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金豹专利>正文

弹子锁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39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子锁锁头,其主要在于所述每颗弹子(7)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12),所述锁芯(2)内弹子的“工”字形凹槽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3),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工”字形凹槽相匹配,所述锁定杆上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容槽(17),并在锁体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10)相匹配弹子孔(18),所述锁定杆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防盗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锁具的改进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弹子锁的改进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弹子锁是一种常见的防盗锁具,通常的上下弹子锁锁头是通过弹子来锁定锁芯的,开锁时,弹子的接触面与锁芯和锁体的接触面重合,锁芯可以相对锁体转动,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闭锁时,弹子的接触面与锁芯和锁体的接触面不重合,由于弹子的作用,而使锁芯不能转动。但是这种锁具很容易用非配套的开锁工具打开,如万能钥匙等,因为这些开锁工具都能使弹子的接触面与锁芯和锁体的接触面重合,同时由于锁头上的锁孔位于锁芯的中部,用开锁工具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将锁芯拨叉冲掉,然后用专用工具迅速打开,因此这种弹子锁的安全性能和防盗性能都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安全性能和防盗性能好的弹子锁锁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以如下方案完成的该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体、锁芯、弹子、弹子回位弹簧以及拨叉,所述锁芯上开有能容纳弹子的容槽,所述与容纳弹子容槽的垂直方向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芯上锁孔位于锁芯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颗弹子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所述锁芯内弹子的“工”字形凹槽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工”字形凹槽相匹配,所述锁定杆上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容槽,并在锁体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相匹配弹子孔,所述锁定杆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为使弹子受回位弹簧的作用力均匀,并能轻松开锁,在所述弹子上设有导向柱。为了能更好的防盗性能,防止专业开锁人员打开锁具,在所述弹子上设有弹珠假槽。本技术的弹子锁头处于闭锁状态时,由于锁定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锁芯外部推出,而使锁定杆上的锁定珠有一部分置于锁体圆孔内侧的弧形凹槽内,并在弹子的作用下,锁芯不能转动,开锁时,将与本技术锁头相匹配的钥匙插入锁孔,钥匙上的牙花使弹子的位置变动,使弹子上的“工”字形凹槽全部处于同一平面上,此时,只要轻转锁芯,锁定珠在锁体圆孔内侧弧形凹槽的作用下,压迫锁定杆,使锁定杆滑入弹子的“工”字形凹槽中,即可转动锁芯,本技术的开发成功,用非配套钥匙的开锁工具无法使各弹子同时定位,并且弹子上的弹珠假槽使专业盗锁的人员进行误导,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防盗性。 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实新型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开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C-C的剖视图;图4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沿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该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体1、锁芯2、弹子7、弹子回位弹簧6以及拨叉,在所述锁芯2上开有能容纳弹子7的容槽,所述与容纳弹子容槽的垂直方向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芯2上的锁孔16位于锁芯2的边缘,所述锁芯2内每颗弹子7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12,所述弹子上的“工”字形凹槽12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3,所述锁定杆3与所述“工”字形凹槽12相匹配,所述锁定杆3上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容槽17,并在锁体1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10相匹配弹子孔18,所述锁定杆3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5,在弹子7上还设有导向柱14,使弹子7受回位弹簧6的作用力均匀,能轻松开锁,在所述弹子7上设有弹珠假槽13,该弹珠假槽13的设置足以使专业盗锁的人引起误导,如果难够用专业开锁工具拨动弹子,很容易使锁定杆3滑入给假槽13内,使本技术的弹子锁锁头闭死,根本不能一启,增加了该弹子锁锁头的防盗性能,如图6所示,锁头在开启状态时,弹子7的“工”字形凹槽12全部在同一水水平面上,且锁定弹子10的端部平面与锁体1圆孔内侧的边缘重合,锁芯2内的弹子11的端部平面也与锁芯2的边缘重合,此时只要轻转锁芯,锁定珠4在锁体圆孔内侧弧形凹槽15的作用下,压下锁定杆3,使锁定杆3滑入弹子上的“工”字形凹槽12内,转动锁芯2就可开锁,闭锁时,只要拉出钥匙8,弹子7在弹子回位弹簧6的作用力下移动,弹子上的“工”字形凹槽12变得相互错位,且锁定弹子10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到锁芯2的容槽内,同时,锁定杆3在弹簧5的作用下回复,使锁定杆3上的弹珠4移到锁体圆孔内侧的弧形凹槽15内,将锁芯卡死,而达到闭锁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成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防盗性,按照本技术设计主题所制作的弹子锁锁头,必将给广大用户带来积极的使用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体(1)、锁芯(2)、弹子(7)、弹子回位弹簧(6)以及拨叉,所述锁芯(2)上开有能容纳弹子(7)的容槽,所述与容纳弹子容槽的垂直方向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芯上锁孔位于锁芯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颗弹子(7)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12),所述锁芯内弹子的“工”字形凹槽(12)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3),所述锁定杆(3)与所述“工”字形凹槽(12)相匹配,所述锁定杆(3)上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容槽(17),并在锁体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10)相匹配弹子孔(18),所述锁定杆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7)上设有导向柱(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子锁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7)上设有弹珠假槽(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子锁锁头,其主要在于所述每颗弹子(7)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12),所述锁芯(2)内弹子的“工”字形凹槽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3),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工”字形凹槽相匹配,所述锁定杆上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容槽(17),并在锁体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10)相匹配弹子孔(18),所述锁定杆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本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防盗性。文档编号E05B27/00GK2720025SQ200420049358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丁金豹 申请人:丁金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体(1)、锁芯(2)、弹子(7)、弹子回位弹簧(6)以及拨叉,所述锁芯(2)上开有能容纳弹子(7)的容槽,所述与容纳弹子容槽的垂直方向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芯上锁孔位于锁芯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颗弹子(7)上均开有一圈“工”字形凹槽(12),所述锁芯内弹子的“工”字形凹槽(12)在锁头开启状态时全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锁定槽内设有锁定杆(3),所述锁定杆(3)与所述“工”字形凹槽(12)相匹配,所述锁定杆(3)上设有与锁定珠(4)相匹配的容槽(17),并在锁体圆孔内侧径向设有与锁定珠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在锁体圆孔的横向设有与弹子(10)相匹配弹子孔(18),所述锁定杆的凸缘下方设有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金豹
申请(专利权)人:丁金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