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043092.1、申请日为2014年1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各种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称为“OLED”)元件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在该发光装置中,一般构成为与应显示的图像的像素对应地设置包括上述发光元件、向该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晶体管等的像素电路。在这样的构成中,若对该晶体管的栅极施加与像素的灰度等级对应的电位的数据信号,则该晶体管向发光元件供给与栅极-源极间的电压对应的电流。由此,该发光元件以与灰度等级对应的亮度发光。这样的发光装置多要求显示尺寸的小型化、显示的高精细化。为了兼得显示尺寸的小型化与显示的高精细化,需要使像素电路小型化,所以提出了例如将像素电路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83765号公报然而,为了使发光元件以与灰度等级对应的亮度发光,需要将设置有包含该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的半导体基板的整体的电位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多个像素电路,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第一布线,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被供给规定的电位;以及多个第一触点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连接所述半导体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布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触点部以及所述第一布线被设置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像素电路的显示区域,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具备发光元件、和对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触点部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杂质扩散区域不同的第一杂质扩散区域与所述半导体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杂质扩散区域被设置为以与所述第一布线一对一对应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极与所述第一触点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7 JP 2013-022026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多个像素电路,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第一布线,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被供给规定的电位;以及多个第一触点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连接所述半导体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布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触点部以及所述第一布线被设置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像素电路的显示区域,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具备发光元件、和对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触点部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杂质扩散区域不同的第一杂质扩散区域与所述半导体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杂质扩散区域被设置为以与所述第一布线一对一对应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极与所述第一触点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能够显示两种以上的显示颜色,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多个由与所述两种以上的显示颜色一对一对应的两个以上的像素电路构成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含一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包含面积彼此相等的多个单位显示区域,与所述多个单位显示区域一对一对应地设置所述多个第一触点部中与所述第一布线连接的层间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能够显示两种以上的显示颜色,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多个由与所述两种以上的显示颜色一对一对应的两个以上的像素电路构成的显示模块,在所述单位显示区域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人嗣,野泽陵一,野村猛,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