槽是设有一长形孔,而所述的盒体开放面一侧 是枢设有一盒盖,而所述的盒体侧面的外壁上是设有一夹具;一滑动设在所述的滑槽内的推板,包括一滑动部,在所述的滑动部一端垂 直设有一挡止部,以使所述的推板是呈L字形;一设在所述的推板上的推钮,所述的推钮穿过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 而与所述的推板的所述的滑动部连结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 当个人随身物品放入容置空间时,可推动推板移动至盒体底面,以使个人 随身物品完全包覆在盒体内,取出时,使用者是单手推动推钮,而带动推板将 个人随身物品推出一段,再单手将个人随身物品取出,大幅增加取用个人随身 物品时的便利性。2. 其置物盒并可单独使用,其是在盒体开放面一侧是枢设有一盖板,以供扣 合在盒体的相对侧,而密封盖合其盒体,且盒体外表面上是设有一夹具,用来 夹设在使用者的皮带上,而便于随身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皮套的使用示意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l-皮套;ll-容置空间;12-皮盖;13-夹具;2-移动电话;3-置物盒;31-皮套;311-皮盖;312-扣部;313-相对扣部;314-夹具;315-穿孔; 32-盒体;321-容置空间;322-滑槽;323-长形孔;324-挡墙;33-推板;331-滑动 部;332-挡止部;34-推钮;4-个人随身物品;5-皮带;6-置物盒;61-盒体;611-容置空间;612-滑槽;613-长形孔;614-盒盖;615-扣部;616-相对扣部;617-夹具;62-推板;621-滑动部;622-挡止部;63-推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 敬请参阅。请参阅第2、 3、 4图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使用示意图(一)、(二),其置物盒3是包括一皮套31,皮套31开放侧是设有一皮盖311,且皮盖311—端是设有一扣部312,而皮套31的相对侧面上是设有一相对扣部313,皮套31的外壁上并设有一夹具314,其夹具314是一环套,而可以夹设或穿设的方式,固定在背包背 带、皮带5或是其他便于随身携带的用品上。一设在皮套31内的盒体32,其是由皮套31的开放侧放入,以使皮套31完全包覆盒体32,其盒体32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321,其容置空间321可供放置一个人随身物品4,且相对于容置空间321的一侧是设有一滑槽322,而在盒体 32相对于滑槽322的位置并设有一长形孔323,且长形孔323周缘并设有一圏 挡墙324;又,其皮套31相对于此长形孔323的位置是设有一穿孔315,恰可 使挡墙324插设在穿孔315内。一滑动设在滑槽322内的推板33,其是在一滑动部331 —端垂直设有一挡止部332,以使其推板33是呈L字形,其滑动设在滑槽322后,可进行往复的 线性运动,且其挡止部332供挡止放置在盒体32内的前述个人随身物品4,使 推板33向外移动时,可同步带动个人随身物品4向外移动。一设在推板33上的推钮34,其推钮34是是穿过皮套31的穿孔315,以及盒体32的长形孔323,而与推板33的滑动部331连结成一体,因此,使用者可凭借推动推钮34,带动推板33同步作滑动,而将个人随身物品4推出;再者, 其盒体32安装皮套31后,其推钮34是与皮套31表面切齐,因此,推钮34不会突出在皮套31表面,造成容易钩到衣服或其他物品的问题,再者,也有防盗的效果。以一般最常见的安装方式,是将皮套31的夹具314以夹设或穿设的方式, 设置在使用者的皮带5上,使其置物盒3位于使用者腰际,而推钮34是位于皮套31的下方或上方;因此,使用者取用如移动电话、打火机或PDA等个人随身物品4时,首先,是将皮盖311打开,接着其推钮34位于上方时,是凭借 拇指推动推钮34,而推钮34位于下方时,另外四指推动推钮34,使个人随身物品4被推动带出一段,而便与使用者单手操作以及取用;再者,将个人随身 物品4推出后,其推板33会有一部份外露在盒体61外部,便于再次放入个人 随身物品4。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而本实用 新型的置物盒6并可单独使用,其包括一盒体61,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611,在相对容置空间611的一侧设有一滑槽612,盒体61相对于滑槽612是设有一长形孔613,而盒体61开放面一侧是枢设有一盒盖614,其盒盖614 —端是设有一扣部615,而盒体61的相对 位置则设有一相对扣部616,又,其盒体61侧面的外壁上并设有一夹具617, 其夹具617是一环套,而可以夹设或穿设的方式,固定在背包背带、皮带5或是其他便于随身携带的用品上。一滑动设在滑槽6内的推板62,是在一滑动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物盒,其特征是包括: 一皮套,其具有一开口,且在相对所述的开口的开放侧设有一皮盖,而所述的皮套的外壁并设有一夹具; 一设在所述的皮套内的盒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在相对所述的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一滑槽,所述的盒体相对于所述的滑槽是设有一长形孔,又,所述的皮套相对于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处设有一穿孔; 一滑动设在所述的滑槽内的推板,包括一滑动部,在所述的滑动部一端垂直设有一挡止部,以使所述的推板是呈L字形; 一设在所述的推板上的推钮,所述的推钮穿过所述的皮套的所述的穿孔以及所述的盒体的所述的长形孔,而与所述的推板的滑动部连结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